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翠微宫》解析

朝代:唐代诗人:李世民古诗:秋日翠微宫更新时间:2017-02-23

翠微宫,原名太和宫,建于武德八年,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废,贞观二十一(公元647年)年重修,改名翠微宫。同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幸翠微宫,写下了这首诗。整首诗是一个灰暗的色调。一个“肃”字写出了秋日宫中萧索肃杀的景象。秋日的凉风让整个皇宫仿佛凝固在悲凉之中。荷叶是残破衰败的,树丛连成一片如大块的帷幕遮盖了远景和光亮的天空,“菊丛”虽美,但也挽回不了秋的颓废。作为一个盛世帝王为什么会如此忧伤呢?这或许是源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的病逝。长孙皇后是唐太宗在位时立的惟一的皇后。她出身名门知书达理,既是唐太宗妻子,又是诤友,被唐太宗誉为佳偶和良佐。她为太宗生下三个皇子四位公主,统治后宫有条有理,与唐太宗感情深厚。唐太宗的好多烦恼都可以向长孙皇后倾诉。这样的一位贤妻离他而去,他怎能不感伤悲痛呢!于是才会发出“树冷半帷空”的感叹,感慨枕边人已失,自己面对万里山河的那份孤寂!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读出一个伟大帝王的内心情结。

深秋时节,菊花随风飘落,荷花凋谢,稀疏的荷叶上只留下圆圆的露珠。秋天将要过去,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几行大雁开始南飞,夏天激昂的蝉鸣也几乎听不到了。远方的云缠绕在半山间,秋风吹散的晚霞,点缀在天边。远远的看过去,希望看到成都的模样,但是跳入映入眼帘的却是巍峨的峨眉山。

诗人李世民资料

解析作者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1.28-公元649.7.10),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 查看详情>>

诗人李世民作品: 《赋得浮桥·岸曲非千里》 《赋得夏首启节》 《赐房玄龄·太液仙舟迥》 《宴中山·驱马出辽阳》 《望送魏徵葬·阊阖总金鞍》 《咏风·萧条起关塞》 《采芙蓉·结伴戏方塘》 《帝京篇·移步出词林》 《赐魏徵诗·醽醁胜兰生》 《帝京篇·鸣笳临乐馆

《秋日翠微宫》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