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晋书 > 100章 > 李含传

晋书

《晋书》100章李含传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晋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晋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李含传

书籍:晋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8
李含字世容,陇西郡狄道县人。侨居于始平郡。从小就有才干,陇西、始平两郡同时推举他为孝廉。安定人皇甫商年少时自恃出身豪族,觉得李含门第微贱,要和他结交,李含拒绝而不接受,皇甫商因此怨恨李含,于是让州府以文书召李含去做门亭长。当时州刺史郭奕平素知道李含的贤能,到任后便提拔他为别驾,地位处在其他僚属之上。随即被举为秀才,荐之于公府,从太保掾转为秦国郎中令。司徒又选李含任始平郡中正。秦王司马柬薨,李含依照台阁制定的仪规,等葬事完毕就除去丧服丧礼。尚书赵浚在朝中有靠山,恼恨李含不巴结自己,借此事奏告李含不应过早除丧。州中大中正傅祗以礼义名节贬李含。中丞傅咸上表为李含论理:
臣州中秦国郎中令始平中正李含,忠直清正,有经世之才,更有史鱼一样的秉直之风。虽然他的刚正不能随和流俗,但他峻刻严厉的名声品行,是不可掩盖的,因此两郡不约而同都举为孝廉。尚书郭奕任职到州,李含一个寒门少年却被提拔为别驾。太保卫馞召他为掾属,常常对我说道:“李世容当是晋室的忠诚无私之臣。”
秦王之薨,李含悲痛感人,群臣前来吊丧,都是亲眼所见。现在却说李含作为王府的臣僚,大不忠其主,要免除他的中正之职。天子之丧礼,既下葬而不随即除丧,可藩国诸王之丧礼,既下葬便除丧。如藩国葬后也要像天子之礼一样不除丧,就要责备他违礼使尊卑混为一体,是不该这样行事的。现今朝廷诏命规定于上,而藩国服丧于其下,这不是显示了朝廷礼薄而藩国礼厚吗?又说各国王公之薨都要服三年的终丧,宁可尽其礼节,也要做到丧礼的隆重。殊不知尽其礼节的做法,明明是错误的。等级不同于朝廷,却要行和朝廷一样的礼节,从没见过有这样的礼制。藩国依制是既葬而除服,除服而礻付祭,自从汉、魏到我晋朝,都依此制。文皇帝升天,世祖过分哀痛,武帝驾崩,陛下悲伤以致损害健康,含着悲痛守丧,以三年为终期,普天下的民众都有攀比效仿之心,只是国家礼法是不能逾越的,因此既已下葬不敢不除丧服。天子的丧礼,除丧由朝廷规定,藩国王臣之丧,却由下面随意而行,这样不会使国家安定。他们又说秦王司马柬没有后代,依例李含就是丧主,秦王丧既除而纎,则应到祖庙行祭礼。因秦王无庙,不能将神位置于祖庙,所以丧主李含不能马上除服。秦王刚刚受封,不能随即入祖庙接受礻付祭,灵位所居之地,就如同灵位之庙。不去追究按不按国家礼法行事,却以秦王无庙为理由贬谪李含。李含今天的行为,使博士按礼法条文来定论。尧丧,四海之内,三年不准奏八音之乐,可世祖驾崩,不过数旬便已除服。要以尧的丧礼来要求今天的人,岂不是天下人都该治罪,何止是李含不该除服这一件事呢?今天天下之人不遭贬,是因为有今天的法度王制。圣上临丧哀声不绝,左右近臣,都感悲痛。人们不随随便便行嫁娶欢乐之事,并无人议论,还不是因为大礼不能改变吗?先前因李含逢秦王之丧,有司派人代替他的职务。尚书行文认为王葬已毕,李含应恢复职位,不再由别人差代。秦王安葬后,李含尚在犹豫,司徒几次追问,催促李含复职,随后又攻击他,这是台省州府以文书命令陷李含于过失之中。若是台省的做法有背礼教,则应纠正他们。现在不去追究台省,只是贬谪李含,李含受点委屈倒不足惜,只是国家礼制不该遭到破坏。
