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子张 > 成败论英雄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子张成败论英雄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成败论英雄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子张更新时间:2018-07-23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这是子贡对历史哲学的一个批评。周武王推翻纣王建立周朝,是因为纣王暴虐。子贡说,纣王的坏,并不像后世说的那么严重,等于另一派的人说秦始皇的坏,不如一般人说的那么坏,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事实,说他把天下的书都烧了则不见得,他只是把全国的书集中到咸阳阿房宫,不许民间多流传,怕老百姓知识高了难统治,这才是真的。至于坑儒,他坑的儒,是实在令人讨厌的一些人,我们注意历史上“处士横议”四个字。秦始皇最初找好多高级知识分子开会,提出很多问题向他们请教,开会时,大家屁都不放一个,开完会以后,心里又在嘀咕。这还不算顶讨厌,更讨厌的是那些没有做到官的处士们,又生横议,鸡蛋里去挑骨头,蛮横地找道理,又不是走直道,所以秦始皇一气就坑了这些人。我们大家也要反省,读书人最容易犯这个毛病。开会开多了就会知道,一些人在开会的时候,唯唯诺诺,对什么事都没意见,等散会以后,他又到处乱批评。所以秦始皇坑儒也有他的理由。这些都是李斯干的,而罪过都归到秦始皇的身上。中国的书谁烧的?项羽烧的,咸阳一把火,连续烧了三个月。秦始皇建阿房宫当然不对,像那种建筑,如果不被项羽烧掉,还流传到现在,那是了不起的文化古迹。假定根据《阿房宫赋》的形容,人站在马上,高举十丈长的旗杆,仍然可以通过阿房宫的城门,意大利的建筑是不能比的。所以我们古书文化的破坏,这位项老兄的罪过也是很大的。

不但项羽罪过大,萧何也有罪,他到底只是县吏——科员出身,到了咸阳以后,所注意搜罗的,都只是户口、钱粮这些行政方面的基本资料,都搬走了。至于书,因为他也没有把书读好过,就不管了。等项羽一到咸阳,这位世家公子一把火,把书都烧了,这也归罪于秦始皇吗?这都是对历史讲公平话。世家公子而兼太保的项羽,就有这样不懂事。近人易实甫有一首诗说他:“二十有才能逐鹿,八千无命欲从龙。咸阳宫阙须臾火,天下侯王一手封。”非常有趣。

所以这里子贡说纣王的坏是坏,但并不是后世所说的那么坏,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的人,如果自己做得下流,做得坏的时候,天下的错尽都归到他身上。因此我们看历史,有些人真可怜。不但历史如此,社会也是这样,子贡这个是老实话,所以作人要小心。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一个大丈夫有过错,没有什么关系,好像日月一样,一个本来发亮的东西,给别的影子掩盖起来了,大家都看得见;变转来,大家也看得见,仍然仰慕。这段文字就是这样,在意义上有两个:第一个意义是说,君子人不怕有过,不要自己去掩饰,错了就坦承错了,给大家看得见,这是君子风度,不过现在明白了,改过来了,人家就像对太阳、月亮一样,仍然会仰望他的光明。第三个意义,君子就是代表在上面的人,领导人。在过去的社会,小人有过错没有关系,他本来就是一片无明,黑洞洞的,再也找不出一点亮光,大家看惯了。但对太阳,大家都看惯了他是亮的,假如他有一点黑,就要被人指摘,所以在客观上看,君子之过,有这样的可怕,如果错了,要马上改,一纠正大家都会原谅他,因为人们始终是仰望他的。

