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鸱》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韩愈古诗:病鸱更新时间:2020-03-31
这首诗浅显明白。从从题目上看,如不读全诗,不知此病非彼病也。乃是受恩而背去,非义之病也。义与非义的对比是君子与小人的对比。
这是一首诗寓言诗,有象征意义,有所指。结尾云“勿讳泥坑辱,泥坑亦良规”,对于鸱的忘恩负义非有报复之心,只是一种规劝。其实,倒也不妨看作这是诗人怜爱这小生命,不忍看它垂危悲惨的样子,不肯乘鸟之危加害它,这才把它救起来。爱惜动物,不仅表现了博爱的心怀,也表达了人类希望与它们和谐共处的理想。人与自然融合,人与自然同在,对今天的人们也有启发。
从内容上看,前半叙述病鸱被救的过程,完全出于一片同情,“亮无责报心,固以听所为”显现了作者宽大为怀的精神。后半说出鸱忽然不辞而别的行为,这当然不妥,故末六句劝它莫再自处甚高,应记取往日的教训。
在表现手法上,是叙事笔法。病鸱身受泥坑之辱,“我”怜其将死之命,而帮助它,为其提供食物和住所,而鸱毫无感恩之心,不告而别,“今晨忽径去,曾不报我知”。把病鸱的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用韵方面上,40句诗,两组韵间用,皆平韵。用韵长短间隔,韩诗险怪的特点在用韵方面也能体现出来,不追求平整、圆滑,刻意求新,从而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总体上看,韩愈《病鸱》反映出当时的现实,起到警醒的作用,从诗歌中能看出诗人的品格和性情。
《桃林夜贺晋公》是唐朝文学家、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极力描绘了裴度受勋的场面,来歌颂裴度平叛的功劳。借以抒发了希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积极发展生产,国富民殷的理想。该诗一气奔放破,笔力简劲开阔,叙事层次明晰、逼真空灵,却又不以叙事为自足目的。
元和十二年(818),宰相裴度彻底消灭淮西割据势力班师回朝,经过桃林塞时,就在此地举行了受勋仪式。作为行军司马的韩愈写了该诗,记载途中之事。

诗人韩愈资料

赏析作者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 查看详情>>

诗人韩愈作品: 《双鸟诗·双鸟海外来》 《琴操·别鹄操》 《赠河阳李大夫》 《琴操·岐山操》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入关咏马·岁老岂能充上驷》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昼月·玉碗不磨着泥土》 《花岛·蜂蝶去纷纷》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古诗《病鸱》的名句翻译赏析

《病鸱》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