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南齐书 > 100章 > 宗测传

南齐书

《南齐书》100章宗测传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南齐历史的书,齐梁皇族萧子显作。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四九四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传了两代。五○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

《南齐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宗测传

书籍:南齐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宗测字敬微,是南陽人,宋朝征士宗炳之孙。世代家居江陵。宗测少年起便清静谦退,不喜欢世俗社会。曾感叹道:“先哲们都把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老而不加选择出仕做官作为美谈,对此我不敢苟同。如果实在不能预先感知谁是真龙天子,那么也应该根据天道、地利作出分别和选择,谁愿意为了拿人家厚禄,而承担多重忧虑呢?”
州里推举他当秀才,任主簿,他都没接受。骠骑豫章王聘请他做参军,宗测在给王府的答书中说:“何必要无缘无故地伤害海鸟,砍伐山木呢?”他的母亲死后,他亲自背土筑坟并栽植松柏。豫章王又来信聘请他,要他做参军,宗测又回信说:“本人具有鸟儿一样的天性,向往山林生活,眷恋松竹,不懂得人情世故。在山岩泉流之处放纵情怀,如同狂人,忽然不觉已经年老,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岂能允许被世俗约束,限制我的鱼鸟般自由!”永明三年(485),皇上下诏让他来做太子舍人,他也没来。
宗测打算游览名山,便将祖父所画《尚子平图》摹到墙上。他的长子在京城任职,知道父亲这个意思后,便请求带些俸禄回去任南郡丞,以便担当父亲托付的家事。刺史安陆王萧子敬、长史刘寅以下等都赠来许多东西,为宗测送行,他一概不收。只带着《老子》、《庄子》二书随行。子孙们拜辞时悲伤哭泣,宗测长啸而去看也不看,于是前往庐山,住在祖父宗炳的旧居里。
鱼复侯萧子响任江州刺史时,赠送给宗测丰厚的东西。宗测对他说:“本人少年时就有狂病,为寻山采药,远来到此地。如今有松果可以充饥,有薜萝可以遮体,对于淡泊的我来说已经足够,怎么可以受得了这么重的无由馈赠!”萧子响亲自乘车来访,宗测避而不见。后来萧子响不打招呼直到门前,宗测没办法,只得戴上葛巾穿着褐衣和他相对而坐,始终没说一句话,萧子响很不高兴地退回来了。尚书令王俭曾送给宗测一副薄褥。
不久,宗测为弟弟送丧西还,仍住在旧宅永业寺里,谢绝宾客友人,只和几个志趣相投的人如庾易、刘箈以及本宗人宗尚之等交往讲论。刺史随王萧子隆来到镇所后,派别驾宗哲来表示慰问,宗测笑着说:“彼此贵贱悬殊,为何来我这里。”竟然不作回复。建武二年(495),朝廷请他来任司徒主簿,他不来,不久去世。
宗测善于绘画,自己在屏风上画了阮籍遇苏门图,坐卧赏玩。又画永业佛影台,都是高妙之作。他还很喜欢音乐,对《周易》、《老子》也很精通。他撰写了续皇甫谧《高南齐书士传》三卷。他曾游过衡山七岭,著有《衡山记》、《庐山记》。
本史作者认为:顾欢讨论夷、夏问题,实际上是抬高道教贬低佛教。佛教这东西,它的精神潜伏在漫长的时间里,它的形式则兆端于中世,其渊源浩博,无始无边,充塞于整个宇宙,无法进行时空上的计量,太伟大了!真是“大士”的学说呵!它能够探知机兆启发寂静,有感必应,以大包小,无所不容。至于儒家之教,不过是仁义礼乐,仁是爱,义是宜,礼乐只是作为配合而已,而如今佛教则以慈悲为本,常乐为宗,寄心于施舍,示敬于礼拜。儒家之教,主要是遵循以前,引古证今,学起来比较易于了悟;而现在佛教则提示前因,推明后果,“业”与“行”交相见效,循环承继。陰陽学说,主要是占望气候测量日影,让人们依时而行,知道其中的利害;而现在佛教则是耳目洞达,心智他通,自身就是个天空,何须别人告诉星宿的情况呢?法家学说,主要是讲究刑理,禁奸止邪,明确赏罚;现在佛教则认为若是触犯十恶,放纵五欲,(死后)便将被置于刀山油锅之中,自作自受,报应不差。墨家学说,主张尚贤尚俭,艰苦利人;而现在佛教也是要刻苦修为,不计私利,忘却妻子,为人行善。纵横家的学说,重在权谋,口辩滔滔,终归是适时应变;如今佛教则是一语众解,无须一个个地去说服。四辩三会,都能从中受到教益。杂家的学说,兼有儒墨;而佛教的五时八教,什么学说还没包容以尽呢?农家的学说,教人播植耕耘,善待五事,种好庄稼;而现在佛教所说的郁单粳稻,已与阎浮不同,生天果报,自然饮食。道家学说,执著于“一”,主张“虚无”,得性忘情,凝神勿扰;而现在佛教则说波若无照,万法皆空,哪里还有什么“道”和“一”?道与俗相对照,难辨真假,但佛理深奥,无所不在。只要能够很好地信奉,真、俗便无差别。九流的立意,本是为了教化世人,但刑、名、道、墨,乖心异旨,至于儒者,即便不学,也不妨为儒;但佛理玄妙博大,内涵丰富,一物不知,便不能完成圆圣。至于道家讲神道应现之力,感通变化之奇等等,既不可思议,也难于描述。诸张的“米道”,据说能施符水先验,师徒相传,其祖师为伯陽。世人的选择,无非这两种学说,但僧尼和道士,矛盾冲突。不单是因为重道,也有利益考虑。推究起来,两教理归一极。但由于方法不同,因而成教有先有后。大抵说来,其自身也有优劣。道既本于虚无,便不是通过学习而能达到的,只要能弃圣绝智,便已是有所成就了。有所作为的“无”,终究不合道的本义。但如果始终都是“无”,又怎能作出区别呢?佛教则不然,它主张通过培养、引导,实现从愚入圣。过程虽然漫长但毕竟有路可循,功业虽然广大,但毕竟可以指望。开导人们的学说,不能使愿望与目的互相隔膜。因为一般人受到环境和认识的局限,很少能够接受。世人的一般选择,不外乎因果二途。起早贪黑为善的人,未必就会遗福于后人;但偷吃祭祀食品,也未必会身遭不幸。才质高妙的人,也常常被压抑不达;而资思庸鲁之辈,往往能终生富贵。忠诚反而被遗弃,诡诈倒能受重用。从这些现象说来,很像是福祸无常,业报不定似的,但自佛经中有“三报”之说,这种疑惑便一下明白了。我本人服膺佛教,深信冥缘,而且认为佛教是最好的宗教。
赞语:怀着高尚朴实的情怀,追求道德、学问的完善。心怀归隐之志,弃鳞养角修身养性。

