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文天祥古诗: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更新时间:2017-12-19
这是一首借咏史来抒发爱国情怀的激昂词篇。词中通过咏史,表达了词人在南宋亡国前夕力挽狂澜、视死如归的豪迈情怀。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词一开头便立下了生死的标准:
一个为人子、为人臣者,若为尽忠君王、进孝父母而死,则死而无憾,没有什么可怕的。词人开篇从容论死,达观凛然,让人直觉有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这几句追叙史事,赞颂张、许二人的崇高气节。自从安史之乱起,天崩地陷,正气荡析殆尽。叛军所向披靡,将领们不顾君臣大义,全没有刚烈之心,纷纷弃城投降。只有大骂逆贼的张公、忠君报国的许公威武不屈,终得留芳千古,令人敬仰。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此三句言张、许二公名彪青史,为后世做出了榜样,但后来人却鲜有继其志者,矛头直指南宋的蝇营狗苟之辈。看看今天的朝臣们,哪一个有二公的节操,哪一个像二公那样刚烈不屈,经得住世乱的考验?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这两句由二公之事迹宕开一笔,直抒胸臆。人生短暂,转瞬即逝,大丈夫应当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番事业,才不枉到这世上走一遭。这两句语短情真,完全相合于词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信念。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此四句由上片的赞颂又退一步设想,反说二公,论忠论奸,确立标准,以警醒当朝的卑躬屈膝之徒。如果当时张许二公卖国求荣,甘心投降安史叛军的话,那他们一定会遭到人们的唾骂,怎么能流芳百世?又怎么会有人为之立庙纪念呢?两种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国难当头,该何去何从,不言自明。
“古庙幽沉,义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古庙,即潮阳的张巡、许远庙。据《隆庆潮阳县志》,此庙初建于北宋熙宁(1068~1077年)年间,当时已经经历了200多年。前三句描写古庙的具体情景,大有深意。“古庙幽沉”和“枯木寒鸦几夕阳”均是写古庙光线幽暗凄凉,年代久远失修,可塑像却“仪容俨雅”,不改昔日面貌,这是作者对所崇拜的偶像的主观感受,透露出庙宇虽荒凉,但张、许二公之精神将永存之意。以枯木、寒鸦、夕阳等意象来渲染张、许二公庙宇的残破凄凉,借以说明来庙朝拜者的稀少,暗示当代人对张、许二人的死节精神已渐渐淡忘,不再感兴趣了。结尾三句则正告卖国求荣者们:你扪心自问,愧也不愧?把写作本词的用意点了出来。
此词借咏赞张许二人的品格来表达作者的人生观,词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做儿子的要为父母尽孝,做臣子的要为国为君尽忠,为了忠孝,死又何妨?词中洋溢着爱国者的豪情与正气。此词与他的坚贞不屈的爱国业绩一样,可以与日月争光,其精神可以光照万代。
同时这首词也立下了一面人生的“镜子”。这面“镜子”的价值标准就是“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应当“留取声名万古香”,“好轰轰烈烈做一场”,这面“镜子”的具体稽模就是张巡、许远。每个人在“镜子”面前都要作出自己的回答。当然,那些奸雄更需要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照照自己。
《念奴娇·驿中别友人》是南宋词人文天祥的作品。此词善于运用典故,言简意深。上阙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愤,恨自己未能杀敌立功;下阙写要学习古代英雄,坚持斗争到底,与友人共勉。表达了战事失败后的悲愤,也表达了作者坚决的斗志。
作者在潮州战败被俘,解往元都燕京,同行难友邓郯到南京时病了,不能继续上路,作者在驿站写了这首词和他作别。词中充满了对抗战失败的悲愤,同时对难友表示惜别。

诗人文天祥资料

赏析作者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补授承事郎 、签书宁海军..... 查看详情>>

诗人文天祥作品: 《歌风台·长陵有神气》 《杜架阁·仗节辞王室》 《尘外·半山风雨截江城》 《题郁孤台·城郭春声阔》 《二女第一百四十四》 《旅怀·北去通州号畏途》 《岁祝犁单阏月赤奋若日焉逢涒滩遇异人指示以大光明正法于是死生脱然若遗矣作五言八句》 《赠刘可轩写真》 《合江楼·天上名鹑尾》 《夜潮·雨恶风狞夜色浓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