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崧传》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诗人:脱脱文言文:赵子崧传更新时间:2018-09-19
子崧字伯山,是燕懿王五世孙。考中崇宁五年进士。宣和年间,官至宗正少卿,授任徽猷阁直学士、知淮宁府。汴京失守,起兵勤王,因道路阻塞不得前进。听说张邦昌僭位,写书信给康王说:“应当派遣部队在黄河上邀击金兵,迎请两宫,向僭位叛逆问罪,如果打算渡过长江,恐怕耽误大计。”于是与知颍昌府何志同等联盟,传檄中外。不久听说金人退兵,子崧就带领部队到襄邑,派遣范埙、徐文中到济州,请康王进兵南京,并且说:“国家制度,没有亲王在外面的,皇上特意付给你元帅之权,这是天意。应当马上承制号令四方豪杰,则中原可以传檄而定。”康王命令子崧充任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张邦昌的家在庐州,子崧传令通守赵令。。监察其家,并且请求捕杀张邦昌的母亲和儿子,以绝奸心。又说:“自从金兵围攻京城以来,朝廷命令隔绝,乞求下令诸路,凡有事宜,都由大元帅府裁决,伪檄不得乱行。宣抚使范讷阻挠政令营求私利,应当加罪。应当免去遭受兵火州县的租税,经理淮南、荆、浙形险势阻之地,不被群盗占据。”檄令阻止各地接受张邦昌伪令,寄书信责斥张邦昌说:“人臣应当见危受命,现在议论纷纷,说劫请皇上倾危国家之计实出于阁下,不然,金人为什么坚决拒绝孙傅的请求,而最终归政于阁下呢?敌人既然远走,应当迅速反正,如果稍有迟疑,则天下共诛逆犯,到那时虽然后悔也来不及啊!”又寄信给王时雍说“:诸公互相勾结灭亡别人的国家,而且还自以为佐命功臣,不知你们平日所学是什么?”正遇张邦昌派遣使者迎接康王,就告诉子崧,子崧立即写信给康王说:“听说因为京师残破,不可再入,只打算在军中即位,便于迁徙,我深感疑惑。如果打算致力中兴事业,应当举动严谨,应当先谒拜宗庙,朝见母后,明正赏罚,施恩四方。如果京城不可作为都城,然后慢慢计议到何方。”于是传檄京师,向隆。。太后奏说:“各地先听说二位圣上迁往北边,易姓改国,恐怕中间有人假借讨逆为名,窃据州县。乞求迅速下诏,向四方宣谕迎立康王的意向,才可以令人心安慰,奸宄自然消亡。”不久带领所属部队会兵济州。康王即位,子崧请求免除各地常平积欠钱,又说:“台谏官应当是皇帝的耳目,近年用人不当,大率取旨言事而已。请遵照旧制,听任学士、中丞互相举察。范祖禹、常安民、上官均在先朝任职言事尽忠,请录用他们的儿子。”皇帝都同意采纳他的建议。于是提出三处驻兵的建议:一处驻在澶渊,一处驻在河中、陕、华,一处驻在青州、郓州之间,声张军势。万一敌人骑兵南侵,则三路大军并进,可成大功。朝廷授任子崧为延康殿学士、知镇江府、两浙路兵马钤辖。子崧上章论奏王时雍、徐秉哲、吴千干、莫俦、范琼、胡思、王绍、王及之、颜博文、余大均等人逼太上皇北迁,逼取太子,玷辱六宫,捕杀宗室,窃取宫中禁物,京城人都认为他们是国贼。希望把他们诛杀弃市,作为臣子的训戒。当时滑州两次遭战火残破,子崧推荐傅亮可以任用。任命傅亮为滑州判官,黄潜善阻止此事,任命才没有发出。贼赵万侵犯镇江,子崧派遣将领在丹徒阻击赵万,调遣乡兵登城防备。不久,官军败归,乡兵惊骇溃散,子崧率领亲兵守卫焦山寺,贼众占据镇江。当初,昌陵恢复封地,司天监苗昌裔对人说:“太祖的后代应当重新统治天下。”子崧听见这个传闻,靖康末年起兵时,檄文言辞有所不逊。子崧与御营统制辛道宗有仇,道宗找到这篇檄文,上呈皇上。朝廷诏令御史前去查问此案,得知真情后,皇帝震怒,不想暴示他的罪错,以前些时候擅自弃城论罪,降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1132)赦免他的罪,复官任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经死在贬所。
张阐字大猷,永嘉人。幼小时努力学习,广泛涉猎经史,善于写文章。不到二十岁,由州学选送到京师。考中宣和六年进士第。升任秘书郎兼国史院检讨官。秦桧每次举荐台谏,一定先告知自己的意愿,曾经对张阐说:“你担任秘书郎多年,想要拿台中的官给你做怎么样?”张阐辞谢说:“丞相看得起我,能老死做秘书郎很幸运了!”秦桧沉默不语,终究罢免了张阐。绍兴二十五年冬天,皇帝亲自管理各项事务,起用张阐提举两浙路市舶,升任吏部员外郎。孝宗即位,张阐暂代工部侍郎兼侍讲。金主完颜亮死后,葛王完颜褒重又求和,再次商议派遣使节。张阐上言:“应当严格派遣使节的制度,端正相敌之国的礼节,他们如果不听从,就只有一战罢了。如果这样,那么中国的威势可以再度振作。”皇帝说:“使者互相往来通问是旧例,以前的约定不再遵守,我的意志已决定了。”这年冬天,皇上发出文书要求侍从、台谏分条陈述当时要务,张阐上奏十件事都切合事理。当时响应诏令的几十人,只有张阐和国子司业王十朋指明陈述时事,斥责权贵佞幸,没有什么回避隐瞒。第二天,召两人在内殿回答问话,皇帝大加称赞赏识,赐酒以及皇帝御书。当时献进太上皇帝、太上皇后的册宝,工部按旧例提升官秩,张阐辞谢了。有人说:“你升官一阶,就可以使恩泽延及子孙,为什么要推辞?”张阐笑着说:“宝册不是我的功劳,我能为子孙冒领无功劳的赏赐吗?”隆兴元年,正式拜为工部侍郎。张阐上奏:“臣去年冬天请求守御两淮,陛下说是从春初施行,夏秋季应当结束,现在是时候了。”适逢督府请求接受萧琦投降,皇帝问张阐,张阐请求接受他投降。不久报告官军收复灵壁县,张阐忧虑大将李显忠、邵宏渊孤军深入没有后援,上奏请求增添兵力作为后援。不久官军果然失利,众人议论都归罪于战争。张阐说:陛下出兵接受投降是对的。诸将违反指挥而且没有后援才失败,应当纠正前面的过失,怎能立刻挫折了锐气。”皇帝被他的话鼓舞,更多拿出宫中的器械盔甲交给各部队,写手诏慰劳张浚,部队声势重新振作。屡次称病请求退休,皇帝不忍他离去。张阐请求更加坚决,于是授任显谟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入朝辞别,他指陈时事尤其恳切,皇帝的宠爱更加深重。回家住了一个多月去世。

诗人脱脱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脱脱

脱脱(1314年-1356年),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元朝元统二年,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农历十月..... 查看详情>>

诗人脱脱作品: 《程颐传》 《呼延赞传》 《赵子崧传》 《刘光祖传》 《田况传》 《赵子潚传》 《完颜承晖传》 《邹浩传》 《尹继伦传》 《宋史·王信传

《赵子崧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