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击筑行歌》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石州慢·击筑行歌更新时间:2021-01-20
《石州慢·击筑行歌》是词人元好问的词作。这首词写下了他的一生。早年的胸怀天下,壮志于经世治国到常年怀才不遇的郁闷与无奈,直至最终对仕途绝望,归隐之心日甚。“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一句,表明了他寄希望以他一只笔,能够写下天下黎明百姓的疾苦,反应人民的生活疾苦,以及表达对政治黑暗的不满。
元好问因厌倦朝中内斗,自己不再愿意为官了。更是痛于他乡漂泊流落之苦,和对前途的一片渺茫而不知所措。作此诗。
上片中,“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一句写下早年自己曾经胸怀天下,壮志于经世治国。“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风女”与“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分别写下了早年自己仕途不顺,浮浮沉沉,以致自己心灰意冷,于治国救世已然暗淡无意了。也暗示了厌倦朝中内斗,自己不再愿意为官了。“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更是流露自己他乡漂泊流落之苦,和对前途的一片渺茫而不知所措。
下片中,“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长期的怀才不遇和面对黑暗的现实,使他逐渐清醒,出仕和归隐的内心矛盾开始加剧,文中“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则表现出作者常年怀才不遇的郁闷与无奈之情。“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更是流露出作者对仕途已经绝望,归隐之心日甚。“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一句,则表明了他寄希望以他一只笔,能够写下天下黎明百姓的疾苦,反应人民的生活疾苦,以及表达对政治黑暗的不满。
语遗山涉足于诗、词、文、散曲和笔记小说等文学的各领域,尤以诗的成就为最高。他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反映当时人民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作品,真实具体,富有感染力。其词则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放等诸种风格。

诗人元好问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古诗《石州慢·击筑行歌》的名句翻译赏析

《石州慢·击筑行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