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歌》创作背景

朝代:明代诗人:唐顺之古诗:日本刀歌更新时间:2020-11-22
《日本刀歌》是明代散文家唐顺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先用大量的篇幅从多个方面铺写了日本刀的形状、锋锐、制作的神奇及其幻异诡秘色彩,最后忽然转到现实社会,联系边事,表达出诗人肃清边患、为国建功而一展宏才的本愿。全诗因物寄兴,将叙述、描绘、言志和抒情四者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充盈着精悍奇警之气。
此诗大概是诗人为抒发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情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注释
鱼须:鲛鱼之皮。须,“颁”的讹字,与“斑”通,鱼皮斑可做装饰品。靶:通“把”,刀柄。绠(gěng):本是井绳,这里指缠绕在刀把上的丝绳。
身:刀身。龙文:龙形的花纹。文,花纹。藻荇(xìng):水草。
冏(jiǒng)冏:通“炯炯”,光明的样子。
坐:因。永:长。
倭(wō)夷: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桂树:传说月中有大桂树,砍了又长。
顾兔: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树下有玉兔捣药。兔好回顾,故又称“顾兔”。光景:这里指刀的光芒。景,通“影”。
整:这里指辨认出来。
迩来:近来。鞑靼(dá dá):明代对东蒙古成吉思汗后裔各部的称呼。骄黠(xiá):骄横狡诈。黠,狡猾。
三关:三处重要的边关。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的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为“内三关”,以今山西境内沿内长城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
将:携带。龙沙:古代指中国北部、西北部边远山地或沙漠地区,后泛指边塞之地。
单(chán)于:汉时匈奴首领的称呼,这里指鞑靼首领。
韬颖:把锋颖掩藏起来。韬,刀鞘。颖,锋芒。
白话译文
有 一位朋友送了我一把日本刀,这把刀上面装饰着鱼皮斑且缠绕着丝绳。
好像横渡了重重碧绿的海洋一样,身上的龙形花纹中夹杂着水草。
惆怅中把刀提起来仔细观察,太阳似乎因此而升得更高,使得天更明亮。
毛发却因此感到极度寒冷而鸡皮疙瘩四起,炎热的天气显得寒冷而白天似乎也变长了。
听说日本人当初刚刚铸造成刀时,曾将刀扔进深井中埋藏了好几年。
还日夜冶炼,直至火力用尽而刀像冰块一样清冷明亮为止。
如果拿着这把刀去砍月中的桂树,玉兔大概也知道躲开刀的光芒。
只是日本人用人血来淬火,如今刀上的斑斑点点谁能辨认出来?
人血中精灵长期与刀相伴,让人在清静的夜晚中仿佛能看到其中日本人的鬼影。
近来东蒙古成吉思汗后裔各部的人骄横狡诈,三处重要的边关最近又传来了警报。
不知道有谁能携带这把刀到边塞去,直奔去一刀砍向鞑靼首领的脖子。
自古以来特别的物品都有用得到的时候,如今未到用时,就暂且把宝刀收藏起来吧。

诗人唐顺之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唐顺之

唐顺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 查看详情>>

诗人唐顺之作品: 《蔡南村寿诗·我识南村叟》 《自乍浦下海至舟山入舟风恶四鼓发舟风恬日霁波面如镜舟人以为海上罕遇是日行六百五十余里》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 《海上凯歌赠汤将军》 《送莫子良擢举东归》 《筠径·面面隔深竹》 《赠宜兴闵翁八十寿诗》 《贺金翁夫妇双寿诗翁举人子韶庠生子声之父也》 《南征歌·草木千山鼓角风》 《息中山亭子·日日尘沙里

《日本刀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