《改业·先生老去饮无兴》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白居易古诗:改业·先生老去饮无兴更新时间:2020-04-17
白居易于唐文宗开成二年67岁时,作有《醉吟先生传》,写出他平生所好:嗜酒、耽琴、吟诗,此之外则栖心释氏。“每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遇,必为之先拂酒,次开诗箧。诗酒既酣,乃自援琴,操宫声弄秋思一遍。若兴发,命家童调法部丝竹,合奏霓裳羽衣一曲。若欢甚,又命小妓歌杨柳枝新词十数章。放情自娱,酩酊而后已。”数年过去,先生已老,以古稀之年、有病之身,诗人不得不考虑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了。醉吟的生活,他已觉得太放逸,他自己选择了禅定的虚净。对家中的舞妓歌童亦有另一种安排:善舞柘枝的舞妓让她学习制药,惯擂羯鼓的童仆则去种蔬菜。
日常生活中,他已决定不再醉吟放浪,而准备静修静养。是禅智使他作如此改变吗,有可能。当他称自己为病居士时,他一定想到了禅智通达、托病卧床的维摩居士。他一改过去种种作为(甚至包括吟诗),却仍然选择禅定,可见他的确在追求禅静。白居易的改业还有其他思想影响吗,亦有可能。如业报思想。佛教以为,人的行动、语言和思想等方面的造作,都可称之为业(即身业、语业、意业)。业有善恶之分,由此所受的果报亦有乐苦好丑之别。善业为招乐果之因缘,恶业为招苦果之因缘。故《维摩经·方便品》:“是身如影,从业缘生。”既如此,则须结善缘,修禅定,以受好果报。可是,尽管如此做了,结果如何呢。
这是个此生此世无法回答的问题,因而招致了山僧的戏问。山僧之问,亦有多义。一时间改变了过去自适的生活,可曾适应。另一层含义是,到老来才改变自己的生活,为了什么呢,为了有好报吗。不知诗人白居易是心灵开悟而重新安排生活,还是病老无奈不得不如此,不知他更多地是想获得禅智,还是想获得来世的好果报。诗中山僧之问,作者未作解答,也给后世的读者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
《紫薇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诗人当值丝纶阁,因无事闲坐而觉得刻漏声长,因寂寞无伴而端详紫薇花,进而感到更加寂寞。诗人隐约地表达出了对自己所从事的枯燥工作的失望,影射了当时沉闷的政治气氛,进而表达了对此的不满。这首诗字句浅白、叙事清晰。
这首诗一题《直中书省》。“中书省”是朝廷处理政务,代皇帝拟订诏令的机构。因为省中多植紫薇,曾改名为紫薇省。白居易于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十月任中书舍人,长庆二年(822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此诗当作于长庆二年中白居易在中书舍人任上紫薇花开的日子。

诗人白居易资料

鉴赏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详情>>

诗人白居易作品: 《郭虚舟相访》 《早兴·晨光出照屋梁明》 《思子台有感二首》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哭刘尚书梦得·今日哭君吾道孤》 《醉后题李马二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宿东亭晓兴

《改业·先生老去饮无兴》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