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泰伯 > 民主乎?专制乎?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泰伯民主乎?专制乎?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民主乎?专制乎?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泰伯更新时间:2018-07-23
从这一点研究孔子思想,以现代观念来说,孔子非常主张民主。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中庸》是他的孙子子思著的,《大学》是曾子著的。孔子的学问传给曾子,曾子著《大学》,我已经说过。现在再次提醒大家注意,许多人以为《大学》、《中庸》就是孔子思想。在学术的立场,严格地说,这观念是不对的。只能说《大学》、《中庸》是承袭孔子的传统思想。

子思的《中庸》与《大学》的观念有差别,《大学》的观念与《论语》中的孔子思想又有差别,这是要注意的。

为什么谈到《中庸》?《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著的。子思是跟着曾子学的,曾子是跟孔子学的,前后三代。子思在《中庸》里说到孔子文化思想的根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推崇的是尧舜,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孔子,可以从他的孙子子思来取得旁征。近代有些人批评孔子是为后世帝王帮腔的,这是不对的,其实孔子处处在推崇尧舜的“公天下”。而“公天下”以现在的观念而言,绝对是民主的,但是这个话也有问题。有些美国学者来讨论中国文化,我常常告诉他们要注意,一个政治学、一个军事学都是无法作结论的。古今中外的政治无论帝王政治、民主政治、专制政治、各种各样的政治,都被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玩过。究竟是哪一个政治体制好?哪一个政治体制绝对的对?谁敢下这个结论?当然有人下,那就是书生——书呆子。在理论上乱下结论可以,在事实上无法下结论。我说,你们现代西方文化的民主,都以美国式民主作代表,与法国式、德国式的又不同。依我的看法,你们现在美国式的民主,是真正的专制,是资本家在专制,是假民主,真专制。但如果真懂了中国过去的帝王制度——先不必谈秦汉以前,就说秦汉以后的帝王,真正好的皇帝是很难当的,如唐太宗、宋太祖这些好的皇帝真难当,常常在御前开会时,遇到一些公正的宰相,把皇帝的命令挡回去,或是“留中不发”,还有些大臣“面折廷诤”,当面跟皇帝顶起来,因为他希望自己对历史有交代。我们在历史记载上常常看到这样的大臣或御史,明日准备上朝廷诤,先一夜在家思安排好后事,棺材都买好,告诉家人届时如不回来,就去收尸,宁可牺牲生命,也要对历史负责。皇帝碰到这样的大臣,也只好依他们的意见。所以我说真正研究中国过去的专制政治,是假专制,真民主。

这里孔子更表达出这个道理来了。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这是孔子就历史哲学,对人事的评论,这中间我们要特别注意。

前几段提到孔子对于三代的推崇、赞叹。这里提出来,舜为什么为中国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他有优秀的干部。领袖固然重要,干部更重要。换言之,干部难得,领袖也难当。舜当时期定天下,留万古美名,靠他有禹、稷、契、皋陶、伯益五个好干部,天下就大治了。我们要特别注意,仅仅五个人就可以把天下治好。我们研究历史,可以发现无论古今中外,任何一代,真正平定天下的,不过是几个人而已。汉高祖靠手里的三杰,张良、萧何、陈平而已。韩信还只是战将,不算在内。当然汉高祖也能干,很懂得采纳意见。汉光武中兴所谓云台二十八将,还不是中心人物,真正中心人物也不过几个人。外国历史,意大利复兴三杰,也只三个人。每一个时代的治乱,最高思想的决策,几个人而已。岂止是国家大事,据我个人的经验所见,所体会的,不说大的,说小的,大公司的老板,我认识的也蛮多,曾看到他穷的时候,也看到他现在的发达,如旧小说上所说的“眼看他起高楼”的,也不过两三个人替他动脑筋,鬼搞鬼搞就搞起来了,不到十几年,拥有千万财产的都有;个人事业也是如此。所以人生难得是知己。个人事业也好,国家大事也好,连一两个知己好友都没有,就免谈了。如果两夫妇意见还不和的更困难了。所以孔子这个话是有深意的。《易经》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两个人志同道合,心性完全一致,真正的同志,这股精神力量可以无坚不摧。周武王也说,他起来革命,打垮了纣王,平定天下,当时真正的好干部只有十个人,而这十个人当中,一个是好太太,男的只有九个。孔子说“才难”,真是人才难得。这里孔子对学生说,你们注意啊!人才是这样难得,从历史上舜与武王的事例看,可不就是吗?“唐虞之际”,尧舜禹三代以下一直到周朝,这千把年的历史,“于斯为盛”,到周朝开国的时候,是人才鼎盛的时期,也只有八九个人而已。周朝连续八百年的治权,文化优秀,一切文化建设鼎盛。但是也只有十个人把这个文化的根基打下来,而这十个人当中,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只有九人。但在周武王的前期,整个的天下,三分有其二,占了一半以上,还不轻易谈革命,仍然执诸侯之礼,这是真正的政治道德。

