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杨花》作品注释

朝代:清代诗人:张惠言古诗:木兰花慢·杨花更新时间:2019-01-15
⑴木兰花慢:《木兰花》,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⑵杨花:或叫柳花,又称飞絮,杨花雌雄异株,花苞边缘常有剪碎状裂片,质轻,易飞扬。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⑶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第一个“尽”,尽管,即使之意,连词。第二个“尽”,完结,彻底之义。解,懂得,知道。
⑷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正,恰好,副词。避,避开,躲避。重帘,厚实或一道又一道、层层挂着的帘子,一般指将自已的生活圈子封闭起来的人所居住的居室。回,回避,避开。深幙,幙同幕,房屋深处的帷幕。护,保护,护卫。轻幡,轻盈的保护花枝的旗旃。幡,护卫花枝的旗旃。
⑸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一春,一个春天,整个春天。断红,与“落红”同义,指落花。相识,认出,看到。
⑹未忍,不甘心,委地,落在地下。
⑺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算,①数来。北宋苏轼《满庭芳》(三十三年):“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②料想。南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这里当解为第二义。耐,忍受得住,经得起。春阑,春意阑珊,春光尽头。阑,阑珊,将尽。
⑻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月地,晚唐杜牧《七夕》:“云阶月地一相过。”花天,中唐刘禹锡《杨柳枝》:“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⑼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收将,收起,将,语助词,用于动词之后。中唐白居易《蔷薇架》:“假如君爱杀,留着莫移将。”
⑽看取,看着,瞧着。取,语助词,犹着也,得也。初唐武则天《如意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是张惠言《茗柯词》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名作,人们对它有不少的评价。严迪昌先生《清词史》分析说:“《木兰花慢·杨花》表现的游转无定、托身无着的形象,可说是精彩的‘寒士’写照,当然也就是词人的自我刻画”,“
上片整首意象写际遇的冷落坎坷,但又不消沉自弃。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加上‘风雨’的侵袭心境是孤凄的,‘未忍’二句则是锲而不舍的追求意志的表述。下片集中抒写心志,与前面的感受互相照应。‘耐得’句既感慨又自坚心志,与‘未忍’句是承转关健。紧接着写‘清寒’出以清高的形象。唯其清高自洁,故不随波逐流。但‘恨’与‘愁’并不因清高而消失,结尾写了恨之无尽,运用的是化解笔法,即化实为虚。‘池畔泪痕’是独处伤神,这就是‘怨而不怒’的体现,是‘温柔敦厚’的品格。”
此词的下片则主要为发议论。主要借写杨花“凄凉耐得到春阑”的形象,来写词人清高而“清寒”的心情与境遇。词人将“清寒”这一抽象的描绘人生境况的概念别出心裁的比喻成月光映照下的梅花以及漫天飞舞的花片,虽稍显怅惘,然意境清纯,美轮美奂。词人最后坦承,他心中郁积着满腔的怀才不遇之情与沦落风尘之感,而且这些忧郁的情感似乎化成漫天的“愁影”缭绕着那云雾弥漫的山峰,驱逐不去,也消散不了,所以看到那青青池畔的粼粼波光也似乎是“泪痕点点凝斑”了。不过,词人虽然伤感,但并不颓废,他“凄凉耐得到春阑”。虽然尽尝人间“凄凉”滋味,但他没有惧怕之情,退缩之感,而是直视逆境,以期在苦寒之境中奋然屹立。

诗人张惠言资料

作品注释作者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生,嘉庆七年六月十二日卒。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 查看详情>>

诗人张惠言作品: 《青门引·上巳》 《木兰花慢·杨花》 《浣溪纱·永平道中作》 《高阳台·听雨湖头》 《丑奴儿慢·见榴花作》 《虞美人·胡蝶》 《双双燕·满城社雨》 《高阳台·听雨湖头》 《木兰花慢·游丝。同舍弟翰风作》 《满庭芳·题方湛厓春堤试马图

古诗《木兰花慢·杨花》的名句翻译赏析

《木兰花慢·杨花》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