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峰观日出赋》创作背景

朝代:明代诗人:顾璘文言文:祝融峰观日出赋更新时间:2020-11-15
《祝融峰观日出赋》是明代文学家顾璘创作的一篇赋。该赋先述衡山之高,祝融峰之险,然后交代自己为了看日出,半夜就在那里等待。接着描写深沉苍莽的夜色,叙述太阳从未出到初出到升高的奇观,赋笔灵动瑰奇。整个日出过程在作者笔下不仅前后有序,细腻入微,而且神奇壮观,精采纷呈。
该赋作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冬天,顾璘时年六十一岁,任湖广巡抚,巡视至湖南衡山,因登衡山最高峰祝融峰观日出而作此赋。
注释
1.嘉靖丁酉: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
2.仲冬:农历十一月,也叫冬月。几(jī)晦:月末的意思。几,将近、接近。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3.姑苏:江苏省吴县的旧称。巡方:天子出巡四方,如《逸周书·籴匡》:“君亲巡方。”也可以指天子派大臣巡查四方,如《北史·魏纪三·孝文帝》:“已亥,遣侍臣巡方省察。”
4.岳神:山神,此处指南岳山神。讫(qì):完毕。
5.祝融: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
6.上方:此处指佛寺。
7.翼晓:次日早晨。翼,古同“翌”。
8.维:句首助词。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的南岳,故称南衡。崇岳:崇山峻岭。
9.标:显示。危峰:高峰。
10.蟠踞(pán jù):同“盘据”,盘结据守,形容山势之雄奇。厚地:大地。
11.峻极:峻,高。此处即非常之高的样子。《礼·中庸》:“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苍穹:苍天,天空。
12.匪:同“非”。丈:十尺为丈。引: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13.隆睇(dì):登高而望。四极:四方极远之地。《楚辞·离骚》:“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14.寰(huán)中:天下。
15.嵚(qīn)崎崒(zú)嵂(lǜ):形容山势高耸险峻。
16.扪:抚摸。历:越过。参(shēn)井:参星和井星,位在西南方。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说法,参为蜀分野,井为秦分野。此处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扪参历井仰胁息”诗句。
17.蹑浮履霄:踩在云霄之上。蹑、履,动词,踩着,踏着。
18.帝居:天帝居住的地方,此指仙界。
19.足踠(wǎn)汗栗(lì):人怕高的反应,脚底弯曲,冒冷汗。踠,弯曲。栗,同“栗”,害怕。
20.斗杓(biāo):即斗柄,此代指北斗星。《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高秀注:“斗,第五至第七为杓。”杓即柄。仄(zè),倾斜。古人以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判断时间,成语“斗转星移”即由此来。
21.启明:启明星,金星的别名。古人把早上的金星叫启明星,傍晚的金星叫长庚星。
22.漏刻已尽:指一天已经过去。子时之后。漏刻,古代计时的器具,漏是一种有孔的壶,刻是带刻度的浮箭。漏滴水计时,刻通过浮箭的指向显示时间。
23.荒鸡:指三更前啼叫的鸡。古时以荒鸡指十二时辰的第二时辰,即丑时,又叫鸡鸣。苏轼《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诗:“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得俄顷。”甫(fǔ)鸣:刚开始叫。
24.莽苍:形容景色迷茫,远远看去不甚分明的样子。
25.泯(mǐn)万动:指天亮以前万籁俱寂。泯,消失,消灭。
26.跂望:踮起脚尖看。《诗经·卫风·河广》:“谁谓宋远,歧予望之。”
27.游氛:天空中浮荡的云雾。潘岳《秋兴赋》:“游氛期兴,槁叶夕殒。”陶潜《和郭主簿》之二:“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凝,凝结。
28.灏(hào)气:弥漫在天地间的气。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豁:裂开。
29.沕(wù)穆:幽深的样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司马贞索隐:“沕穆,深微之貌。”
30.睠(juàn):同“眷”,回头看。阳轮:太阳。因日形如轮,故名。