李含自以为是陇西郡人,虽现在落户于始平,但别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自从被任命为中正以来,反复向人申明,说自己并非始平郡人,不宜担任中正。后来任郎中令,又自己选择了人员推荐给台府让有司比较,并让位给常山太守苏韶,其意真诚,见诸文字。李含的辞让,是在秦王未薨之前,葬后踌躇,只是担心要受责罚才就职以应付局面。臣的从弟傅祗为本州大中正,其本意是为了提倡风教,对李含的指责已有些过分,一些心怀不良的人竞相煽动,企图借维护名教礼义,法外致案,足见他们另有企图,中正庞腾便降低了李含的品级。臣虽没有晋大夫祁奚那样的贤德,见李含受到庞腾的无端之责,谨以此表为李含诉明冤屈,希望朝廷能了解下面的议论,不要让庞腾之辈妄弄笔刀枉折良臣。
惠帝不予理睬,李含于是被贬,削退到五品。回到长安后一年多,光禄寺派李含任寿城邸阁督。司徒王戎上表说李含曾为大臣,虽被贬削,但也不应降为此职。于是下诏停此任,后又为始平县令。
赵王司马伦篡位时,有人对孙秀说:“李含有文武大才,不要让他被别人利用。”孙秀任命他为东武陽令。河间王司马。。上表请李含为征西将军司马,对他非常信任。不久,转为长史。司马。。诛夏侯。。,将齐王司马礒派来的使者押送给赵王司马伦,派张方率众援助司马伦,都是李含出的主意。后来司马。。看到讨伐司马伦的诸王之兵势力强大,就加李含为龙骧将军,统领席艹远等精锐之师,调回张方的大军以响应义军。惠帝返洛陽复位,李含护送到潼关而返。
当初,梁州刺史皇甫商在司马伦手下任职,司马伦失败后,皇甫商投奔了司马。。,司马。。予以厚待。李含劝谏说:“皇甫商是司马伦非常信任的臣下,因害怕治罪才投奔这里,不应和他过于亲近。”皇甫商知道后怀恨在心。皇甫商返回京都时,司马。。为之置酒饯行,皇甫商与李含发生了争执,司马。。为之劝解。后李含被征为翊军校尉。其时皇甫商也做为齐王司马礒的参军,而夏侯。。之兄也在齐王府上供职,说夏侯。。仁义,被河间王司马。。错杀。李含心不自安。司马礒的右司马赵骧又与李含有旧怨,司马礒将要调集军队检阅操练,李含担心赵骧乘机杀了自己,于是一人出逃投奔司马。。,谎称接到密诏。司马。。当夜接见了他,李含对司马。。说:“成都王司马颖乃陛下至亲,立有大功,回到藩国后,深得民众的拥护爱戴。齐王司马礒超越亲疏关系专权独行,朝廷为之侧目。现今朝廷传檄于长沙王司马磖,令长沙王出兵讨伐齐王礒,又先把消息故意透露给齐王,齐王一定会抢先攻打长沙王,这时再传檄天下以加齐王之罪,则齐王司马礒可被擒拿。等司马礒消灭后,拥立成都王司马颖执政,除掉了有威胁的树立了有亲情的,以安定社稷,这是极大的功劳。”司马。。听从了李含的建议,随即上表请求讨伐司马礒,任李含为都督,统领张方等诸军向洛陽进发。李含屯兵于陰盘,而长沙王司马磖已打败了齐王司马礒,李含于是班师回军。
当初,李含的本意是图谋除掉司马礒、司马磖二人,使执政大权归于司马。。,这样李含才得以逞其志。既而长沙王打败了齐王,司马。。、司马颖仍然是各守藩国,李含未能称心如愿。司马。。任命李含为河南尹。其时皇甫商又受到司马磖的重用,他的哥哥皇甫重当时任秦州刺史,李含更加嫉恨皇甫商,又和皇甫重产生了冲突。司马。。自从李含投奔之后,视为心腹,又害怕皇甫重因李含而攻击自己,便以兵包围了皇甫重,同时宣布罪状上表于朝廷。侍中冯荪与司马。。是同党,请求召皇甫重入朝。皇甫商对司马磖说:“先前河间王讨伐齐王的奏章,都是李含唆使的,挑起诸王之间的争斗,若不乘机收拾他,定会带来灾祸。况且河间王先前的行动,都是由李含谋划。”司马磖于是杀了李含。

