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先进 > 从政与求学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先进从政与求学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从政与求学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先进更新时间:2018-07-23
下面讲到另外一个问题: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子羔也是孔子的学生,前面刚提到的,子路在同学中提拔了他,让他到费这个地方去作地方首长。子路作了这件事,孔子非常不高兴,所以他说“贼夫人之子!”这是骂人的话,而且骂得很厉害,以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简直不是人,你这个小子!”这句话不只是骂子羔,同时也骂子路。孔子骂了以后,子路自然也辩白:“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他说既然有群众,也有地方可以施展抱负,何必要死读书才出去做事呢?孔子说:“是故恶夫佞者。”这个“佞”就是强辩、拍马屁、迷信、自以为是、愚而好自用的人,都属于佞。我们在这一段话上,可以看出几个要点来:第一,宋高宗的话:“宰相须用读书人”,宋高宗为什么这样讲?到底是有学问的人来干政治,会干得很好。据历史学家研究,(这是学者的意见,不能说绝对是对,也不能说绝对不对。)汉代开国,固然有规模,但气度还是不够大,原因就是汉高祖用的只是萧何、张良、陈平等三杰,一共仅三个人。而像萧何是从地方官升上来,一直到宰相,没有远大的开国的气魄。这是历史学家的研究,因而主张大政治家,要有大的学识,所以子夏也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就是出来从政,必定要先把学问基础打好;而在从政期间,又要不断增加新的学问、新的知识。这两句话是不能偏废的,我们平常教育界、学术界引用,只引用了一半——“学而优则仕”,当然也有人反对,而认为工作经验也可以产生学问,至于整部的四书五经,也不过是从经验中得来的,到后来才称它为“学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是接受前人的经验,可是一般人多半是子路的看法——“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拿到了就干,干了再说。所以许多人就主张不怕做错,做错了没关系,再改。这话就有问题,对个人或对小事而言还可以,对社会国家,天下大事,就要十分慎重了。因为那一改,影响太大,这就是读历史、求学问的重要。经常有些中年以上的朋友发牢骚,我都劝他们回家读书去。过去的失败,我们大家都有责任,现在要紧的是,如果我们再回到原来的位置,应该知道怎么做,这就要多读书,对古今中外有深刻的了解,然后拿出一套办法来,不是今日发发牢骚,就可以了事的。

第二点,我们可以看到,几十年来,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有一个很严重的偏差,那就是几十年来,中国人讲文化,武人离不了《三国演义》的思想,所谓“纵横天下,割据城池”的个人英雄主义。老实说,我们当年出社会,固然有以国家天下为己任的热忱,但是心里面还是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希望插上野鸡毛,号令天下。至于文人的风格,也始终离不开诸葛亮的鹅毛扇,加上文学家的吃花酒,诸如小说《花月痕》中所描写的境界。所谓名士风流,就是这几十年来中国文风的大概。一直到现在,我们研究今日青少年的问题,如大专联考这股竞争热流中,在他们思想深处,也还是没有脱离这个范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在思想上,纯粹是以国家天下事为己任,为求学而读书的很少。

回过来再讲到子路的这句话,也就是《三国演义》型的思想,很多青年都容易犯这个毛病,包括我们自己,当年也差不多。“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再去读书,然后为政?到了自己年龄慢慢大了,人生经验多了,处事多了,然后才知道学问的重要。当然我们讲的学问不是读死书,是经验配合了书本的真正的学问,确是重要。

到了这一段,又转了个方向,这是很重要的。研究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境界,乃至《礼记·礼运》篇中,大同世界的人生境界,就在这里了。

