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先进 > 不着痕迹的善人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先进不着痕迹的善人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不着痕迹的善人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先进更新时间:2018-07-23
讲了许多关于孔子学生们的评论,下面又转到另一方面了。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问题来了,这几句话解释起来最讨厌。子张问起,怎样算真正的善人,我们人究竟要做到什么样子才能称为善人?这是一个大问题——也真是一个哲学问题、逻辑问题——逻辑就是辨别是非,下一个定义。现在推开一切不管,以纯粹哲学的立场来讲,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很难下一固定标准。同一件事在这个时代是善的,在另一个时代则变为恶的;在这一地区是善的,换一个地区则是恶的;随着时间空间的转变而转变。因此善恶没有固定的标准。所以说作人怎样才合乎标准?西方有西方的礼节,中国古代有古代的礼节,现代有现代的标准。假使现在为了发扬中国文化,穿一件和尚衣服,(也就是明朝的便衣,古代出家、在家人的分别在头发剃光不剃光。)留着西式的发型,再打上一条领带来上课,这是作怪还是爱国?是善的或是恶的?实在很难断定。所以善恶的问题,是道德哲学上的大问题。

这里子张问怎样才是善人,孔子的答复“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先照字面上解释,不踏一丝痕迹,也不进入房门,走进屋内。如果照字面这样解释,作善人最好连太太房间都不要进去了。这是作笑话讲。怎么叫“不践迹”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用道家中庄子所说的“灭迹易,无行地难”来加以理解。古人的文字太简单,解说起来又很讨厌。我们只作这样的解释:小偷去行窃,可以戴上手套,手印指印都不留下来,使刑警没有办法侦查,这就是“灭迹”,没有痕迹了。但“无行地难”,人毕竟要靠地来走路,完全不靠地面而能走路,这是做不到的。譬如刚才说小偷把他自己的形迹灭掉容易,但什么是小偷的行地?凡是小偷,只要静下来的时候,心里就会想到,自己偷过东西。这种内心的行地要去掉,就办不到。做了坏事,可以普遍天下人,但没有办法骗过自己,这就是“灭迹易,无行地难。”

由此可知孔子这里的“不践迹”,就是说做一件好事,不必要看出来是善行。为善要不求人知,如果为善而好名,希望成为别人崇敬的榜样,这就有问题。

“亦不入于室”,意思是不要为了作好人,做好事,用这种“善”的观念把自己捆起来。正如我刚才所说的效法儒家的那个同学,站就立正,坐就端坐,点头也不敢稍稍随便,就是被礼捆住了,没有脱落形迹。不要用心守着善的观念。何必为自己树个“好人”的招牌!所以中国人讲究行善要积阴德。别人看不见的才是阴,表面的就是阳化了。不要在人家看见时才做好事,便是阴德。帮忙人家应该的,做就做了,做了以后,别人问起也不一定要承认。这是我们过去道德的标准,“积阴德于子孙”的概念,因此普遍留存在每个人的心中。

中国专门说鬼狐的小说《聊斋志异》,第一篇《考城隍》,故事是有一个秀才作梦去应考,主考官是关公,一看他的卷子,就录取了。他的卷子里有两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就是说有心去故意做好事,表现给别人看,或表演给鬼神看,虽然是好事,也不该奖赏。又例如有一把刀不好用了,随手丢掉,而不幸伤了人,实在没有存心要伤害他,那么虽然是一件坏事,也不该处罚。全篇文章都是讨论这两个问题。这本讲鬼、讲怪、讲狐狸精的小说,为什么第一篇说这样一个故事?过去中国写小说的人,不是随便下笔的,一套传统的中国文化,道德规范的精神,摆得很严谨。《聊斋·考城隍》这两句话,也就是孔子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的意思。“有心为善”,作善人故意表示善,就践迹了,是不对的。更有些用“善”的观念把自己捆住了,像信教就信教,一定要表现斋公斋婆或招摇成教徒的样子,便是既“践迹”,又“入于室”。

