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圬者王承福传》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韩愈文言文:圬者王承福传更新时间:2017-06-15
《圬者王承福传》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一位名叫王承福的泥瓦匠做的传。王承福世代都是京都长安人,天宝之乱年间他打仗立了功勋,朝廷给他封功,他却没有接受,而是回到家乡做一名泥瓦匠。韩愈“听其言,约而尽”,进一步与他聊天,从他身上发现了许多独特的观点。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时年三十四岁,他离开汴州到达京城长安后,见到王承福,为其人生观所动,所以写下了这一篇文章。
注释
圬(wū)者:泥瓦匠。
贱且劳:低贱有辛苦。
业之:以泥瓦工为业。
约而尽:简约而透彻。
天宝之乱:指“安史之乱”。
发人为兵:征调人民从军。
有官勋:有官阶勋位。
手镘(màn)衣食:操持抹泥板谋取衣食。
舍:居住。
市:长安城有东、西两市,分别在城东、西部的中间。这里当指西市。
屋食之当:居屋和饮食的价值。
上下其圬之佣:提高或降低做泥瓦工的工钱。
稼:种田。
若:至于。
蚕绩:养蚕缉麻。
遍为:全都去做。
各致其能:各尽所能。
相生:相互生养。
理:治理。
承君之化:承接君主的教化。
惟其所能:只依其能力。
食焉:取食于某事。
怠其事:荒废他的职务。
天殃:天降的灾祸。
舍镘以嬉:放下手中的抹泥板去游乐。
易能:容易掌握。
诚有功:确实有成效。
直:同“值”。
易强而有功:容易勉力来去的成效。
难强而有智:难于勉强而变得聪明。
有年:多年。
墟:废墟。
归之官:指被官府抄没。
强心以智:勉强心力,自作聪明。
不择其才之称否:不计他的才能是否相称。
多行可愧:多做愧对于心的事。
薄功而厚飨(xiǎng):功劳很少而享受丰厚。
丰悴有时:谓盛衰变化于瞬间。
一去一来:指丰去悴来。
自奉也博:自己享受丰厚。
立吾家:建立自己的家庭。
一身而二任:一个人担负两方面的任务。
有讥:有非议。
自为:为自身。
夫人:那个人。
畜:养。
患不得之而患失之:未得时忧虑得不到,得到时又忧虑失去。
济其生之欲:满足其生存欲望。
贪邪而亡道:贪婪邪恶而无道义。
警余:警醒自己。
自鉴:自作鉴戒。[2] 
白话译文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镘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觉得他这个人大概是个贤人,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觉得他为自己打算得太多,为别人打算太少,这难道是学了杨朱的学说吗?杨朱之学,是不肯拔自己一根毫毛去有利於天下,而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但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一心唯恐得不到富贵,得到後又害怕失去的人,比那些为了满足生活上的欲望,以致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

诗人韩愈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 查看详情>>

诗人韩愈作品: 《双鸟诗·双鸟海外来》 《琴操·别鹄操》 《赠河阳李大夫》 《琴操·岐山操》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入关咏马·岁老岂能充上驷》 《郴口又赠·山作剑攒江写镜》 《昼月·玉碗不磨着泥土》 《花岛·蜂蝶去纷纷》 《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圬者王承福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