李含传相关文章

  • 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用人篇 - - 沅季弟左右:  接专丁来信,下游之贼,渐渐蠢动,九月当有大仗开。此贼惯技,好于营盘远远包围。断我粮道。弟处有水师接济,或可无碍,不知多李二营何如?有米有柴,可济十日半月否?贼虽多,善...
  • 圆光术》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世有圆光术,张素纸于壁,焚符召神,使五六岁童子视之,童子必见纸上突现大圆镜,镜中人物历历,示未来之事,犹卦影也。但卦影隐示其象,此则明著其形耳。庞斗枢能此术,某生素与斗枢狎,尝觊觎...
  • 遇冥吏者》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族祖雷阳公言,昔有遇冥吏者,问命皆前定,然乎?曰:然。然特穷通寿夭之数,若唐小说所称预知食料,乃术士射覆法耳。如人人琐记此等事,虽大地为架,不能庋此簿籍矣。问定数可移乎?曰:可。大善...
  • 郭安》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孙五粒,有僮仆独宿一室,恍惚被人摄去。至一宫殿,见阎罗在上,视之曰:“误矣,此非是。”因遣送还。既归大惧,移宿他所。遂有僚仆郭安者,见榻空闲,因就寝焉。又一仆李禄,与僮有...
  • 卷阿》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尔受命长矣,茀...
  • 兄弟延师》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腐流部 - - 兄弟延师 有兄弟两人,共延一师,分班供给。每交班,必互嫌师瘦,怪供给之不丰。于是兄弟交师于约。师轮至日,即称斤两以为交班肥瘦之验。一日,弟将交师于兄,乃令师餐而去,即上秤,师偶...
  • 草夫人、游慈、静山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800章 - - 草夫人 满江红(寿妇人又受命·十月廿七) 清晓新妆,鸾台畔、潜呼小玉。问阿谁庭院,调长生曲。报道隔邻人庆寿,新来荣领金花轴。细推来、阳月已将周,惟三宿。 陈□颂,年多祝。...
  • 吴处厚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吴处厚,邵武人,考中进士。仁宗屡次丧失皇子,吴处厚上奏说:“臣曾读《史记》,考察赵氏的兴废本末,在屠岸贾之难时,程婴、公孙杵臼都以死来保全赵氏孤儿;宋有天下后,不见对他二人...
  • 王忠植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王忠植,太行山义士。绍兴九年(1139),攻取石州等十一郡,被授为武功大夫、华州观察、统制河东忠义军马,于是知代州。不久被降官,任建宁军承宣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河东经略安...
  • 李涓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李涓字浩然,是驸马都尉李遵勖的曾孙。以荫补任殿直,被中书省召见考试,改成文官官阶,升到通直郎,任鄂州崇阳知县。靖康元年(1126),京城开封被围困,朝廷用羽书召天下军队。鄂州下属七...
  • 韩维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韩维字持国,开封雍丘人。以进士奏名礼部,这时韩亿辅佐朝政,不肯试于大廷,受恩荫做官。父亲死后,闭门不仕。宰相向朝廷推荐韩维喜好学习和古礼,安心静退,奉召考试学士院,辞谢不任职。...
  • 安重诲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安重诲,祖先本是北部豪强首领。父安福迁为河东将军,在救援兖州、郓州时战死。安重诲在明宗未登帝位时当他的给事,明宗镇邢州时,任安重诲为中门使,随从征讨,共十多年,信任无间,勤劳从...
  • 高昌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50章 - - 高昌国,是汉代的车师前王庭,距离敦煌有十三日的路程。 这里东西宽三百里,南北长五百里,四面多有大山。 从前,汉武帝派遣军队向西讨伐,师旅疲劳,其中特别困乏的兵士就在这里定居...
  • 王献之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王献之,字子敬。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同时代人。几岁时,曾观看门生扌雩..,说:“南边将要失利。”门生说:&ldquo...
  •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原文翻译 - - 《汉书》50章 - - 【原文】 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穀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公羊传》曰,食二日。董仲舒、刘向以为,其后戎执天子之使,郑获鲁隐,灭戴,卫、鲁、宋咸杀君。...
  • 韩傀相韩》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二十七 韩策二(韩傀相韩) 【提要】《战国策》中的侠客也是战国时代的一大特色,与他们相比,今人显得何等的委琐和势利。游侠与谋士们并不冲突,他们同是社会的中间...
  •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至8卷 - - 《战国策》卷二 西周(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 【提要】和东周一样,西周在战国时早已式微。弱国、弱者在世界上生存,就要有更多的智慧。很多出身贫寒的孩子,过早地在世态炎凉、...
  • 张祜、杜牧、段成式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九十二 卷792_1 《妓席与杜牧之同咏》张祜 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 ——杜牧 但知报导金钗落,仿佛还应露指尖。 ——张祜 卷792_2 《同赵...
  • 月季花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月季花 释名 月月红、胜春、瘦客、斗雪红。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活血、消肿、敷毒。 栝楼 释名 果裸、瓜蒌、天瓜、黄瓜、地楼、泽姑,根名白药、天花粉、 瑞雪。...
  • 巴戟天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巴戟天 释名 亦名不凋草、三蔓草。 气味 (根)辛、甘、微温、无毒。 主治 风湿、脚气、肾虚、阳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