从政与求学相关文章

  • 巨公放生》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戴遂堂先生曰:尝见一巨公,四月八日,在佛寺礼忏放生,偶散步花下,遇一游僧合掌曰:公至此何事,曰:作好事也,又问何为今日作好事,曰:佛诞日也。又问佛诞日乃作好事,余三百五十九日,皆不当作好...
  • 青面罗刹鬼》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一南士以文章游公卿间,偶得一汉玉璜,则理莹白而血斑彻骨,尝用以镇纸。一日借寓某公家,方灯下构一文,闻窗隙有声,忽一手探入,疑为盗,取铁如意欲击,见其纤削如春葱,瑟缩而止。穴纸窃窥,乃...
  • 山市》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
  •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 苕之华》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 鱼藻》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 鹑之奔奔》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 夏书·甘誓》原文翻译 - - 《尚书》夏书 - -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 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前50回 - - 诗曰:求经脱障向西游,无数名山不尽休。兔走鸟飞催昼夜,鸟啼花落自春秋。微尘眼底三千界,锡杖头边四百州。宿水餐风登紫陌,未期何日是回头。话说唐三藏幸亏龙子降妖,黑水河神开路,师...
  • 驱蚊》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僧道部 - - 驱蚊 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撇得好驱蚊符,或请得以贴室中。至夜蚊虫愈多。往咎道士。道士曰:“吾试往观之。”见所贴符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
  • 讲解》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古艳部 - - 讲解 有姓李者暴富而骄,或嘲之云:“一童读百家姓首句,求师解释,师曰:‘赵是精赵的赵字(吴俗谓人呆为赵),钱是有铜钱的钱字,孙是小猢狲的孙字,李是姓张姓李的李字。’...
  • 柴望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柴望 摸鱼儿(丙午归田,严滩褚孺奇席上赋) 问长江、几分秋色,三分浑在烟雨。何人折尽丝丝柳,此日送君南浦。帆且驻。试说著、羊裘钓雪今何许。鱼虾自舞。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
  • 列传第一百九十九·四川土司》原文翻译 - - 《明史》350章 - - 四川土司诸境,多有去蜀远,去滇、黔近者。如乌蒙、东川近于滇,乌撒、镇雄、播州近于黔。明太祖略定边方,首平蜀夏,置四川布政司,使招谕诸蛮,次第归附。故乌蒙、乌撒、东川、芒部旧属...
  • 李彦仙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李彦仙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迁到巩州。心有大志,所结交的都是豪侠之士。闲时骑马射箭。他家住在近边地的地方,每次出来必定暗地观察山川形势,或者窥视敌人放牧,抢取敌人的好...
  • 康福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康福,蔚州人,世代担任本州军校。祖父康嗣,曾担任蕃汉总知兵马使,追赠太子太师。父亲康公政,历官至平塞军使,追赠太傅。康福熟谙弓箭兵马,年轻时事奉后唐武皇,历补军职,兼承天军都监。...
  • 桑维翰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桑维翰,字国侨,洛陽人。父亲名拱,在河南尹张全义手下做客将。桑维翰身材短小面部宽长,非常人之形,成人 以后,每每对着镜子自己叹息说:“身高七尺的人,哪比得上脸长一尺的我!&rdq...
  • 列传第五十三》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郭虔瓘,齐州历城人也。开元初,累迁右骁卫将军,兼北庭都护。二年春,突厥默啜遣其子移江 可汗及同俄特勒率精骑围逼北庭,虔瓘率众固守。同俄特勒单骑亲逼城下,虔瓘使勇士伏于路左,突...
  • 张衡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 祖父张嶷,西魏河陽太守。 父亲张光,北周万州刺史。 张衡幼怀大志,有鲠直之风。 十五岁,到太学学习 。 他用心学习 ,认真研究,被同辈人所推许。 周...
  • 王仁裕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三十六 卷736_1 《从蜀后主幸秦川上梓潼山》王仁裕 彩仗拂寒烟,鸣驺在半天。 黄云生马足,白日下松巅。 盛德安疲俗,仁风扇极边。 前程问成纪,此去尚三千。 卷736_2 《和蜀...
  • 皇甫曾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 卷210_1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皇甫曾 古寺传灯久,层城闭阁闲。 香花同法侣,旌旆入深山。 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 谢公忆高卧,徒御欲东还。 卷210_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