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贞甫墓志铭》赏析

朝代:明代诗人:归有光文言文:沈贞甫墓志铭更新时间:2018-10-26
这篇文章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九。沈贞甫是作者好友,又是连襟,两人过从甚密。沈贞甫不幸早死,作者为他写了这篇墓志铭。沈贞甫没有仕宦经历,故文章着重在写他们相识的经过,相知之深,及作者失友之痛,也着重介绍了沈贞甫的性格特点等。其中所写沈贞甫的求知精神,更为动人。全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语言平实质朴,娓娓道来,如叙家常,揭示了沈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也赞扬了他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品质。作者的失友之痛、贬时之弊,也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冯山人对我说:“我非常喜欢雪竹,所以人们用雪竹称呼我,于是我拿雪竹来命名我的小房间,请您为我写一篇杂记。”我没有时间写这篇杂记,而山人(的)请求(持续)了多年,有时以诗的形式,有时以书信的形式,每月写一次。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因此多年没有答复(他)。
山人年轻时喜欢写诗,诗作一出现就被上海的陆文裕一再称道。一开始,山人住在昆山的安亭,等到我来安亭时,山人已经搬到上海了,与安亭一江之隔。我曾经经过永怀寺,喜欢那里的古桂,坐了很长时间。我问寺中来来往往的人,僧人说:“地处偏僻,几乎没人来。只有冯山人时不时地渡江而来,独自在桂树之下吟咏。”我后来多次在张通参那见到他。张通参和湖州的刘尚书同是社会成员,二人都称赞冯山人是忠诚朴实的君子。
去年,山人年纪大了,和张通参一起去匡庐、武夷游玩,回来后就给我看了一编《纪游诗》。我开玩笑说:“冯先生的雪竹,一定是在游览匡庐、武夷间求得的吧?”今年,我在青浦的嵩塘买了田亩。冯山人写信给我说:“我在盘龙就近择地建筑住宅,这距离嵩塘很近,您(可以)来看看我的雪竹。”我生性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山人又派他的儿子过来,说:“我先前告诉你的雪竹轩,又搬到盘龙了,我如今在此终老。您答应给我写的杂记,几年都没收到。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我询问山人的生活起居。他的儿子说:“去年和张通参一起在郡中散步,老人眼睛看不清了,道路中间有口古井,(周围)没有石栏围着,没有察觉到,跨了过去,差点摔下去。从此以后不再出门。常常自己感叹说:‘匡庐、武夷不能再去了;雪竹,那么什么地方没有呢?’”他的儿子离开后,又常常写信来。恰逢我正要北上,想着要拜访一下山人的雪竹轩却又不能够了。于是写了这封信来告别,(想着)也(可以)把它展示在门楣上,文章就叫《雪竹轩记》。

诗人归有光资料

赏析作者归有光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嘉靖十九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 查看详情>>

诗人归有光作品: 《金山寺·长江涌块石》 《海上纪事·半遭锋镝半逃生》 《真义堂记》 《黄楼行·五日彭城去住舟》 《山茶·山茶孕奇质》 《读史·谢公四十馀》 《鲤鱼山·鲤鱼山头日》 《东园翁家传》 《颂任公·黄梅风雨自年年》 《淮阴舟中晚坐写怀二十四韵

《沈贞甫墓志铭》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