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燕雁迢迢隔上林》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李商隐古诗:写意·燕雁迢迢隔上林更新时间:2020-05-27
诗的首联写诗人所在之地与帝京长安远隔,思归不得,值此高秋,望眼欲穿,满腹愁绪,发为长吟。这两句诗,笔势雄阔,将阻隔长安与东川两地的万里山川收摄于诗中。“燕雁迢迢”,消息阻绝,思绪绵绵接之以“高秋望断”长吟不绝,这位天涯飘泊渴望归乡的诗人形象已跃现纸上。
颔联紧承“高秋望断”,写望中想见的蜀中山川。上句诗人追忆自己三年前从京都至巴蜀旅途中,曾亲历潼江的急流险滩;下句感叹巴蜀远在天外,玉垒山高峻重深很难翻越。这一联以唱叹的口吻写景,景物意象中包涵着强烈的丰富的暗示。诗人对蜀中山川险阻的感慨,言外既透露出滞留异乡的厌倦和思归的急切,又暗写自己仕途偃蹇失意,怨恨世路的崎岖险恶。
颈联呼应首联“高秋”写眼前所见的梓州秋天黄昏景色。这里的夕阳返照和云结层阴两个意象,惨淡凄迷、晦溟萧瑟,同样含有丰富的象征涵义。诗人羁滞异乡之苦,人生迟暮之痛,时世阴霾之悲,种种复杂的妻楚的情怀,全都从意象中婉曲透出。
尾联直抒胸臆。这两句由前面六句自然逼出,水到渠成。诗人情不自禁,涌出思乡热泪,又恐过于直露,故先退一步,先说“已制思乡泪”;再推进一步说“新年恐不禁”,这就显得曲折顿挫,更加凄恻动人。
这首诗作于阴沉萧瑟的深秋,所铸造的“燕雁”“上林”“潼江”“玉垒”“返照”“层阴”等一连串意象,不仅烘托、渲染诗人心绪,还兼具比喻、象征、暗示的意义,眼前秋景与心中愁情自然融合。因此,诗篇所寄寓的情思意蕴,就不止于怀乡思归,同时还有诸如人生迟暮之痛、世路崎岖之慨、酎世阴霾之悲。全诗取景阔大,意境深沉凝重、苍凉悲壮,有一种带崇高感的悲剧美,体现了李商隐善于营造凄美诗境的特点。
《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 是唐朝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在京城为新婿韩瞻构筑新居;颔联写李商隐进士及第之名次在韩瞻之前,韩瞻翻居娶妻却比李商隐早;颈联写韩瞻西迎家室,夫妇团聚,故笑牛郎织女相隔遥远;尾联谓己如同“禁脔”,无人择为佳婿,只好空忆美人而憔悴不堪。这首诗是“戏赠”韩同年,亦庄亦谐,戏谑中透出喜色。总体来说,这首诗在李商隐的以凄丽缠绵、隐约迷离为基调的爱情诗里堪称别调。
开成二年(837年)春,韩瞻进士及第,即婚于王氏,居泾原岳丈王茂元家。新婚后,当返长安,逾茂元为其构筑新居后,乃西迎家室于泾原。韩构筑的新房在长安。新居落成,韩即将赴地处长安西的泾原节度使府,去迎接新婚不久的妻子。李商隐参加了韩瞻的宴会,为韩钱行,作诗相赠。
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韩瞻与李商隐中进士后,先后被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选为东床快婿。韩瞻成婚在前,作诗之时,李商隐尚未成婚,但已有议婚之举。

诗人李商隐资料

鉴赏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商隐作品: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破镜·玉匣清光不复持》 《明日·天上参旗过》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有感·九服归元化》 《公子·外戚封侯自有恩》 《寄华岳孙逸人》 《漫成五章·生儿古有孙征虏》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九月于东逢雪

《写意·燕雁迢迢隔上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