31.尚尔渊汨:仍然沉潜在深处。尚尔,仍然。渊,深渊。汨,幽深。
32.冥迷:模糊不清。辽:遥远。漠:广阔。
33.恍(huǎng):迷离虚旷。度(duó):猜度。
34.少焉:一会儿。光景:一作先景。景,日光。烛:动词,照。
35.高汉:高高的天空。汉,河汉,银河此代指天空(夜空)。舒白:慢慢变白。舒,缓慢。
36.大暗,一作太暗。沉沉的夜色。微:稍微。晰:清楚。
37.群望:众人的目光。勤:不偷懒,不懈怠。
38.目不移盼:视线不转移,目不转睛地看。盼,看。
39.积霭倏裂:气势盛大,此句指云势突然变强。积霭:积聚的云气。倏:突然。烈:一作裂。
40.闪烁:光亮晃动不定。惊电:迅疾的闪电。
41.骇:惊讶,震惊。指:用手指着。失叫:失声尖叫。
42.烛笼:外赤像灯笼外围一样红。赤,红色。
43.凫(fú)卵中黄:像野鸭蛋黄一样黄。凫,一种水鸟,俗称野鸭。
44.殷:深红。
45.依微:隐约,依稀。滉(huàng)瀁(yàng):水深光的样子,此处指云涛如海。
46.如觌(dí)海色:仿佛看到了大海。觌,见,看到。
47.水火:指云海和初日。争:争斗。
48.良久:很久。脱:离开。
49.金乌高举:太阳升高。金乌,相传太阳中有三足乌,故以金乌代指太阳。
50.若木:神话传说中的树名,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李峤《日》诗:“日出扶桑路,遥升若木枝。”
51.羲和:传说中的御日之神。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叱(chì)驭:叱驾日车。叱,呵斥。
52.八表:又称八荒,指遥远的地方。晖:日光。
53.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传说日出其下。《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54.曰:一作“日”。迟:徐行。之:一作“于”。一度:计量日月星辰运行距离的一个单位。《淮南子·天文训》:“日行一度,以周于天。”班固《白虎通·日月》:“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55.环周:转绕四周。莫同:不同。
56.参:考察验证、浑仪:即浑天仪,中国古代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宣夜:中国古代三种宇宙学说之一。主张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造成,高原无止境,日月星辰漂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
57.懵(měng):昏昧糊涂。
58.诘(jié):诘问,追究。
白话译文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冬月末,姑苏人顾璘替天子巡查四方,到了湖南衡山,拜谒南岳山神完后,登上了祝融峰,在山峰上佛寺住宿,次日早晨观看日出,景象特奇,于是有感而发作此赋。
巍峨的南岳衡山,祝融高峰是它的标志。雄奇盘踞在大地,高高耸立于云天。普通的丈量无法测算它的高度,其他的山峰全不能和它匹敌。高视四方无所遮蔽,又怎能只限四境之内?看那高耸险峻的山势,直插碧霄没有尽头,仿佛可以摸到星辰,没有高处不可到达。人们就像行走在云中,指点天帝的官殿。腿脚曲弯,发抖流汗,不敢仰视,它是何等的高峻啊!
至于北斗星横斜,启明星未升,漏刻计时已尽,荒野雄鸡刚鸣,无空迷茫一片,万物寂静无声,有人说可以观看日出,我便来到高处踮脚张望。这时流荡的云雾即将消失,弥漫的大气就要开朗,万里之遥乍看如在眼前,一片深沉微茫。我关心的日轮,尚在深深地沉沦。四周黑暗无声,恍惚模糊不可度测。
不一会,出现了烛光般的微弱光线,天空渐渐开始泛白,好像火焰将要燃烧,黑暗稍稍变得光亮。观望的人群开始骚动,面对东方目不转晴。忽然云气分散,如同闪电,众人惊异手指,失声叫嚷。只见东方亮起一线。太阳上下浮动、左右摇摆,终于涌出云海之上。像赤红的灯笼,像橙黄的鸭蛋黄,上半深红,下半昏暗,一半露出、一半隐藏。隐隐约约,深远广大,如同看到大海景色。太阳与云海相持,好久方才脱离。于是红日高高从神树若木升起,羲和驾驭六龙在八方之外驱驰。令人可疑的是,只见神木扶桑近在咫尺,向东眺望却深远无穷。
太阳缓缓地行天一次,为什么环周的距离有所不同?我参验浑天仪和宜夜说,依然不能弄清其中奥妙。宇宙真是伟大寥远,本来就能够提出无穷无尽的问趣。

诗人顾璘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 查看详情>>

诗人顾璘作品: 《春意·日满高原云满汀》 《悼李千骑·渭滨久寂莫》 《阳湖曲·阳湖媚烟霏》 《六忆·陈石亭》 《寄唐渔石司寇赐告归养》 《野饭·轻车度岭歇》 《对雨·春睡起何迟》 《塞下曲·黄河冰厚马横行》 《紫霄太子岩·王子炼神鼎》 《和泾川公纳凉以五平属上去入声作三诗

《祝融峰观日出赋》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