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颜渊 > 静的修养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颜渊静的修养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静的修养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颜渊更新时间:2018-07-23
好了,这个道理我们了解了,所以对于思想,我们不要去控制它,譬如说我们想静下来,脑子里在想“我最好静下来”,这反而又多了一个念头,所以最好不要去作“我最好静下来”的想法。许多人学佛、学道、打坐、练功夫,有意要把心静下来,这心怎么能静?有的两腿盘起来,闭眉闭眼,不言不语,耍把戏一样,这也可以,但不是真正“静”的境界。对生理的帮助则有之,如说这就是静,那就不通的。这样坐在那里,心里的乱想会更多,这不是真正的“静”。所谓“真正的静”,要有高度的修养,如前面所说,一面批改公文,一面听取报告,处理急务,日理万机的情形下,而心境始终是宁静的。我们要想作到这一步修养,就先要认识自己的心理,思想是这样不断的过去,现在我们坐在这里就可以做一个体会,我们对于前面过去的思想不理它,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譬如我们所有的痛苦烦恼在哪里?我们往往知道是无法挽回的,但硬是想要把它拉回来。所谓后悔,就是已经过去了的,想把它抓回来。对于未来的,又何必去想它?有人说我走路很快,我说我这个人“懒得用心”,譬如我出门到这里来,目标是恒庐,就直往恒庐来,路上的事就不去管它,不去想它。可是许多人一路上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可想得多了。假使能够不去想它,心理上永远保持这份宁静,心理就健康了,生理也自然健康了,这是必然的医学道理。现在再回来说本题,我们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不去管,单说现在的,“现在”也没有,我们说一声“现在”,这“现在”就马上过去了。慢慢从这一面去体会,永远保持心境的安宁,这一个平静的心境,一直平静到甚至于今天被敌人抓住了要枪毙,下一个节目是什么?一颗子弹这里进去那边出来,一定倒下去,完了嘛!它还没有来,何必去怕?它来了,就是这么回事,怕也没有用,又何必去怕?现在还乐得享受,清静一点。

所以古代许多大臣、忠臣,如文天祥的从容就义,就是如此,在文天祥的传记里就看到他有这种修养。他在被执以后,路上遇到一位老师,不知是道家的人物或是佛家的人物,他没有讲。只在他遗集中一首诗前面的序言中说,碰到一个异人,传他一个“大光明法”(这是佛家的东西)。因此,当时他就把生死看开了。读了这传记,才知道怪不得文天祥有这样高的修养,他是从此之后,就把生死观念,完全看开了。

如拿佛家、道家的观点来说,他得了道,有了功夫,对于肉体的生死,不当一回事了,但这有什么稀奇?没什么稀奇,就跟我们刚才讨论心里的思想一样。

我们再举一个眼前的例子。大家现在坐在这里,不要作什么功夫,也不要求静。这个冷气机的声音我们都听到了,事实上大家本来也听到的,不过经我一提,你注意了;本来我的动作你也看到;我的声音你也听到。在这中间,你找一个东西。你的心用得那么多,能听到声音、能看、能动作、能想,还能够知道自己在这里想,知道自己在这里坐着。哪一个“能够知道自己”的东西可重要,那就是你自己,是真正自己的“本来面目”的一面,真正的“自己”。

我不知道我的报告清楚没有,希望对大家在修养上有点贡献,获得一点安身立命的修养,有此高度的修养,才能处理大事,才能担任大的任务。

刚才说的第一步是比较高的。第二步就要注意“克己复礼”的这个“克”字,克就是克,克伏下去,含有心理的争斗意思。譬如我看到他这条领带漂亮,想去把它拿过来,但理智马上就来了:“我为什么这样无聊?有这样下流的思想!”这就是克,就是心理上起了争斗的现象。在庄子的观念中叫作“心兵”,心里在用兵,所谓天理与人欲之争,以现代语汇来说,是感情与理性的争斗,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这种矛盾之中。我们克己,要怎么克服呢?《书经》里两句话:“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这个“狂”同一般人所认为的狂不同。照佛家和道家的解释,普通一般的“凡夫”就是狂。如果平凡的人,能把念头克伏下去,就是圣人的境界。换过来,一个人放纵自己的思想、感情、观念,就变成普通人。这是《书经》的文化,比孔子还早,是我国上古老祖宗的文化,孔子继承传统文化,就是这里来的。“克念作圣”这个“克”字,我们可以了解了,就是孔子说的“克己”。

