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百战奇略 > 第八卷 > 逐战

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第八卷逐战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略》章节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逐战

书籍:百战奇略章节:第八卷更新时间:2018-05-05
【解析】
本篇以《逐战》为题,旨在阐述对败退之敌作战应注意掌握的原则,实质属于追击作战问题。它认为,追击败敌,必须查明其真伪后再行动。对于非败而退之敌,应审慎行动,勿中其奇计;但对真正溃败之敌,则应全力追击,务求歼灭之。从敌情实际出发,决定作战行动,这是古今中外一切善战者皆须遵循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本篇基于对此点的较好认识,而强调在追击作战中,对败敌“须审真伪”,尔后决定是否采取追击的作战行动,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军进击薛仁杲的浅水原之战,就是体现追击作战原则的一个战例。薛仁杲是唐初割据陇西而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当时他正率兵屯据折墌城。唐军进至高墌(今陕西武功北),薛仁杲派宗罗睺率军抗拒,李世民鉴于薛军兵多气盛,先是采取坚壁不出以待敌疲而后战的方针,与宗罗睺部相持六十余日。当敌出现粮尽兵疲的情况时,李世民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时转变战略,一面派“遣将军庞玉先阵于浅水原南以诱之”(见《旧唐书·太宗本纪上》,下同)来攻,一面亲率主力大军“奄自原北,出其不意”地直捣宗罗睺阵后。宗罗睺部在唐军前后夹击之下,大败而逃。为了彻底消灭敌人,李世民亲率少数骑兵在前对败敌穷追不舍,大军随后直趋折墌城下,从而对“婴城自守”的薛仁杲军,迅速形成“四面合围”之势;而守城薛军士气极度低落,纷纷“争自投下”(见《资治通鉴·唐纪二》)降附唐军。薛仁杲见大势已去,被迫率精兵万余开城请降。综观此战,李世民在作战指导上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他能依据敌情实际和战场态势的发展变化,不失时机地转变战略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战法,这既是李世民实施作战指导的显著特点,又是唐军浅水原作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译文】
大凡追击败逃之敌,必须查明其是真败逃还是假败逃。如果敌人军旗整齐有序,鼓声呼应协调,指挥号令统一,队伍众而不乱,其虽然后退而走,但并不是真正的败退,而其中必有奇谋异策,对此必须慎重考虑而后行动。倘若敌人军旗参差不齐,鼓声大小错乱不协,指挥号令喧闹不一,这才是真正的败退。对于这种敌人,应当全力以赴地进行追击。诚如兵法所说:“凡是追击撤退之敌,不可懈怠麻痹;敌人如果中途停驻不走时,就要考虑其是否另有阴谋。”唐高祖武德元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征讨割据陇西而固守折墌城的薛仁杲。薛仁杲派部将宗罗睺领兵抵抗,于浅水原被唐军打得大败而逃。李世民亲率骑兵,(步兵主力随后)跟踪追击,一直追到折墌城,将拒守于该城的薛仁杲包围起来。薛仁杲的部将多数是在临阵交战时而投降唐军的,之后又提出返还城里取马再来,李世民同意任其返还。不一会,他们都各自乘马而归。李世民通过降将而掌握了薛仁杲的虚实情况,于是,一面命令后续部队迅速跟进,从而四面包围了折墌城;一面派遣能言善辩之士入城向敌人晓以福祸利害之关系,薛仁杲终于被迫开城投降。战后,众将领都来向李世民祝贺,并借此机会询问道:“大王您在大破宗罗睺军之后,立即丢下步兵,又无攻城器械,却率骑兵直迫折墙城下。当时大家都不相信能够破城降敌,但最终竟攻下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呀?”李世民解释说:“这是采用的权变之道,而迫使敌人无计可施,所以就战胜了它。况且,宗罗睺所部将士都是陇西地区的人,我军虽然大破其军,然而击杀俘获的不多。当时如果缓慢追击的话,溃败的敌人都会逃入折墌城,薛仁杲把他们集中起来加以安抚使用,我们就不容易战胜他们了;反之,如果紧追不舍,不给其喘息机会,敌人败兵就会流散于陇西各地,这样一来,折城中自然空虚好攻了。面对此种形势,薛仁杲已经吓破了胆,没有时间另谋对策了,所以他因惧怕我军强大攻势,就只能开城投降了。”

【原文】
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①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杲②,其将宗罗睺拒之,大破于浅水原③。太宗帅骑追之,直趋折墌④围之。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须臾,各乘马至。太宗具知仁杲虚实,乃进兵合围。纵辨士⑤喻以祸福,仁杲遂降。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破敌,乃舍步兵,又无攻具,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卒下之,何也?”太宗曰:“此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且罗睺所将皆陇外人,吾虽破之,然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杲收而抚之,未易克也;迫之,则兵散陇外,折墌自虚,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所以惧而降也。”⑥

【注释】
①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但“凡从勿怠”句原文作“凡从奔勿息”。②薛仁杲:一作“薛仁杲”。③浅水原:一名“鹑觚原”。故址在今陕西长武西北。④折墌: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圻墌”,今据史校改。故址在今甘肃泾川东北。⑤辨士:谓能言善辨之士。辨,通“辩”。⑥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逐战相关文章