成败论英雄相关文章

  • 祝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祝姓起源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武王给一支黄帝族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记载,西周武王封的一支黄帝族后裔于祝地(...
  • 严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严姓氏祖宗:未知姓氏起源:由庄姓得来,战国时期,楚国一位君王叫侣,死后溢号庄玉。他 的子孙便以庄为姓,相传到东汉时,汉明帝叫刘庄,他不让别人姓名与他相同,令姓庄的人改为姓严。...
  • 伪诗》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乾隆庚辰,戈芥舟前辈扶乩,其仙自称唐人张紫鸾,将访刘长卿于瀛洲岛,偕游天姥。或叩以事,书一诗曰:身从异域来,时见瀛洲岛,日落晚风凉,一雁入云杳。隐示鸿冥物外,不预人世之是非也。芥舟...
  • 史某拒色》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献县史某,佚其名。为人不拘小节,而落落有直气,视龌龊者蔑如也。偶从博场归,见村民夫妇子母相抱泣。其邻人曰:为欠豪家债,鬻妇以偿,夫妇故相得,子又未离乳,当弃之去,故悲耳。史问所欠几...
  • 戏术》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 - 戏术皆手法捷耳。然亦实有搬运术。忆小时在外祖雪峰先生家,一术士置杯酒于案,举掌扪之,杯陷入案中,口与案平,然扪案不见杯底。少选取出,案如故。此或障目法也。又举鱼脍一巨碗,抛掷...
  • 郑苏仙梦冥府》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 -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闫罗王方录囚。有邻村一媪至殿前,王改容拱手,赐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处。郑私叩冥吏曰:此农家老妇,有何功德?冥吏曰:是媪一生无利己损人心。夫利己之心,虽...
  •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①。》原文翻译 - - 《三字经》80节 - - [原文]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①。  [注释]  ①五代:唐朝以后,在中国北方大部地区先后建立政权的有梁(907-923)、唐(923-936)、晋(936-946)、汉(947-950)、周(951-960)五个朝代,称为...
  • 半部《论语》》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先进 - - 现在我们开始讲下论。把下论讲完了再回来讲上论的第十篇,作为总结论。假使将来诸位教后一辈青年,我提供各位意见,可用两个方法,一个是先讲《乡党》,孔子生活的素描,然后再从第一篇...
  • 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
  • 谷风》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 周书·洛诰》原文翻译 - - 《尚书》周书 - -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
  • 附例》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古艳部 - - 附例 一秀才畏考援例。堂试之日,至晚不能成篇,乃大书卷面曰:“惟其如此,所以如此。若要如此,何苦如此。”官见而笑曰:“写得此四句出,毕竟还是个附例。” ...
  • 穆宗耶律璟上》原文翻译 - - 《辽史》50章 - -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讳,<一>小字述律。太宗皇帝长子,母曰靖安皇后萧氏。会同二年,封寿安王。 天禄五年秋九月癸亥,世宗遇害。逆臣察割等伏诛。丁卯,即皇帝位,群臣上尊号曰天顺皇帝,...
  • 洪天锡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洪天锡,字君畴,泉州晋江县人。是宝庆二年(1226)的进士。授任为广州司法,长吏盛气凌人地对待僚属,洪天锡对此纠正指责的很多。因妻子死而辞职服丧,免丧后,调任潮州司理。势豪之家抢...
  • 梁太祖本纪》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一)   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讳名晃,本名叫温 ,宋州砀山人。他的先祖是舜的司徒虎的后代,高祖叫朱黯,曾祖叫朱茂琳,祖父叫朱信,父亲叫朱诚。太祖就是朱诚的第三个儿子,他的...
  •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50章 - - (张宗、法雄、滕抚、冯绲、度尚、杨璇) ◆张宗传,张宗字诸君,南陽鲁陽人。王莽时,做本县陽泉乡佐。逢王莽失败,义兵四起,张宗便率领陽泉百姓三四百人起兵略地,西至长安,更始帝用张宗...
  • 楚元王传》原文翻译 - - 《汉书》50章 - - 【原文】 楚元王交 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次仲,伯蚤卒。...
  • 陆龟蒙古诗词名句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二十六 卷626_1 《早秋吴体寄袭美》陆龟蒙 荒庭古村只独倚,败蝉残蛩苦相仍。 虽然诗胆大如斗, 争奈愁肠牵似绳。 短烛初添蕙幌影,微风渐折蕉衣棱。 安得弯弓似明月,快箭拂...
  • 李白唐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七十八 卷178_1 《酬谈少府》李白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 三事或可羞,匈奴哂千秋。 壮心屈黄绶,浪迹寄沧洲。 昨观荆岘作,如从云汉游。 老夫当暮矣,蹀足惧骅骝。 卷178_2...
  • 刀豆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谷部 - - 刀豆  释名 挟剑豆。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