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从孙济》注释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示从孙济更新时间:2017-03-31
⑴《楚辞》:“平明发兮苍梧。”⑵《汉书·息夫躬传》:交游贵戚,趋走权门。”《诗》:“噂沓背憎。”《笺》:“噂噂沓沓,相对语,背则相憎逐。”
⑶《何氏语林》:王泰,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
⑷隋李密诗:“荒村葵蕾深。”
⑸刘峻诗:“修竹堂阴植。”
⑹《诗》:“焉得蘐草,言树之背。”注:“萱草,令人忘忱。背,北堂也。”《疏》:“房堂所居之地,总谓之堂。”
⑺《左传》:“其生不蕃。”
⑻《易正义》:“汲水以至井上。”⑼鲍照诗:“腰镰刈葵藿。”《后汉书》:永平诏:“残吏放手。”
⑽《吴越春秋》:“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水者,不浊其流。”古诗:“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交不成。”
⑾《世说》:张凭对其祖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陶潜诗:“懒惰故无匹。”⑿《世说》:王右军曰:“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卢注:谓公欲警觉儿辈,故奔走而来。此说未合。公本跨驴而出,非步行而至者。行步,当就济言。《神仙传》:王烈行步如飞。
⒀《坊记》:“聚其宗族,以教民睦也。”
⒁《左传》:“乃馈盘飧,置壁焉。”邵宝注:“盘,盛饭器。飧,水浇饭也。”
⒂按:口实有二义,若承上盘飧,是口腹贪饕,当以《颐卦》“自求口实”为证。若照下外嫌,是口舌谗间,当据《尚书》“以台为口实”作证。宜从后说为确。
⒃徐众《三国评》:“情义足以励薄俗。”
⒄邵宝注:外嫌猜,外人嫌疑而生猜忌。鲍照诗:“不受外嫌猜。”
⒅《孔丛子》:“同姓为宗,合族为属。”曹植《求通亲亲表》:“骨肉之恩,爽而不离,亲亲之义,实在敦固。”此“敦”字所本。卢元昌曰:大历七年,元载党徐浩。属杜济以知驿奏优,贬杭州刺史。据此,济交必多比匪,宜此诗有权门噂沓,小人利口等语,盖公之先见也。
黄鹤注:诗言“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则济所居在长安矣,当是天宝十三载作。朱鹤龄注:《唐书·宰相世系表》,公为征南十三代,济为征南十四代。今诗云“诸孙”,则公与济当隔二代,非侄行矣。恐表未可据。又《钱笺》引颜真卿《神道碑》:济为征南十四代孙,东川节度使,兼京兆尹,亦与表合。当以公诗为正。济,字应物。
此诗分四段。起首、中间,各四句,前段六句,未段八句。
前四句,从访济叙起,潦倒中仍存气骨。陶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此诗起语本之。“诸孙贫无事”六句,见宅舍之景,而伤本支零落,赋而比也。“淘米少汲水”四句,见朝饔之事,讽其加意根源,比而兴也。赵次公云:族之有宗,犹水之有源,葵之有根也。水有源,勿浑之而已;葵有根,匆伤之而已;族有宗,则勿疏远之而已。末八句:未述过访之意,勖其敦厚同姓。详玩诗词,似为济有嫌疑而发。行步奔,承上淘米汲水。利口实,起下外人猜嫌。文气在四句分截。
《随笔》云:杜诗每用“受”、“觉”二字。其用受字云:“修竹不受暑”、“勿受外嫌猜”、“莫受二毛侵”、“背面受和风”、“监河受贷粟”、“轻燕受风斜”、“能事不受相促迫”、“野航恰受两三人”、“一双白鱼不受钓”、“雄姿未受伏枥恩”。其用党字云:“已觉糟床注”、“更觉松竹幽”、“日觉死生忙”、“最觉润龙麟”、“喜觉都城动”、“更觉老随人”、“觉儿行步奔”、“尚觉王孙贵”、“含凄觉汝贤”、“诗成觉有神”、“已觉披衣惯”、“城池未觉喧”、“无人觉来往”、“直觉巫山暮”、“重觉在天边”、“深觉负平生”、“秋党追随尽”、“追随不觉晚”、“已觉良宵永”、“已觉气与嵩华敌”、“未觉千金满高价”、“梅花欲开不自觉”、“自得隋珠觉夜明”、“更觉良工心独苦”、“始觉屏障生光辉”、“吏情更觉沧州远”、“习池未觉流风尽”,用之虽多,然每字命意不同,又杂千五百篇中,读之唯见其新工也。

诗人杜甫资料

注释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古诗《示从孙济》的名句翻译赏析

《示从孙济》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