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 > 戴名世 > 与刘言洁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与刘言洁书

朝代:清代作者:戴名世更新时间:2018-08-06
言洁足下。仆平居读书2,考文章之旨,稍稍识其大端。窃以为文章之为道,虽变化不同,而其旨非有他也,在率其自然而行其所无事3,即至篇终语止而混茫相接,不得其端4,此自左、庄、马、班以来5,诸家之旨,未之有异也。
盖文之为道,难矣。今夫文之为道,未有不读书而能工者也,然而吾所读之书而吾举而弃之,而吾之书固已读,而吾之文固已工矣6。夫是一心注其思,万虑屏其杂,直以置其身于埃壒之表7,用其想于空旷之间,游其神于文字之外8,如是而后,能不为世人之言,不为世人之文,斯无以取世人之好9。故文章者,莫贵于独知。
今有人于此焉,众人好之,则众人而已矣10,君子好之,则君子而已矣。是故君子耻为众人之所好者,以此也。彼众人者,耳剽目窃,徒以雕饰为工,观其菁华烂熳之章11,与夫考据排纂之际12,山其有惟恐不尽焉,此其所以枵然无有者也13。君子之文,淡焉泊焉14,略其盯畦15,去其铅华16,无所有,乃其所以无所不有者也。仆尝入乎深林丛簿之中17,荆榛碍吾之足,土石封吾之目,虽咫尺莫能尽焉。余且悄揣焉惧跬步之或有失也18。及登览乎高山之颠,举目千里,云烟在下,苍然茫然,与大无穷19。顷者游于渤海之滨20,见夫天水浑沦21,波涛汹涌,惝恍四顾22不复有人间。呜呼!此文之自然者也。文之为道如是,岂不难哉?
仆自行年二十,即有志于文章之事,而是时积忧多愁,神气荒惑,又治生不给23,无以托一日之命24。自以年齿尚少,可以待之异日,蹉陀荏苒25,已逾三十,其为愧悔惭惧,何可胜言。数年以来,客游四方,所见士多矣,而亦未见有以此事为志者,独足下好学甚勤,深有得于古人之旨,见不以仆为不才,而谓可与于斯文也者26,仆何敢当焉?偶料检箧中文字27,自丙辰至于丙寅28,十年间所著,有《芦中集》、《问天集》、《围学集》、《岩居川观集》,为删其十之二三,汇为一集,而以请正于足下。足下以为可存,则存之;不然,即当削去。行且入穷山之中,躬耕读书,以庶几稍酬曩昔之志29。然而未敢必也30。

戴名世资料

与刘言洁书作者戴名世

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忧庵先生。江南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榜眼。戴名世20岁授徒养亲,27岁所作时文为天下传..... 查看详情>>

戴名世古诗代表作品: 《慧庆寺玉兰记》 《河墅记》 《与刘大山书》 《钱神问对》 《醉乡记》 《先世遗事记》 《一壶先生传》 《穷鬼传》 《鸟说》 《画网巾先生传

与刘言洁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与刘言洁书》是戴名世关于散文创作的一篇重要文论。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开宗明义指出:“窃以为文章之为道,虽变化不同,而其旨非有他也,在率其自然而行其所无事。”以“自然”作为为文之旨,是自东汉初年王充以后的历代许多文学家和批评家所强调的重要艺术观点。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散文创作要表现作者的...'

查看详情>>

注释1.刘言洁:刘齐,字言洁,为人正直,有文名,与戴名世、方苞俱为挚友。2.平居:平时,平日。3.率其自然:循其自然之情,不矫揉造作。行其所无事:《孟子·离娄下》:“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言大禹治水,采取疏导的办法,即顺应水的自然之势,因势利导,而无事于人工的堵截湮塞。戴名世引用这句话,意在强凋散文创作应该是作者思想...'

查看详情>>

《与刘言洁书》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创作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是戴名世揭示的为文之旨,力主“率其自然”。论文论述为文之道实非易事,戴名世认为没有不读书而能工者,而应该是不仅能读书而且能弃书,专注其思,有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这篇论文直抒胸臆,淋漓恣肆,犀利泼辣。这篇散文写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戴名...'

查看详情>>

文言文《与刘言洁书》相关文章翻译赏析

  • 文言文《奇鹰》 - - 无名氏 - - 楚文王少时(1)好猎。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2)利(3),殊绝常鹰。故文王猎于云梦(4),置(5)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6),争噬竞搏;此鹰轩颈(7)瞪目,无搏噬(8)之志(9)...
  • 文言文《周璕画龙》 - - 无名氏 - - 周璕,江宁人,善丹青②。康熙中,以画龙著名。尝以所画张于黄鹤楼,标其价曰“一百两”。有臬司③某者,登楼见之,赏玩不置,曰:“诚须一百两。”璕即卷遗...
  • 文言文《穴中人语》 - - 无名氏 - -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
  • 文言文《郭伋守信》 - - 无名氏 - -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 文言文《大道既隐》 - - 无名氏 - -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 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
  • 文言文《宝界山居记》 - - 归有光 - -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
  • 文言文《先君序略》 - - 戴名世 - -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①;与...
  • 文言文《大义感人》 - - 洪迈 - -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ldquo...
  • 文言文《七贤画序》 - - 欧阳修 - - 某不幸,少孤。先人为绵州军事推官时,某始生。生四岁,而先人捐馆。某为儿童时,先妣尝谓某曰:“吾归汝家时,极贫,汝父为吏至廉,又于物无所嗜,惟喜兵客,不计其家有无以具...
  • 文言文《陈元康传》 - - 李百药 - - 陈元康,字长猷,广宗人也。父终德,魏济阴内史,终于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元康颇涉文史,机敏有干用。魏正光五年,从尚书令李崇北伐,以军功赐爵临清县男。天平元年,修起居...
  • 文言文《辛公义传》 - - 魏征 - -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 文言文《李洪信传》 - - 脱脱 - - 李洪信,并州晋阳人,汉圣太后弟也。后弟六人,洪信居长,少善骑射。后唐明宗在藩时,隶帐下,及即位,爱将朱弘实总领捧圣军,弘实擢洪信为爪牙,渐迁小校。应顺中,潞王举兵,少帝弘实...
  • 文言文《张允济传》 - - 刘昫 - -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注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孶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
  • 文言文《胡僧祐传》 - - 姚思廉 - - 胡僧祐,字愿果,南阳冠军人。少勇决,有武干。仕魏至银青光禄大夫,以大通二年归国,频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节、超武将军、文德主帅,使戍项城。城陷,复没于魏。中大通元年,陈庆...
  • 文言文《陈蕃愿扫除天下》 - - 范晔 - -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
  • 文言文《春申君列传》 - - 司马迁 - -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於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於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
  • 文言文《王勃故事》 - - 王勃 - -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
  • 文言文《李龙眠画罗汉记》 - - 黄淳耀 - -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1),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2),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
  • 文言文《范仲淹罢宴》 - - 无名氏 - -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賵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
  • 文言文《秦楚之际月表》 - - 司马迁 - -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