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鸟·翼翼归鸟》注释译文

朝代:魏晋诗人:陶渊明古诗:归鸟·翼翼归鸟更新时间:2017-07-10
注释
戢(jí)羽:收敛翅膀。条:树枝。
旷:空阔。森标:高枝。
清兴:雅洁淡然的兴致。
矰(zēng)缴(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矰,拴有丝绳的短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奚施:何所施用。卷:同“倦”,收藏。安劳:焉劳,何劳。
白话译文
归鸟翩翩自在飞,收敛双翅落寒条。
空阔林间尽游乐,夜来止宿高树梢。
晨风吹拂添清兴,众鸟谐呜乐陶陶。
矰缴已无施用处。射者藏之莫操劳!
四章分写四时,以烘托高尚的情趣。“和风”写春,“清阴”象夏,“气清”明秋,“寒条”比冬。尽四时之变化,而鸟的归趋并无不同,它因“和风不洽”,所以飞回故林,托身清阴。他并不怀游,所以“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又是多么自由自在,“相林徘徊”、“欣反归栖”、“游不旷林,宿则森标”,也都是写这种情趣。“忘怀得失”,“融然远寄”,是这种情趣最朴素的内涵。
诗中之鸟,生机盎然、跃动、真纯、无忧无虑,它不必再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日暮时漂泊无依。“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旧栖”,不慕青云直上,而以飞回旧窠为最大的安慰。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树林,这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翼翼归鸟”其实就是陶渊明思想成熟的写照,他终于找到了他生命与精神的依托之所——田园。就如《饮酒二十首》其七中所写,那只“日暮犹独飞”的“失群鸟”,终于找到了一株“孤生松”,所喜“劲风无荣木,次荫独不衰”。在“世极”的东晋这一孤生的松荫也足以避风雨,托身家了。至此,诗人甚至把纲上到最高处:“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陶渊明与鸟恍如一物,鸟之于山林,恰如陶渊明之于田园、自然。山林为鸟栖息之巢,田园则为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归宿之处。鸟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宇宙自然相俯仰,此最为人类欣羡。因此它最易成为多情敏感的诗人笔下的意象。陶渊明因追求进取而迷惘,而又在迷惘中追求光明。他笔下的“翼翼归鸟”也最具有深度及人格力量。它既非祢衡笔下的名贵之鸟,恃殊世之才;也不同于阮籍笔下的云间玄鹄,抱超尘之志。陶渊明诗中的鸟是“见林情依”,“欣及旧栖”,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飞回旧巢栖宿的归鸟。“翼翼归鸟”,乃是自由和谐人生的象征,对当代人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人生启示。陶渊明的人生转换及生存方式,从形式上,不一定值得效仿,而从其精神实质上看,他的潜在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诗人陶渊明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 查看详情>>

诗人陶渊明作品: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拟古·东方有一士》 《和刘柴桑》 《形影神并序·形赠影》 《读山海经·粲粲三珠树》 《影答形》 《拟挽歌辞·在昔无酒饮》 《饮酒·有客常同止》 《杂诗·袅袅松摽崖》 《饮酒·畴昔苦长饥

《归鸟·翼翼归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