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子路 > 先天下之忧而忧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子路先天下之忧而忧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子路更新时间:2018-07-23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这一节文字非常简单。子路问从政的道理,孔子告诉他两个观念:一个是“先”,一个是“劳”。这两个观念,发挥起来蛮多。

所谓“先”,就是在“为政”的原则上作领导人,一切要为人之先。关于先,大家都读过宋儒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有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先”的观念,即从《论语》这里来的。中国政治哲学解释“先”字,多半用老子的话“外其身而后身存”。为政作主管的,尤其是作战带兵的,都是这样:自己站在前面,有艰难困苦与辛劳,我领先担负了;利益方面也是先让人家,自己不要,这是“外其身”,而实际上最后的成功还是自己,这是领导的“先之”的道理。

“劳之”,也是处事领导的原则。左丘明的《国语》一书中,有一篇敬姜论劳逸,叙述鲁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对儿子的一番教训,政治思想非常高。她说人必须要接受劳苦的磨练:“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一个人环境好,什么都安逸,就非常容易堕落。民族、国家也是这样。所谓“忧患兴邦”,艰难困苦中的民族,往往是站得起来的。所以古代许多懂得为政的人,都善于运用“劳之”的原则,使得官吏、百姓没有机会耽于逸乐。“劳”包括了勤劳、劳动、运动许多意义。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人在辛劳困苦的时候,对人生的体会较多,良善的心性容易发挥出来。不过这是好的一面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有把这个原则反用了的。所以同样一个学问,正反两面如何去用,在乎个人的道德。这个“劳”同时也包括自己。在个人修养中,一个领导人宁可有困难时自己先来,有劳苦的事自己先做;绝不能自己坐着享受,有困难都让别人去。这样永远带不好人,尤其带部队,打起仗来,就看得更明显。

孔子说了这两点,子路请益,要求老师多告诉他一点。孔子又说了一个“无倦”,这两个字在文字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不疲劳,一切要更努力;用现代语来说,就是责任的观念要加重,自己没有“懒得做”的感觉;从历史上严格体会,做一个政治上成功的领导人的确是很苦的。如果恪守这种原则,即使是看公文这件工作,也令人觉得很苦。因为真正负起责任来,往往就没有私生活,难免有时会厌倦。在前面也说到过,历史上像周公那样忙碌辛劳,“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故事。周朝的政权,存亡绝续之际,维持八百年之久,可归功于周公一手所建立的典制。而且我国文化集中整理成一系统性,也是由周公开始的。当时周公的身份、地位,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不够形容。实际上,他与武王是亲兄弟,是成王的叔叔。可是他对人如此的谦虚,如此的负责任,如此的勤劳而无倦,这种修养实在难得。一个人在自己负到那样的重责,达到那样的地位时去体会它,才更亲切。

上面是孔子告诉子路的三大原则。孔子为什么对子路作这样的答复?这须要我们用头脑去思索一下了。假使子贡、子夏问从政的问题,孔子也许不是这样答复。我们知道子路的个性很有侠气,脾气一来,动辄“算了!”或者“干了!”这一类的个性,容易惹事。有些人是慢吞吞的个性,就容易误事。所以孔子严格告诉他这三个原则。但是,我们每人自己反省,个性上有这种成分没有?学问修养的道理,就可在这三个重点上去体会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相关文章

