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赏析

朝代:宋代诗人:史达祖古诗: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更新时间:2018-03-09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开篇便是中秋佳节的美丽景致。一个“劝”,一个“放”,使得原本静止的景色也有了感情和动作,景象生动有趣。
“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照野霜凝”便取自李白《静夜思》,此处运用典故,抒发思乡情感。“殊方路永。”作者目前所在之地为真定,出临安已远,而到金国也还有一段路程,因此称为“路永”。此处已到金国境内,异域他国,因此称为“殊方”。此句由上文描写月色转为下文的抒情,承上启下,作者看到中秋节美景,却想到“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农历八月十五恰为秋季的中间,“分破”了秋色,也“分破”了自己与故乡的距离。在异国他乡过中秋节,再美的月色,在作者眼中也都是悲境。
“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夜已深,古驿枯庭里只剩下自己这个客人独自徘徊,孤枕难眠,作者看着这月色之下自己空荡孤寂的影子,情境悲凉而苦寒。上阕由月写人,思乡之意有所提及,下阕中进一步写作者心中所思,具体写愁苦的原因。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承接上句,“朋旧”与“孤影”相联系,由孤单的自己想到那些不在身边的朋友。他们看着这天边明月,或许也会想起在外的作者。但身在故乡的朋友们却未必能够体会词人在异国他乡的思乡愁意。这种诗思无人相合,只一句反问更添无奈。
“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刀头”典故出自《汉书·李陵传》:“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归还也。”“环”与“还”音同,又因刀环在刀头,刀头也因此作为“还”的暗喻。刀头已断,意为自己现在还乡只是梦想,不能实现。因此只能“书开虿尾”,让自己心中所思在书信中传回家乡。
“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曹操曾在《短歌行》一诗中写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风鹊残枝,无枝可依,本已残缺破败的景象在作者的化用中添风加残,更为凄苦寒凉。秋露中的蟋蟀已到了行将就木的最后时刻,在荒井中发出最后的悲鸣。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忧心耿耿”。
“斟酌姬娥,九秋宫殿冷。”化用于杜甫《月》一诗,其中咏道“斟酌妲娥寡,天寒奈九秋”。作者抬头望明月,独自与月中嫦娥对饮,只见九重天上的月宫一片凄冷。明为写月中嫦娥,实为写北宋宫殿清冷如月宫。亡国的痛楚,思乡的悲伤,只在最后一句再次升华,情感丰富而又有感染力。
全篇以月起,以月终,首尾呼应,结构绵密、完整,可见作者用心覃研。在风格上,本词突破了史达祖一贯的轻盈圆润之风,从今昔对比中展现了作者对国家、人民的忧思以及个人的思乡情怀,略有道劲苍凉之风。

《解佩令·人行花坞》是南宋词人史达祖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于结构上有所创新。一般写这类题材词时,大都先写自己相思之情,然后从对方入笔,推想思念者的情态,此词一变熟套,反其道行之,更觉韵味隽永。

诗人史达祖资料

赏析作者史达祖

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人,南宋婉约派重要词人,风格工巧,推动宋词走向基本定型。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北伐失败后,受黥刑,死于困顿。史达祖的词以咏物..... 查看详情>>

诗人史达祖作品: 《祝英台近·落花深》 《祝英台近·蔷薇》 《满江红·中秋夜潮》 《玉簟凉·秋是愁乡》 《祝英台近·柳枝愁》 《龙吟曲/水龙吟·陪节欲行留别社友》 《南浦·玉树晓飞香》 《隔浦莲/隔浦莲近拍》 《惜黄花·涵秋寒渚》 《双双燕·咏燕

古诗《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的名句翻译赏析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