不着痕迹的善人相关文章

  • 姚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姚姓氏祖宗:舜帝姓氏起源:姚氏的来源有三:1、出自妫姓。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
  • 飞天野叉》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 - - 乌鲁木齐把总蔡良栋言,此地初定时,尝巡皔至南山深处——乌鲁木齐在天山北,故呼曰南山,日色薄暮,似见隔涧有人影,疑为玛哈沁——额鲁特语谓劫盗曰玛哈沁,营伍中...
  • 明相沈文恭公故宅》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浙江提督驻宁波府城,其署乃明万历年间宰相沈文恭公(一贯)故宅也。有空楼九间,人不敢居,沈氏子孙每于冬至、元旦,入署祭拜,提督不之禁也。相传沈公时见形楼上,若朱衣纱帽,则提督必得议...
  • 王十》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高苑民王十,负盐于博兴,夜为二人所获。意为土商之逻卒也,舍盐欲遁;足苦不前,遂被缚。哀之。二人曰:“我非盐肆中人,乃鬼卒也。”十惧,乞一至家别妻子。不许,曰:“此去...
  • 王货郎》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济南业酒人某翁,遣子小二如齐河索贳价。出西门,见兄阿大。时大死已久,二惊问:“哥那得来?”答云:“冥府一疑案,须弟一证之。”二作色怨讪。大指后一人如皂状者...
  • 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
  • 载芟》原文翻译 - - 《诗经》颂 - -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彊侯以。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 ...
  •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却说贾政出门去后,外面诸事不能多记。单表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旷『荡』,真...
  • 四脏》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贪吝部 - - 四脏 一人贪饮过度,妻子私相谋议曰:“屡劝不听,宜以阴事动之。”一日,大饮而哕。子密袖猪膈,置哕中,指以谓曰:“凡人具五脏,今出一脏矣,何以生耶?”父熟视曰:&ld...
  • 吃榧伤心》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贪吝部 - - 吃榧伤心 有担榧子在街卖者,一人连吃不止。卖者曰:“你买不买,如何只吃?”答曰:“此物最能养脾。”卖者曰:“你虽养脾,我却伤心。” 卖肉忌赊 ...
  • 徐宝之、祖吴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徐宝之 桂枝香 人间秋至。对暮雨满城,沈思如水。桐叶惊风,似语怨蛩齐起。南楼月冷曾多恨,怕而今、夜深横吹。那堪更听,萧萧槭槭,透窗摇睡。 问楚梦、间云何地。但手约轻绡,省人深...
  • 闵公·闵公二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00章 - - 【经】二年春王正月,齐人迁阳。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秋八月辛丑,公薨。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公子庆父出奔莒。冬,齐高子来盟。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   【传】二年...
  • 华岳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华岳字子西,贵池人,为武学生,轻财好侠。韩..胄当权,华岳上书说:   “一个月以来,都城士人百姓彷徨四顾,好像将要丧失其家室;军队士兵的妻子儿女隐哭含悲好像将要驱使他们赴...
  • 陈居仁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50章 - - 陈居仁,字安行,兴化军人。他的父亲太府少卿陈膏,娶明州汪氏的女儿为妻,于是家住在明州。陈膏开始为汾州教授,辅佐守臣张克戬抵御金人。后来任惠州知州,单人匹马到曾衮的营垒中,用比...
  • 鲜于亻先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鲜于亻先字子骏,阆州人。他是唐代剑南节度使鲜于叔明的裔孙。性情庄重,肆力于学。考中进士,为江陵右司理参军。庆历年中,天下发生旱灾,诏令求言。鲜于亻先推究灾变所兴起的原因,又...
  • 杨亿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祖父杨文逸,南唐玉山县令。杨亿将出生时,杨文逸梦见一位道士,自称怀玉山人前来拜见。不久,杨亿出生,身上长有一尺左右的长毛,过了一月才脱落。能够说话,他的...
  • 李穆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00章 - -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其父李咸秩,任陕州大都督府司马。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很高尚的行操。走在路上捡得丢失的东西,一定访到失主归还他。师从酸枣王昭素学习《易》及《...
  • 列传第七十》原文翻译 - - 《北史》100章 - - 儒林下 沈重 樊深 熊安生 乐逊 黎景熙 冀俊 赵文深 辛彦之 何妥 萧该包恺 房晖远 马光 刘焯 刘炫 褚晖 顾彪 鲁世达 张冲 王孝籍 沈重,字子厚,吴兴武康人也。性聪悟,弱岁而...
  • 舆服下》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50章 - - 冕冠 长冠 委貌冠 皮弁冠 爵弁冠 通天冠 远游冠 高山冠 进贤冠 法冠 武冠 建华冠 方山冠 巧士冠 却非冠 却敌冠 樊哙冠 术氏冠 鹖冠 帻 佩 刀 印 黄赤绶 赤绶 绿绶 紫绶 青...
  •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二十九 燕策一(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提要】张仪明白,游说燕国的关键还在于改变燕王对赵国的态度。所以他极力诋毁赵国,并且又用武力威逼利诱,终于促使燕国臣服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