  • 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用人篇 - - 沅季弟左右:  接专丁来信,下游之贼,渐渐蠢动,九月当有大仗开。此贼惯技,好于营盘远远包围。断我粮道。弟处有水师接济,或可无碍,不知多李二营何如?有米有柴,可济十日半月否?贼虽多,善...
  •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 - 四位老弟足下:  前月寄信,想已接到。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缺矣。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不显,何愁家运这不兴。欲别立课程...
  • 粤西游日记二十三》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丁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九月二十二日余往崇善寺别静闻,遂下〔太平〕舟。余守行李,复令顾仆往候。是晚泊于建武驿前天妃宫下。  二十三日舟不早发。余念静闻在崇善畏窗前风裂,云白...
  • 青梅》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白下程生性磊落,不为畛畦。一日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沉沉,若有物堕,视之,无所见。宛转间,有女子从衣后出,掠发微笑,丽甚。程疑其鬼,女曰:“妾非鬼,狐也。”程曰:“倘得佳...
  • 抵戏(现代译文)》原文翻译 - - 《鬼谷子》现代翻译 - -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 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
  •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  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殆非也。”“夫予之...
  • 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袁绍欲斩玄德。玄德从容进曰:“明公只听一面之词,而绝向日之情耶?备自徐州失散,二弟云长未知存否;天下同貌者不少,岂赤面长须之人,即为关某也?明公何不察之?”袁绍是个...
  • 高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50章 - - 姓氏:高 姓氏祖宗:慕容云 姓氏起源: 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如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 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
  • 陈若晦、徐一初、陈彦章妻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陈若晦 满庭芳(游人涤赋) 五洞深沈,九峰回抱,望中云汉相侵。暮春天气,宫殿翠烟深。一片山光澹净,溪月上、碧水浮金。琼楼杪,仙人度曲,空外响虚音。 龙香,时暗引,青鸾白鹤,飞下秋阴。露...
  • 赵拚、刘几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赵拚 折新荷引 雨过回廊,圆荷嫩绿新抽。越女轻盈,画桡稳泛兰舟。芳容艳粉,红香透、脉脉娇羞。菱歌隐隐渐遥,依约回眸。 堤上郎心,波间妆影迟留。不觉归时,淡天碧衬蟾钩。风蝉噪...
  • 刘均国、南山居士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刘均国 梅花引 千里月,千山雪。梅花正落寒时节。一枝昂。一枝藏。清香冷艳、天赋与孤光。孤光似被珠帘隔。风度烟遮好颜色。粉垂垂。玉累累。先春挺秀,不管百花知。 似霜结。...
  • 庄公·庄公三十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00章 - -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夏,次于成。秋七月,齐人降鄣。八月癸亥,葬纪叔。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齐人伐山戎。   【传】三十年春,王命虢公讨...
  • 赵汝愚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50章 - - 赵汝愚字子直,汉恭宪王赵元佐的七世孙,居住在饶州余干县。   赵汝愚的父亲赵善应,字彦远,官职至修武郎、江西兵马都监。他性格纯朴孝顺,父亲生病时,曾刺出自己的血和药给父亲...
  • 陆诜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陆诜字介夫,余杭人。以进士起家,为北京签书判官。贝州叛乱,他供职不曾耽误军用物资的征集和调拨;叛贼平定后,又通达治理狱案,没有滥案。加官集贤院校理、秦州通判。范祥在古渭修筑...
  • 志第八 礼乐八》原文翻译 - - 《新唐书》50章 - - 皇帝纳皇后。 制命太尉为使,宗正卿为副,吏部署承以戒之。前一日,有司展县、设桉、陈车舆于太极殿廷,如元日。文武九品、朝集、蕃客之位,皆如冠礼。设使者受命位于大横街南道东,...
  • 杨素传》原文翻译 - - 《隋书》50章 - -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陰人。 祖父杨暄是魏朝的辅国将军、谏议大夫。 父亲杨敷为北周的汾州刺史,死于北齐。 杨素小时候穷困失意,不拘小节,有远大的志向。 世人都不理解他,只...
  • 顾欢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100章 - -   顾欢字景怡,是吴郡盐官人。祖父顾赳,晋朝隆安末年,为避战乱迁居到这里。顾欢年仅六七岁时写甲子,有三篇书简,顾欢分析推敲,便明白了六甲。家贫,其父让他驱赶田中麻雀,顾欢作了《...
  • 张方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张方,河间人,出身贫穷之家,以勇猛善战而为河间王司马..所器重,累迁兼振武将军。永宁年间(301),司马..上表请讨伐齐王司马礒,派遣张方领兵二万为前锋。后司马礒被长沙王司马磖所杀,...
  • 李白的诗歌》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六十九 卷169_1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李白 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 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 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 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 长吁望青云...
  • 刘寄奴草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刘寄奴草 释名 金寄奴、乌藤菜。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1、大小便血。用刘寄奴研末,茶调匀,空心服二钱即止。 2、打伤瘀血,伤及腹内,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