宗测传相关文章

  • 自瞽自聩》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四 - - 郁离子曰:“自瞽者乐言已之长,自聩者乐言人之短。乐言己之长者不知已,乐言人之短者不知人。不知己者无所见,不知人者无所闻。无见者谓之瞽,无闻者谓之聩。人有耳目,而见闻有...
  • 云梦田》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四 - -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_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人之数,景子曰:“无之...
  • 政治、经济、文化》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路 - -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有一次孔子又到卫国去,他的学生冉有跟着去服务,到了卫国一看,政治很清明,社会进步了,繁荣起来了...
  • 知人于微》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泰伯 - -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上面讲了许多孔门教育的大原则。这里提出来,孔子对于个人教育的观点。也是衔接上文之“疾之已甚”的注解。已好几次...
  • 》原文翻译 - - 《诗经》颂 - -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 革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后32卦 - - (泽火革)兑上离下《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初九,巩用黄牛之革。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 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孙坚被刘表围住,亏得程普、黄盖、韩当三将死救得脱,折兵大半,夺路引兵回江东。自此孙坚与刘表结怨。且说袁绍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冀州牧韩馥,遣人送粮以资军用。谋士逢纪说绍...
  • 大荒北经》原文翻译 - - 《山海经》海经 - -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丘鸟】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
  • 朱埴、张绍文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朱埴 点绛唇 绣被鸳鸯,宝香熏透蔷薇水。枕边一纸。明月人千里。 宿洒初醒,全不忺梳洗。抬织指。微签玉齿。百色思量起。 画堂春 绿窗睡起小妆残。玉钗低堕云鬟。回纹枉寄见伊...
  • 聂冠卿、李遵勖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聂冠卿 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沙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堂迥、玉簪琼佩...
  • 田锡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田锡,字表圣,嘉州洪雅人。少年聪悟,喜好读书做文章。杨徽之任峨眉县令,宋白任玉津县令时,都对他很礼遇,为他扬名,他因此名声大振。太平兴国三年(978),以优异成绩考取进士,脱去平民衣...
  • 曹利用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宁晋县人。父亲曹谏,考取明经,官做到右补阙,后因有军事方面的才能而改任崇仪使。曹利用少年时喜谈善辩,为人慷慨而有节操、大志。父亲曹谏死后,他以荫补殿前承旨...
  •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韦温 ,字弘育,京兆人。祖肇,吏部侍郎。父绶,德宗朝翰林学士,以散骑常侍致仕。绶弟贯之,宪宗朝宰相,自有传。温 七岁时,日念《毛诗》一卷。年十一岁,应两经举登第。释褐太常寺奉礼郎。...
  • 昭明太子萧统传》原文翻译 - - 《南史》200章 - -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小名维摩,是武帝的长子。齐中兴元年(501)九月生于襄陽。武帝年近四十,始得嫡子;当时有徐元瑜归降;又有荆州使者来,报称萧颖胄暴死。于是人们称此三件事为&ldqu...
  •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7至24卷 - - 《战国策》卷二十二 魏策一(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提要】“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魏桓子采用“欲擒故纵”的谋略,消灭了骄狂膨胀的知伯。这...
  • 卢纶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七十六 卷276_1 《送惟良上人归江南(一作郢上人)》卢纶 落日映危樯,归僧向岳阳。 注瓶寒浪静,读律夜船香。 苦雾沉山影,阴霾发海光。 群生一何负,多病礼医王。 卷276_2 《送...
  • 张均、张垍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全唐诗卷九十   卷90_1 「和尹懋登南楼」张均   客来已两春,更瞻韶光早。花鸟既环合,江山复骈抱。   楼形写北潭,堞势凌青岛。白云谢归雁,驰怀洛阳道。   ...
  • 钓樟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楠 释名 气味 (楠材)辛、微温、无毒。 主治 1、足部水肿。削楠木、桐木煮水泡脚,并饮此水少许。每日如此,直至病愈。 2、心胀腹痛,不得吐泻。取楠木削三、四两,加水三升,煮开三...
  • 锁阳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锁阳 释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略同肉苁蓉。“润燥、养筋、治痿弱。”体虚而大便燥结者,可服锁阳以 代肉苁蓉。 铁线草 释名 微苦、平、无毒。 气味 ...
  • 枇杷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果部 - - 枇杷 释名 气味 实:甘、酸、平、无毒。 叶:苦、平、无毒。 主治 实: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 叶: 1、肺热咳嗽。有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