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杂诗》鉴赏

朝代:清代诗人:郑燮古诗:燕京杂诗更新时间:2020-10-13
第一首诗中郑板桥明确地表示了他的鄙弃和追求。“不烧铅汞不逃禅,不爱乌纱不要钱”,无疑表达出郑板桥的愤激之情。当然郑板桥并非真的“不爱乌纱”,但他的确鲜明地表示了对时人的鄙弃和不同流俗的决心。他不信道,不奉佛,不爱官,不贪财,只愿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结尾两句诗潇洒放逸,又有些自负的口气。其实内心所隐藏的难言的苦处,更向何人说?
第二首诗主要表现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由于作者是由烦热而生思乡之情,所以思念的景物也是清凉畅快的。“门外绿杨三千顷,西风吹满白莲花”,境界开阔,画面优美,色彩的搭配也十分宜人。
第三首诗写家居情趣。作者笔调流畅,写出了居家生活的情致,特别是“玉盘红颗进冰桃”一句,可以想见诗人对于生活中美的热爱。
《悍吏》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写县官虚伪悍吏凶横,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旧社会官场的黑暗,诗里对官吏的揭露是深刻的,但对皇帝却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皇帝爱惜人民。此诗写得明白如话,通俗易懂,自成一格。
清乾隆七年(1742年),郑板桥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山东潍县县令,以“请赈忤大吏”之罪,被诬告革职罢官,迁回江苏扬州。在这两任知县坎坷仕途中,他经历了官场的黑暗、百姓生活的困苦,写下了《悍吏》等诗。

诗人郑燮资料

鉴赏作者郑燮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燮为扬州八怪重..... 查看详情>>

诗人郑燮作品: 《游白狼山·悬岩小阁碧梧桐》 《题半盆兰蕊图》 《秋荷·秋荷独后时》 《道情·邈唐虞远夏殷》 《弄潮曲》 《青莲斋联·从来名士能评水》 《踏莎行·无题》 《邺城·划破寒云漳水流》 《邺城·划破寒云漳水流》 《瓮山示无方上人

古诗《燕京杂诗》的名句翻译赏析

《燕京杂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