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干曲》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崔国辅古诗:小长干曲更新时间:2017-03-07
注释
⑴小长干:属长干里,遗址在今南京市南。长干曲,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长干里一带江边女子的生活和情趣。
⑵湖:一作“潮”。
⑶菱歌:采菱之歌。南朝宋鲍照《采菱歌》之一:“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不彻:不尽;本为不尽之意,在这里是指歌声时断时续,经久不息。
白话译文
月色幽暗湖面吹来徐徐夜风,寻人不见道路曲折宛转不通。
歌声悠扬时断时续经久不息,知道心爱的姑娘就在这塘中。
崔国辅的《小长干曲》是一首表现古时江南青年男女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小诗。全诗风格清新,语言晓畅,于平淡自然中见含蓄委婉,很耐人寻味。
“月暗送湖风”,诗一开头,即点明时间是夜晚,地点是湖滨。月暗,不是没有月光,而是月色暗淡;湖风用“送”,带有舒展、爱抚的感情色彩,切合小伙子此时的感受。因为他很兴奋、很欢快,湖风吹到他的身上就显得特别轻柔,好像大自然特意为他送来的一般。江南水乡,荷花满塘,月光幽幽,和风徐徐,都在无语传递着浪漫的讯息。这一句五字,勾出了一幅月色朦胧、湖风轻拂的艺术画面,造成了一种优美而颇具神秘色彩的环境气氛。
在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水乡湖滨,一位年轻人,踏着月色,沐着凉风,急忙忙、兴冲冲地走着。但是夜色暗淡,道路难辨,走着走着,突然路被隔断了。“相寻路不通”,侧面点出了菱湖之滨的特点:荷塘满布,沟渠纵横,到处有水网相隔。这个小伙子事先并未约会,只因情思驱使,突然想会见自己的恋人。一个“寻”字,传出了其中消息,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正在焦急踌躇之际,优美动听的菱歌吸引了小伙子的注意,他侧耳谛听,仔细辨别是谁的歌声。这里用“不彻”来形容菱歌的时断时续,经久不息,同时也描摹出歌声的清脆、响亮。姑娘们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憧憬,这歌声也活现出采菱姑娘那天真活泼、娇憨可爱的神情。
听着听着,小伙子又眉开眼笑了,知道自己的意中人,就在那不远的荷塘中。“知”字十分传神,不仅表现了小伙子心情由焦急到喜悦的变化,而且点明小伙子对姑娘了解得非常透,甚至连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非常熟悉。诗写其知之深,可见其爱之切。
全诗在结构上符合起承转合的特点。首句以“月暗送湖风”起兴,开门见山,交代了事情的大致时间和起因。次句“承”,承接首句,陷入“相寻”却“路不通”的窘境。三句“转”,菱歌不停辍,反复吟唱,进而打破“相寻路不通”的僵局。末句“合”,合拢全诗,发现那人在荷塘边,豁然开朗。
短短的一首抒情诗,能写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和思想活动,并有起伏、有波澜,显示出层出不穷的艺术效果。若非巧思妙笔,匠心独运,难以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

诗人崔国辅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崔国辅

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 查看详情>>

诗人崔国辅作品: 《杂诗·逢著平乐儿》 《今别离·送别未能旋》 《中流曲·归时日尚早》 《舞曲歌辞·白纻辞》 《白纻辞·洛阳梨花落如霰》 《王昭君·一回望月一回悲》 《采莲曲·玉溆花争发》 《采莲曲·玉漵花争发》 《九日·江边枫落菊花黄》 《石头滩作·怅矣秋风时

古诗《小长干曲》的名句翻译赏析

《小长干曲》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