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偶书》作品注释

朝代:宋代诗人:王安石古诗:雨过偶书更新时间:2018-03-30
⑴此诗大约作于熙宁七年(1074)夏秋。自去冬至今春,大旱。三月,郑侠进《流民图》,猛攻安石新法。四月,遂以旱罢方田法。安石乃六上书,请罢相,竟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六月十五日到任。本篇当系回到江宁之后得雨而作。
⑵霈然:雨量充足貌。《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霈然下雨。”甘泽:甘霖。
⑶南亩:山南的田地。《诗·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东郊:城东。
⑷岁功:一年的收成。
⑸生意:生生不息之意。
⑹“霁分”句:言风雷既息,星文灿然,故称霁也。
⑺枕簟闲:语出唐人许浑《送元昼上人归苏州兼寄张厚二首》之二:“前山雨过池塘满,小院秋归枕簟闲。”
⑻知进退:明知进退之道。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易·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首联一笔到雨,“霈然”写其来势,“甘”写其醇美,“洗”写其功用,极尽赞美之能事。雨到南亩,雨到东郊,慰尽群颜。补充说明此雨实为及时之雨。颔联再写此雨之来,既是苍天所盼,更是天意所赐。颈联转写雨后所见及所感。雨霁云开,暑尽凉来,感觉好极了! 末联更转写降雨之云,雨罢归山。“谁似”一问,大有深意。看似问人,实为自比。盖此时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已历六载,一些新法的功效业已呈现,此次退归金陵,虽有遗憾,毕竟不同于从来未试身手。所以,诗中借云情而言己志,两相契合,妥帖自然。
考察本年政事,实与旱情相关。据《宋史记事本末》载熙宁七年事云:“自去岁秋七月不雨,以至于是月(三月),帝忧形于色,嗟叹怨恻,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四月,果以旱罢方田法。可见,迫于天灾与保守派压力,宋神宗不免有所动摇。据史载,全局性德旱情至少延续到五月以后。一旦旱情解除,就可能影响政局。在这种情形之下,一场霖雨,不仅能够一破万民愁颜,而且能够慰藉安石苦心。《雨过偶书》表达愉悦之意,理之必然。

诗人王安石资料

作品注释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 查看详情>>

诗人王安石作品: 《悼慧休·休公遂不起》 《赴任楚州·昆仑一支流向东》 《和王微之登高斋》 《寄纯甫·塞上无花草》 《金山·数重楼枕层层石》 《奉使道中寄育王山长老常坦》 《道人北山来》 《示宝觉·火暖窗明粥一盂》 《县舍西亭·主人将去菊初栽》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

《雨过偶书》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