克己以后,就恢复了“礼”的境界。“礼”不是现在所谓的礼貌,“礼”是什么呢?《礼记》第一句话,“毋不敬,俨若思。”就是说我们要随时随地很庄严,很诚敬。这个“敬”并不是敬礼的敬,而是内心上对自己的慎重,保持克己的自我诚敬的状态,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老僧入定的样子,专心注意内心的修养。所谓礼,就是指这个境界而言。从这里发展下来,所讲对人对事处处有礼,那是礼仪了。《礼记》的这一句话,是讲天人合一的人生最高境界。

“克己复礼”就是克服自己的妄念、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而完全走上正思,然后那个礼的境界才叫作仁。如宋儒朱熹的诗:“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就看到他的修养,不能说没有下过功夫,他也曾下了几十年功夫。尽管宋儒有许多观点值得斟酌,但他们对的地方,我们也不应该抹杀;刚才我们讲克伏自己的思想,心境永远保持平静,不受外来的干扰,这是很难的。这里是朱熹的经验谈,他作了几十年的学问与修养,这个功夫不是一作就作到的,要平常慢慢体会、努力来的。这首诗里他以一个景象来描写这个境界:我们心里的烦恼、忧愁,就像江上一艘搁浅的大船一样,怎么都拖不动,但慢慢等到春天,河水渐渐涨到某个程度的时候,船就自然浮起来了。后两句诗是重点,平常费了许多力气——想把这艘船推动一下,可是力气全白费了,一点也推移不动,等到修养到了相当程度的时候,便是“此日中流自在行”的境界了。到了这一步,就相当于孔子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了。“仁”就是这样解释的。现在我们可以有一个观念,就是孔子所答复的“仁”,是有一个实在的境界,而并不是抽象的理论,是一种内心实际功夫的修养。所以真作内心修养的,个中艰苦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静的修养相关文章

