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庆寺玉兰记》创作背景

朝代:清代诗人:戴名世文言文:慧庆寺玉兰记更新时间:2018-08-06
《慧庆寺玉兰记》是清代文学家戴名世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把荒凉的慧庆寺玉兰和热闹的虎丘寺玉兰做了比较,名满吴中的虎丘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默默无闻的慧庆寺玉兰却在荒凉的寺院中越来越茁壮,这使作者感慨很多。揭示出认识事物要靠自己的观察,不可被表面的虚名所迷惑的道理,同时也告诚人们要完成人生的大使命成就一番大事业,须隐才藏智,才能任重致远。这篇散文借物喻理,以慧庆寺玉兰与虎丘玉兰作对比,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
此文作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时年戴名世55岁。是时作者因会试被黜,逐出京师,客居苏州,操书房之选,写出此文。
注释
1.阊(chāng)门:苏州城的西北门。
2.癸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甲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3.朱竹垞(chá):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初文学家。著有《曝书亭集》。赁(lìn):租。
4.太史:古代史官称太史。朱彝尊曾被授检讨(史官的一种)之职,入史馆修明史。
5.宋公:宋荦,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康熙年间(1662—1722)累擢江苏巡府,以清节著称,官至吏部尚书,能诗善画,诗与王士祯齐名。著有《西陂类稿》、《沧浪小志》、《绵津山人诗集》等。重客:贵客。
6.造:登门拜访。
7.虎丘:在苏州阊门外,为苏州游览胜地之一。相传吴王阖庐葬此,名胜古迹有虎丘塔、云岩寺、剑池、千云石等。
8.杂沓(tà):众多杂乱的样子。
9.丁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10.曩(náng):昔,以前。
11.“气机”句:玉兰的开谢盛衰,自有其一定的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转移。气机:气运。
12.恃(shì):凭靠。
13.幽潜:指幽居避世。
14.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白话译文
慧庆寺离阊门四五里远,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住户。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三年之间,秀水朱彝尊先生租了僧人的住房数间,在这里著书立说。朱先生曾被授检讨之职,是旧时的太史官,很有名望,又是江苏巡抚宋公的贵客,宋公常常来登门拜访,于是苏州的上层人物由于巡府所看重的客人这层缘故,带着美酒佳肴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这样一来,慧庆寺玉兰的名声,一时间大为著称。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共有两株,好几丈高,约有二百年树龄。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来往往,那儿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竟然会没有知道的人。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饫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空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如过去一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诗人戴名世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戴名世

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忧庵先生。江南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榜眼。戴名世20岁授徒养亲,27岁所作时文为天下传..... 查看详情>>

诗人戴名世作品: 《慧庆寺玉兰记》 《河墅记》 《与刘大山书》 《钱神问对》 《醉乡记》 《先世遗事记》 《一壶先生传》 《穷鬼传》 《鸟说》 《画网巾先生传

《慧庆寺玉兰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