  • 第八十八回 孙膑佯狂脱祸 庞涓兵败桂陵》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孙膑行至魏国,即寓于庞涓府中,膑谢涓举荐之恩。涓有德色,膑又述鬼谷先生改宾为膑之事。涓惊曰:“膑非佳语,何以改易?”膑曰:“先生之命,不敢违也!”次日,同入...
  • 要愁哪得工夫》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述而 - -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说,人生的修养,“奢则不孙”。这个奢侈不止是说穿得好,打扮漂亮,家庭布置好,物质享受的奢侈。是广义的奢侈,如喜欢吹牛,做事爱出...
  • 查牙山洞》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章丘查牙山,有石窟如井,深数尺许。北壁有洞门,伏而引领望见之。会近村数辈,九日登临饮其处,共谋入探之。三人受灯,缒而下。洞高敞与夏屋等,入数武稍狭,即忽见底。底际一窦,蛇行可入。...
  •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前50回 - - 话说唐僧师徒三众,脱难前来,不一日,行过了八百黄风岭,进西却是一脉平阳之地。光阴迅速,历夏经秋,见了些寒蝉鸣败柳,大火向西流。正行处,只见一道大水狂澜,浑波涌浪。三藏在马上忙呼道...
  • 合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八卷 - - 【解析】本篇以《合战》为题,旨在阐述合兵以击敌(亦即集中兵力击敌)的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这是用兵的一般原则。在防御作战中,对于以优势兵力...
  • 真假皆妄》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50章 - - 江山登临之美,泉石赏玩之胜,世间佳境也,观者必曰如画。故有“江山如画”,“天开图画即江山”,“身在画图中”之语。至于丹青之妙,好事君子嗟叹之不...
  • 赵师律、赵师严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赵师律 念奴娇 镜天露洗,荡仁风,满县正开桃李。无讼堂深晴画永,帘卷鹅山浓翠。吏散棠阴,鸟啼花用,箫鼓弦歌地。印封碧苏,笑谈无限清致。 佳会正属悬弧,十分蕉叶,共祝千秋岁。道骨仙...
  • 德经·第六十一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德经 - -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
  • 本纪第十六·武宗》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讳厚照,孝宗长子也。母孝康敬皇后。弘治五年,立为皇太子。性聪颖,好骑射。   十八年五月,孝宗崩。千寅,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正德...
  • 本纪第四十二·顺帝五》原文翻译 - - 《元史》50章 - - 九年春正月丁酉,享于太庙。癸卯,立山东河南等处行都水监,专治河患。乙巳,广西徭贼复陷道州,万户郑均击走之。丙午,命中书平章政事太不花提调会同馆。庚戌,太白犯建星。辛亥,太白犯平...
  • 本纪第十五·宣宗中》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宣宗中   兴定元年春正月己卯朔,宋遣使来贺。癸未,宋使朝辞。上谓宰臣曰:“闻息州南境有盗,此乃彼界饥民沿淮为乱耳。宋人何故攻我。”高琪请伐之,以广疆土。上...
  • 卷八十八 列传第二十六》原文翻译 - - 《辽史》100章 - - 耶律仁先子挞不也耶律良萧韩家奴萧德萧惟信萧乐音奴耶律敌烈姚景行耶律阿思耶律仁先,字乣邻,小宇查剌,孟父房之后。父瑰引,南府宰相,封燕王。   仁先魁伟爽秀,有智略。重熙三...
  • 列传第七十八 段颜》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段秀实,字成公,本姑臧人。曾祖师濬,仕为陇州刺史,留不归,更为汧陽人。秀实六岁,母疾病,不勺饮至七日,病间乃肯食,时号“孝童”。及长,沈厚能断,慨然有济世意。举明经,其友易之...
  •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古今御天下者,其政有四:五帝尚仁,体文德也;三王仗义,立武功也;五霸崇信,取威令也;七雄任力,重刑名也。盖仁义既废,然后齐之以威刑;威刑既衰,而酷吏为用,于是商鞅、李斯谲诈设矣。持法任术...
  • 昭明太子萧统传》原文翻译 - - 《南史》200章 - -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小名维摩,是武帝的长子。齐中兴元年(501)九月生于襄陽。武帝年近四十,始得嫡子;当时有徐元瑜归降;又有荆州使者来,报称萧颖胄暴死。于是人们称此三件事为&ldqu...
  • 宋明恭王皇后传》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明恭王皇后名叫贞风,琅笽临沂人。起初封为淮陽王妃,明帝改换封号,又被封为湘东王妃。生了晋陵长公主伯姒、建安长公主伯媛。明帝即位,立为皇后。皇上曾经在宫内举办大型宴会,而让...
  • 元稹古诗代表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一十一 卷411_1 《杏园(此后并校书郎已前诗)》元稹 浩浩长安车马尘,狂风吹送每年春。 门前本是虚空界,何事栽花误世人。 卷411_2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
  • 羊士谔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三十二 卷332_1 《早春对雨》羊士谔 南馆垂杨早,东风细雨频。 轻寒消玉斝,幽赏滞朱轮。 千里巴江守,三年故国春。 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 卷332_2 《永宁小园即事》羊士...
  • 李白诗集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七十二 卷172_1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作春归桃花岩贻许侍御)》李白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 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 对岭人共语,饮潭...
  • 王昌龄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四十一 卷141_1 《咏史》王昌龄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 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 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 西北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