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都峰记》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诗人:袁枚文言文:游仙都峰记更新时间:2018-10-24
注释
雁宕:即雁荡山,在浙江温州市北。
永嘉:古郡名,即今温州地区。仙岩:在瑞安县北,以瀑布、深潭出名。仙岩在温州南,袁枚返程往北走,故下文有“南北殊途”的话。
缺然:不足。
邑宰:知县。
唶:感叹。
折塈张:打断休息,备酒宴款待。
卉歙:《汉书》司马相如《上林赋》“浏莅卉歙”,王先谦补注云:“犹呼吸也。”
[8]雉堞:城墙。此指仙榜岩如城墙般展开。
嘉定:宋宁宗年号(1208-1224)。摩崖: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文字。
王十朋:字龟龄,乐清人。1157年(宋绍兴二十七年)状元,官至龙图阁学士。著有《梅溪集》。
[11]晏温:天气晴朗暧和。
[12]生纸:质地粗糙的纸。
[13]舛午:相违背、抵触。
[14]永兴公: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馀姚人,封永兴公,卒谥文懿。
译文
有人吿诉我说:“你从雁荡山回去,那么永嘉的仙岩、缙云的仙都峰都值得去游观。”我小心地记下了他的话。由于误记仙岩在回家的路上,方便游玩,船走了十里,才向当地人询问仙岩的情况。当地人告诉我说:“仙岩在南方,你往北方走,南北不同路。”我听了之后心里感到很失落。等到了缙云,邀请县令同游仙都峰(即“以仙都谋之于县令”,用仙都之游向县令提出请求),县令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他用溪水上涨的理由拒绝了我的请求。我于是断绝了游仙都峰的想法。
走了三十里,在黄碧塘停下。太阳己经偏西,望见前面村庄的房屋鳞次栉比,随从告诉我说:“这是虞氏园,为什么不前去休息一下?”我听从了他的建议,虞氏园的主人迎接我们进去,然后献上香茶,还沒有进行深入交谈,我们仍然回到了旅店。将要解衣睡觉,听到门外人声嘈杂,原来是虞氏的兄弟,说:“分别之后看见您的名片,先生就是袁太史吗?”我回答说:“是的。“于是亲手举看烛火把我上上下下照了一遍,一边感叹一边吃惊地说:“我们从小读先生的文章,认为您是我朝初期的人,年纪应当有一百几十岁。现在如这般神采,这是古人复活了。希望您能够做短暂的停留,明天陪先生去仙都游观。”我还沒有来得及回答,年轻的卷起我的帐子,年纪大的拿起我的席子,家僮们扛起我的行李,已经搬到虞氏家中,打断休息,备酒款待我。
笫二日,厨师准备饭食,家里准备好车子,把我们带到响岩。只见一个石洞十分高大,敲击石壁,发出回声。仙都峰上还有小赤壁,有鼎湖,草木茂盛,高得看不到头。仙榜岩如城墙般横向展幵,可以写上几百个人的姓名。南面的山谷被溪水冲击,十分陡峭,沒有梯子不能登上去,只能远远的眺望。在大方石上有宋嘉定年间刻的文字和王十朋的诗句,隐约可以辨认。没到一天的时间,已经把仙都全部游观,于是仍然住在虞氏家中。
啊,这次出游,如果不是虞氏兄弟主导,那么仙都就不能够游观;如果不是随从提出到虞氏园去休息,那么就不会造访虞氏兄弟;如果不是天气晴朗暖和,或者下雨,那么随从虽然提出了请求,我也不会到虞氏园;如果不是准备了生纸把我的名字通传,那么虞氏兄弟也不知道我是什么人。我应当游观仙都。仙都应当被我游观,这是天意,不是人意。然而仙岩近在咫尺可以游观,却在意外间错过了。游观仙都的想法我己经决意放弃了,认为万万不能去游观时,却在意外之中实现了这一愿望。同样出游,没有什么大的关系,然而世事相违背就像这样,其他的事有多少可以类推呢!(可以这样理解:未游成仙岩和游成了仙都,这二者同样只不过是游玩的小事而已,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没有什么大关系。然而世事中有很多像这样违背错乱的事情),赶紧把这事写下来,来表明人生遭遇不可预测,并彰显虞氏兄弟喜好贤德的美名。虞氏园主人的名字是虞沅,字启蜀,是唐水兴公虞世南的后代。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春,[url]袁枚[/url]以67岁高龄,南游天台、雁荡等名胜,回程时游缙云仙都峰,作了该篇记文。
文章以悬念展开:有意游仙岩,仙岩没游成;专程访仙都,被县令泼了冷水,于是游兴索然。佒佒而归。没想到忽然遇上个不相识的人,柳岸花明,又游了山,又交了忘年友。于是袁枚只用了百把字写仙都峰的景致,而着意于感叹人生“遭逢之奇”,文章从游记变成了一篇抒情的散文。袁枚的文章就是如此出人意表。
袁枚成名很早,年青时所作八股文又被人当作范文刻发,所以很多人都把他与康熙间硕儒看作同辈,这篇记文中的虞沅就是如此。一位老人,遇到这样带有喜剧色彩的误会,心中自然高兴;与之对比,山水的乐趣退后了,文章便浸透在感叹人生遭遇不可预测的喜悦中。袁枚同时还作有《赠缙云虞启蜀秀才四首》诗,记这段雪泥鸿爪,在序中也详细叙述了邂垢虞沅的经过。诗第三首说:“闻名当作古人讹,道我年将百岁过。自笑阳休虽健在,相逢却也鬓霜多。”可与该文所写同参。
仙都峰,在浙江省缙云县。地处括苍山北麓、好溪中段,山水逸秀,云雾缭绕,为著名风景区,有鼎湖峰、倪翁洞、芙蓉峡。

诗人袁枚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 查看详情>>

诗人袁枚作品: 《宿虹桥倪姓家其西席张孝廉请见色甚倨见余意不属乃夸其先人元彪公最知名曾与袁子才商宝意两先生交好余问君曾见袁某乎曰袁在年将大耋安可见耶余告以某在斯乃愕然下拜》 《余春秋·半日为人父》 《六答·随园已筑受降城》 《不寐·梦不分明醉不醒》 《左臂痛·两臂如双桨》 《投郑板桥明府》 《琴溪相传是琴高骑鲤处》 《陶京山·仙家夫妇有刘纲》 《山行·山行不厌草萋萋》 《重到沭阳图记

《游仙都峰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