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李清照古诗: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更新时间:2018-03-26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抒写离愁别苦,作者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婉细腻的感情。上片从描摹词中女主人公的举止神态写起,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复杂心境——想道出离愁,又不忍道出;下片进一步揭示了女主人公的难言痛楚,通过刻画主人公独倚楼头,含情凝眸的神情,极有分量地抒写了伉俪情深和相思之苦。全词写得缠绵悱恻,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地点在青州。自公元1107年起,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乡里十余年。赵明诚何时重新出来做官,史无明载。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18至1120年(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这期间赵明诚或有外任,清照独居青州。是时明诚或有蓄妾之举。作《点绛唇》《凤凰台上忆吹箫》等。”而刘忆萱在《李清照诗词选注》中认为此词作于赵明诚赴莱州任职之际,时间约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
注释
⑴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此调始见于《晁氏琴趣外篇》。
⑵金猊(ní):狮形铜香炉。
⑶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⑷慵:懒。
⑸宝奁(lián):华贵的梳妆镜匣。
⑹干:关涉。
⑺也则:依旧。
⑻阳关:语出《阳关三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唐宋时的送别之曲。此处泛指离歌。
⑼武陵人远:沈祖棻《宋词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月版):“武陵”,在宋词、元曲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夫故事;一是指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阮故事。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⑽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乘凤飞升之前的住所。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⑾眸(móu):指瞳神。《说文》:“目童(瞳)子也。”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白话译文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冷透,床上棉被翻卷起江色的波浪,清晨勉强起来还是倦怠梳头。妆镜台随它铺满了厚厚尘垢,太阳光尽管能够照到那帘钩。就怕分别时刻心里十分难受,很多心事说不清难以张口。最近一段时日身体日渐消瘦,完全不是因为喝酒过量伤身,也不是因为看到景物而悲秋。
这回离别一走就这样算了吧,千万遍地唱起那首阳关三叠,也终究还是难以再次挽留。你离开桃源仙境一去难回头,我这里凤去楼空烟雾锁空楼。我整日对着楼前流水望不休,应该看我钟情的眸子泪双流。今后我只能呆望流水泪不休,寄托着我不断的相思与悲愁。

诗人李清照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 查看详情>>

诗人李清照作品: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浪淘沙令·帘外五更风》 《声声慢·寻寻觅觅》 《满庭芳·芳草池塘》 《春残·春残何事苦思乡》 《念奴娇·春情》 《句·罗衣消尽恁时香》 《失调名·瑞脑烟残》 《孤雁儿·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晓梦·晓梦随疏钟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