  • 聂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聂姓氏祖宗:丁公姓氏起源:1以封地命名。春秋时期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一说是河北省清丰县北)。为齐国的附庸,成为聂国。他的后代以原封地“聂&r...
  • 致四弟九弟·千里寄银礼轻义重》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 - - 澄沅弟左右:  余经手专件,只有长江水师,应撤者尚未撤,应改为额兵尚未改,暨报销二者,未了而已,今冬必将水师章程出奏,并在安庆设局,办理报销,诸事清妥,则余兄弟或出或处,或进或退,绰有余...
  • 镜听》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益都郑氏兄弟,皆文学士。大郑早知名,父母尝过爱之,又因子并及其妇;二郑落拓,不甚为父母所欢,遂恶次妇,至不齿礼。冷暖相形,颇存芥蒂。次妇每谓二郑:“等男子耳,何遂不能为妻子争...
  • 第一百十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后60回 - - 却说司马懿闻曹爽同弟曹羲、曹训、曹彦并心腹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及御林军,随魏主曹芳,出城谒明帝墓,就去畋猎。懿大喜,即到省中,令司徒高柔,假以节钺行大将军事,先据曹爽...
  • 不完卷》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腐流部 - - 不完卷 一生不完卷,考了四等,受杖。对友曰:“我只缺得半篇。”友云:“还好,若做完,看了定要打杀。” 求签 一士岁考求签。通陈曰:“考在六等求上上...
  • 记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原文翻译 - - 《增广贤文》第一卷 - - 记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 【解释】能背诵并弄懂圣贤们的文章的人,就能考取为新的举人。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 【解释】人在倒霉时即使待在家里不出门,也会大难临头。 但...
  • 谤书》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00章 - - 司马迁作《史记》,于《封禅书》中述武帝神仙、鬼灶、方士之事甚备,故王允谓之谤书。国朝景德、祥符间,治安之极,王文穆、陈文忠、陈文僖、丁晋公诸人造作天书符瑞,以为固宠容悦之...
  • 张倅、胡德芳、赵宰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800章 - - 张倅 百字谣(寿叶教·三月初九) 榆烟新起,正清明节过,翠蓂九叶。欣会谪仙初度日,凤穴产真鸑鷟。心肠琅琅,文章锦绣,看镜期勋业。暂居马帐,后知有赖先觉。 可想大器晚成,功名有...
  • 赵时奚、向希尹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赵时奚 多丽(西湖) 敛吴云,翠奁推上红晴。渺澄流、鳞光寒碎,远峰螺绀低凝。杏香引、画船影湿,柳阴趁、骄马蹄轻。桥限宽平,堤横南北,去来人入绣围行。渐际晚,梅妆游困,十里曳歌声。苍...
  • 潘熊飞、黄庭佐、龚日昇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潘熊飞 南乡子 十日后重阳。甘菊阶前满意黄。生日无钱留贺客,何妨。尚有儿曹理寿觞。 双鬓已沧浪。休问金门与玉堂。二仲相期三径在,徜徉。何用功成似子房。 黄庭佐 水调歌...
  • 庄公·庄公二十三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00章 - - 【经】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祭叔来聘。夏,公如齐观社。公至自齐。荆人来聘。公及齐侯遇于谷。萧叔朝公。秋,丹桓宫楹。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十有二月甲寅,公会齐侯盟于扈。...
  • 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荆州推官。大学士张居正归葬,群吏趋事恐后,允贞独不赴,且抶其奴。治行最,征授御史。吏部尚书梁梦龙罢。允贞言:“铨衡任重。往者会推...
  • 志第六·历三》原文翻译 - - 《元史》100章 - - 授时历经上   步气朔第一   至元十八年岁次辛巳为元。   日周,一万。   岁实,三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   通余,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   朔实...
  • 本纪第四·熙宗》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熙宗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讳亶,本讳合剌,太祖孙,景宣皇帝子。母蒲察氏。天辅三年己亥岁生。天会八年,谙班勃极烈杲薨,太宗意久未决。十年,左副元帅宗翰、右副元帅宗...
  • 张俊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00章 - -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爱好射箭,富有才气。出身于群盗之中,十六岁时,是三阳地区弓箭手。政和七年(1117),随从征讨南方少数民族,转任都指挥使。宣和初年,随从进攻西夏仁多泉,开始...
  • 列传第三十九 崔徐苏豆卢》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50章 - - 崔融,字安成,齐州全节人。擢八科高第。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中宗为太子时,选侍读,典东朝章疏。武后幸嵩高,见融铭《启母碣》,叹美之。及已封,即命铭《朝觐碑》。授著作佐郎,迁右...
  • 宝命全角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角。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
  • 齐己唐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全唐诗卷八百四十 卷840_1 《过陈陶处士旧居》齐己 一室贮琴尊,诗皆大雅言。 夜过秋竹寺,醉打老僧门。 远烧来篱下,寒蔬簇石根。 闲庭除鹤迹,半是杖头痕。 卷840_2 《寄敬亭清越...
  • 无可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一十三 卷813_1 《送吕郎中赴沧州》无可 出守沧州去,西风送旆旌。 路遥经几郡,地尽到孤城。 拜庙千山绿,登楼遍海清。 何人共东望,日向积涛生。 卷813_2 《书马如文石门居...
  •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黄精 释名 亦名黄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粮、救穷草、米铺、 野生姜、重楼、鸡格、龙御、垂珠。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1、补肝明目。用黄精二斤、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