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卫灵公 > 反求诸己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卫灵公反求诸己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反求诸己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卫灵公更新时间:2018-07-23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这句话的意义,《论语》中已多次提到。孔子教人的中心,都在这个思想,他说只怕自己无能,没有真才实学,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换句话说,只要要求自己,充实自己。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这是一个大问题。司马迁写《史记》,在《伯夷列传》中,特别引用孔子的这句话。孔子说,一个君子人,最大的毛病,是怕死了以后,历史上无名,没没无闻,与草木同朽。但是历史留名,谈何容易?我们研究历史哲学时,常问同学们,脑子里能记得几个皇帝的名字?一个人当了皇帝,就现实来说,那已经很够了吧!死了以后,不必多久,连名字都被别人忘了,人生的价值又何在?历代有那么多宰相,民间又记得几个?历代有许多状元,我们知道了几个?而他们对于历史、对于国家社会贡献了什么?老百姓知道的少数历史人物,还是靠小说捧出来的,其他大多数的,有谁知道?所以,后世留名,谈何容易!孔子、释迦牟尼、耶稣留了名。在功业上的历史人物,文天祥、岳飞,也是少数;至于其他功业上的历史人物,又有几人知道?从这里看人生,多渺小!在目前很短暂的一段当中去争名,上台去镜头上亮一下,有什么用?

伊藤博文的话不错,求名当求万世名。人谁不好名?看好在哪里。一个人真想求名,只有一途——对社会真有贡献。要历史留名实在太不容易,可是三代以后,未有不好名者,所以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但好名看什么名。遗臭万年也是名,但有什么用?真的大名,要对历史有贡献,就太难了。求利之道也是一样,几十年来,看到那么多朋友,发那样大的财,最后怎样?岂待下文分解。所以名利之道要看通的。真了解了人生,确定自己究竟走哪条路才是最重要的,不然就一生很其实,很本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过分的企求。一个真正的君子,都是要求自己,学问也好,一切事业也好,只问自己,具备了多少?充实了多少?努力了多少?一切成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依赖别人,不要因人成事。在内省的修养方面,只问自己应对人如何,而不要求别人对你如何。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这些都是讲君子、知识分子的学问标准。要做到一个君子,必须矜而不争。“矜”是内心的傲,(骄傲是两回事。前面说过,没有真本事,看不起别人,是骄;有真本事而自视很高,是傲。)傲要傲在骨子里,外面对人不必傲,内在有气节,穷死饿死可以,绝不低头,这是矜。“群”则是敬业乐群,彼此相处融洽,但不营私,不走营私的路,走的大公之路。对于人的观察,不要听了对方一句话说对了,就认为他统统对了;也不要因为对方某一点不好,而因此不听他的好意见。

上面这些话,都地以“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这句话为中心,而引伸出来的。

反求诸己相关文章

  • 衣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衣姓起源,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依(古殷依衣同音又想法相似)、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出自官阶据...
  • 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为政篇 - - 四位老弟足下:  初二早,皇上御门办事。余蒙天恩,得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次日具折谢恩,蒙召见勤政殿天语垂问,共四十余句。是日同升官者,李菡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罗停衍升通政司...
  • 滇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戊寅(公元1638年)九月初一日雨达旦不休。起观两界山,已出峡口,碧峒在西南山下,其北山冈上即红板桥,为贵州界。  复去黔而入滇,高枕一宵矣。就火炊饭欲行,主人言:“此去黄泥河二十...
  • 全才——智、清、勇、艺、礼》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下面讲到怎样才算是人才与全才。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 河广》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 行露》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王夫人因见贾母那日在大观园不过着了些风寒,不是什么大病,请医生吃了两剂『药』,也就好了,便放了心,因命凤姐来吩咐他预备给贾政带送东西。正商议着,只见贾母打发人请,王夫人忙...
  • 第一百一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话说当下费保对李俊道:“小弟虽是个愚卤匹夫,曾闻聪明人道:‘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哥哥在梁山泊,勋业到今,已经数十余载,更兼百战百胜。去破辽国时,不...
  • 第五十五回 吴用使时迁偷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前60回 - - 话说当时汤隆对众头领说道:‘小可是祖代打造军器为生。先父因此艺上遭际老种经略相公,得做延安知寨。先朝曾用这“连环甲马”取胜。破阵时,须用“钩镰枪&r...
  • 赏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二卷 - - 【原文】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争先登;白刃始合,士卒争先赴者,必诱之以重赏,则敌 无不克焉。法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① 汉末大将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丽②之物,则悉...
  • 鲁昭公》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50章 - - 春秋之世,列国之君失守社稷,其国皆即日改立君,无虚位以俟者。惟鲁昭公为季孙意如所逐而也于齐,又适晋,凡八年乃没。意如在国摄事主祭,岁具从者之衣履而归之于乾侯。公薨之明年,丧还...
  • 王沔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00章 - - 王沔字楚望,齐州人。太平兴国初年(976),考中进士,授任大理评事。太平兴国四年,太宗亲自征讨太原,他到太宗行营朝见,授任著作郎、直史馆。升为右拾遗,出京任京西转运副使。第二年,加...
  • 末帝本纪》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上)   末帝讳名王真,初名叫友贞,到即位后,改名..,贞明年间又改为今讳。是太祖的第四子。母亲是元贞皇后张氏。唐朝文德元年(888)九月十二日生于东京洛陽。末帝形貌漂亮,性格...
  • 列传第九十三》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李怀仙,柳城胡 人也。世事契丹,降将,守营州。禄山之叛,怀仙以裨将从陷河洛。安庆绪败,又事史思明。善骑射,有智数。朝义时,伪授为燕京留守、范陽尹。宝应元年,元帅雍王统回纥诸兵收...
  • 王昕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王昕,字元景,北海剧县人氏。六世祖猛,秦苻坚丞相,定居于华山..城。父云,在魏朝做官,有声望。 年轻时昕勤奋读书,太尉汝南王悦用为骑兵参军。旧制:王出门游射,骑兵参军着武服持刀陪...
  • 谢琰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谢琰,字瑗度。年轻时,以节操和才干著称,风姿俊美。与堂兄护军将军谢淡虽为近邻,但从不来往,同宗族里的子弟只与几个有才气负美名的交往。拜官著作郎,转任秘书丞,累迁散骑常侍、侍中...
  • 陆机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祖父陆逊,是吴国丞相。父亲陆抗,是吴国的大司马。陆机身长七尺,声如洪钟。年少时有奇才,文章盖世,倾心儒家学术,非礼不动。陆抗死后,他带领父亲的军队当牙门将,二...
  • 刘毅传》原文翻译 - - 《晋书》50章 - - 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汉城陽景王刘章的后代。父亲刘喈,是丞相掾属。刘毅幼年孝顺父母,少年即有清刚之节。然而好品评人物,王公贵人看到他也有几分惧怕。侨居在平陽,太守杜恕请他...
  • 孟宾于、廖匡图、左偃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 卷740_1 《蟠溪怀古》孟宾于 良哉吕尚父,深隐始归周。 钓石千年在,春风一水流。 松根盘藓石,花影卧沙鸥。 谁更怀韬术,追思古渡头。 卷740_2 《怀连上旧居》孟...
  • 土蜂窠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土部 - - 土蜂窠 释名 巢,即细腰蜂巢。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难产。用土蜂窠泡开水,稍冷饮之。 2、肿毒痛如火烧。用土蜂窠调醋涂之。又法:用川乌头和土蜂窠等分。肿毒未成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