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口号》赏析

朝代:清代诗人:吴伟业古诗:秣陵口号更新时间:2020-10-14
诗的第一二句,诗人看到往昔京都的繁盛已荡然无存,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荒芜凄凉的景象。妙在诗人运用精巧的构思,借助丰富的想象,跃过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先写往日南京之繁华,纵横交错的十字街,车如流水马如龙。秦淮河两岸楼馆林立,笙歌不绝,灯火辉煌。这就是诗人梦魂萦绕的明朝南京城。
第三、四句,笔锋一转,再极力描写今日南京之冷落萧条。中山王府府第改为公署。国子监的变化令诗人感触更大。崇祯十三年(1640年),诗人曾任国子监司业,他回忆当年的盛况:“背面苍崖面水,中间是居住的住宅。世界各处罗生聚集在这里,国子监内登报文人的文章。松柏树都围了许多圈,钟箢发出锵锵的声音。”如今却变成荒园废圃,怎不令人心酸。
诗的最后五到八句着重描写帝王宫殿及明孝陵的荒废,以抒朝市沧桑之感。明太祖朱元璋陵墓,位于紫金山南麓。明时曾派专人守护,严禁樵牧,孝陵中还饲养长生鹿千头,颈上挂有银牌,作为标志,如有盗宰者以死罪论处,而现在,这一切禁令都化作过眼烟云。诗人紧紧抓住能够反映江山易主的典型事物,以抒写情怀,把长期以来在胸中激荡着的沧桑之感倾泻在该诗中,读之令人叹息不已。
诗词委婉含蓄,凝练深沉,且作激楚之言、兴亡之慨,颇具特色。
《捉船行》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创作的一首叙事诗。此诗写清初官吏借口军运,强捉民船,横加勒索的种种苛扰,揭露了恶吏借机敲诈勒索船民的罪恶行,反映了清廷暴虐统治下江南水乡的民生疾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腐败现象的愤怒情绪。全诗看似平平叙来,却隐含了无限的沉痛于字里行间,同时,诗中综合体现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以及绘声绘影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语浅意深、极富于现实意义。
清代初期,战争频仍,船民除受繁苛的租税剥削外,其船只还常常遭官府强行扣压,被征往运输士兵。船民们为了营生,只好被迫向差官输纳银钱以求得解脱,再一次受到无理的盘剥。作者得睹船民百姓的苦难,而作此诗记述这种现象。

诗人吴伟业资料

赏析作者吴伟业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 查看详情>>

诗人吴伟业作品: 《新霁喜孙令修至同步后园探梅》 《送王藉茅学士按察浙江》 《茸城行·朝出胥门塘》 《生查子·旅思》 《楚云·风流太守绿莎厅》 《赠徐子能·徐子声名早》 《听朱乐隆歌·一春丝管唱吴趋》 《穿山·势削悬崖断》 《题王石谷画》 《滇池铙吹·碧鸡台榭乱云中

《秣陵口号》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