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主簿草堂赋大雨》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张主簿草堂赋大雨更新时间:2021-01-15
《张主簿草堂赋大雨》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对鸣噪的青蛙、急飞的雨箭、遮天蔽地的水幕、腾涌万里的风云、瑰丽的长虹以及雨后的斜日等气魄宏劲的美景的描写,既表现了诗人雄奇旷达的胸怀,也传达出忧国忧民之士的时代哀音。全诗笔法夸张,并列递进,转承自然。
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元好问任河南内乡县令时,曾在该县张主簿家中偶遇暴雨。兴之所至,一挥而就写下该诗。
注释
①张主簿(bù):即内乡县主簿,实指何人不详。主簿,官职名,在县中掌典文书,办理事务。
②淅树:被风吹得叶子沙沙作响的树木。蛙鸣:天将下雨时,青蛙常叫得特别起劲,因此人们可据此预知下雨。
③银箭:形容雨点急骤,望去像银白色的飞箭。
④横(hèng)溃:凶暴地冲溃(堤坝)。横,粗暴,不由正道。
⑤合围:从不同方向包围起来。
⑥伟观:宏伟的景象。
⑦百年:代指人生,也是指久经忧患的诗人自己。凛馀(yú)威:即凛于馀威。意思是在暴雨的馀威中战栗。凛,畏惧,害怕。馀,通“余”。
⑧林光:闪烁在树林绿叶间的光华。
⑨寂历:寂静、空旷。空:只有。
白话译文
疾风叩打着沙沙树叶,蛙噪预告着大雨临期,猛然间惊见雨如银箭,向着那四山急泻疾飞。
绵长江河的滔天大浪,凶横地想要冲决坝堤,厚重的大地高远的天空,像是把世界紧紧包围。
腾涌万里的风云,向人展开了宏伟的景象,饱经忧患的诗人,毛发战栗在暴雨的馀威。
长虹一挂在清朗的天际,流溢的林光便闪动不已,在寂静空旷的村庄内外,空剩下一片落日的余辉。

诗人元好问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张主簿草堂赋大雨》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