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楼晚眺》赏析

朝代:元代诗人:萨都剌古诗:层楼晚眺更新时间:2021-01-26
此诗中描绘金陵夜景,抒发深沉的历史感慨。
首联:“广寒世界夜迢迢,醉拍阑干酒易消”,紧扣诗题,点明了夜间登楼,倚栏跳望。“迢迢”,形容漫长貌。长夜漫慢,素月当空高悬,洒下一地素洁的银辉,使天地宇宙间的一切都笼罩在轻柔的月光中,显出神秘、朦胧的美。”“广寒世界夜迢迢”是总概括写景,写出夜色,月光笼罩的总体氛围。诗中以“广寒世界”代指月亮,突出了皓月明亮、高洁、清寒的特点。“醉拍阑千酒易消”,是写楼上之人。他醉意朦胧,手拍栏干,迎风而立,在清爽夜风吹拂下,渐觉酒意已消。“醉拍阑干”,这动作十分惬意,显示了他内心的悠然自适。人在醉之时最能摆脱一切繁务困扰,最易神驰思往,产生无限的遐想。但酣醉失去清醒理智也不行,故必让酒意消褪,正当酒醉初醒,此时心境最空灵,最敏捷,也最有诗意。
颔、颈两联描绘眺望所见金陵夜景。“河汉入楼”正写出入汉楼的情形,称其入汉,是从楼外见其总体高耸入云汉,言“河汉入楼”是诗人身临楼中,感觉仿佛银河入于楼中,从楼内穿过,银河包容着无数的星星、月亮闪烁,映照着整个天空也显得光亮无比,简直不象是夜间。“江风吹月”之月当是月倒映于江水中的月影。江风徐来,吹皱江水,波光摇曳,使水中的月影也随之摆动不安。江边浪潮拍岸,一起一落。“河汉入楼天不夜,江风吹月海初潮”,是写大自然之景致,“光摇翠幕金连炬,梦断凉云碧玉箫”,则是写人间之景象。放眼金陵城内,只见碧瓦檐下翠幕遮蔽,窗牖上透出精美的灯炬,那柔和的光在微微摇曳,这写出了夜的静谧、安宁。白云悄然地飘浮于空中,远处传来阵阵箫声,悠长幽远,袅袅不绝,也许把沉于香甜梦中的人也惊醒了吧!这箫声点缀了夜的凄清,透露出悲哀的情调,引起了结尾的慨叹。
尾联“休唱当时后庭曲,六朝官殿草萧萧”,是抚今思昔,感慨历史兴亡。诗人在这里特地提到《玉树后庭花》曲,是由目前的金陵夜景联想到六朝古都的繁盛,而这繁盛却因陈后主等病败的统治的荒淫而断送了。当年六朝那巍峨高大、金碧辉煌的宫殿荡然无存,如今只剩下一片萧索枯萎的荒草。
此诗通过在层楼远眺,写了如画的夜景和统治阶级纸醉金迷的夜生活,提醒人们要汲取前朝因腐化而覆灭的历史教训。
《道过赞善庵》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写傍晚夕阳西下,诗人来到赞善庵所见的行人归去,小径苍苔之景;后两句描写诗人从窗户望去,所见的修竹影动如同卷云满窗之景。诗中四句句句写景,远近结合,清丽自然。
此诗又名《过赞善庵》,约作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左右,即萨都剌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期间。“赞善庵”,萨龙光认为指镇江焦山寺内的赞善阁,但不知道是否确切。这是一首写景七绝,诗人路过赞善庵,有感而作此诗。

诗人萨都剌资料

赏析作者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 查看详情>>

诗人萨都剌作品: 《次和清凉寺长老韵》 《送李恕可随王宗师入京》 《北风行送王君实》 《醉歌行·草生金谷韩信饿》 《季子庙·公子不来春草绿》 《京口城南次集》 《西宫即事·退朝西殿承平日》 《赠茅山道士胡琴月》 《望金陵·行人雨霁金陵去》 《游金山·约客同游买渡船

《层楼晚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