这个历史哲学,孔子讲的是“才难”。我们知道清代乾隆以后,嘉庆年间有个怪人龚定庵。今天我们讲中国思想,近一百多年来,受他的影响很大,康有为、梁启超等等,都受了他的影响。他才气非常高,文章也非常好,而且那个时候他留意了国防。外蒙古、满洲边疆,他都去了,而且他认为中国问题的发生,都是边疆问题。事实上边疆有漏洞,西北陆上有俄国,东面隔海有日本,将来一定出大问题,他也狂得很,作了一篇文章,也讲“才难”。当时他说天下将要大乱,因为没有人才,他在文章中骂得很厉害,他说“朝无才相、巷无才偷、泽无才盗。”连有才的小人都没有了,所以他感叹这个时代人才完了,过不了多少年,天下要大乱了,果然不出半个世纪,洪秀全出来造反,紧接着,内忧外患接连而来,被他说中了。这就是说兴衰治乱之机,社会安宁的重心在人才。

不过龚定庵是怪人,不足以提倡。他怪,出个儿子更怪,他儿子后来别号叫龚半伦,在五伦里不认父亲。他更狂,读父亲的文章时,把他父亲龚定庵的神主牌放在一边,手里拿一支棒子,读到他认为不对的地方,就敲打一下神主牌,斥道:“你又错了!”这就是龚半伦,人伦逆子中的怪物。

前面一节我们提过,孔子的文化思想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所谓祖述的祖,就是自古相承的一惯传统,孔子是承继尧、舜、禹这个一贯的思想。宪章的内涵包括礼法、政治制度、社会礼仪、文化精神等等。中国文化中的这些宪章精神都由文王、武王时代确立了牢固的基础。老实说,我们现在留下来的中国文化的真精神,都是周代文化的精神,也就是孔子所弘扬的儒家思想。前面从尧、舜而讲到周代,现在最后的结论讲到禹。

民主乎?专制乎?相关文章

  • 苏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50章 - - 姓氏:苏姓氏祖宗:昆吾姓氏起源:根据《元和姓纂》上记载,苏姓家族是颛顼祝融氏的后代,陆终生儿子昆吾,被封于苏,就是邺西苏城。而根据《苏洵族谱·后录》的记载,苏氏先祖出于高...
  • 动静》原文翻译 - - 《六韬》虎韬 - -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之军相当,两陈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陈不固,后陈欲走,前陈数顾;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
  • 贵德》原文翻译 - - 《说苑》前10卷 - -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 惟恐其不至于大也。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传曰:自陕以东者周公主 之,自陜以西者...
  • 禀叔父母·托人带银两归家》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 - - 侄国藩跪禀  叔父母大人福安,九月初十日,接到四弟九弟季弟等信,系八月中在省城所发者,知祖大人之病,又得稍减,九弟得补廪,不胜欣幸!前劳辛垓廉访,八月十一出京,侄寄去衣包一个,计衣十...
  •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 - 四位老弟足下:  九弟行程,计此时可以到家;自任邱发信之后,至今未接到第二封信,不胜悬悬!不知道上有甚艰险否?四弟六弟院试,计此时应有信,而折差久不见来,实深悬望!  予身体较六弟在...
  • 五 微》原文翻译 - - 《声律启蒙》上卷 - -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
  • 东平州牧相尸遇鬼》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友朱伟度太守(祖骏)之权知东平州也,颇有能名。一日,赴乡间相一老媪尸,冒雪前往。伟度向有喘病,又饥寒半日,及回署,气息奄奄,面无人色。伟度之妻捧姜汤进之,甫啜数口,陡然大吐,喷及其妻...
  • 盖棺成定论》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公冶长 - - 本篇这一节之前,都是讲学生的故事。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节开始讲到孔子对于当时及其前后时代人物的评论。这个人物的评论,包括了...
  • 赵城虎》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赵城妪,年七十余,止一子。一日入山,为虎所噬。妪悲痛,几不欲活,号啼而诉之宰。宰笑曰:“虎何可以官法制之乎?”妪愈号啕,不能制之。宰叱之亦不畏惧,又怜其老,不忍加以威怒,遂...
  • 虞书·皋陶谟》原文翻译 - - 《尚书》虞书 - -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
  • 望烟囱》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僧道部 - - 望烟囱 富人才当饮啖,闲汉毕集。因问曰:“我这里每到饭熟,列位便来,就一刻也不差,却是何故?”诸闲汉曰:“遥望烟囱内烟出,即知做饭,熄则熟矣,如何得错。”富人...
  •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原文翻译 - - 《金刚经》金刚经全文译文 - -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 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 欧阳修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欧阳修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
  • 李迪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李迪字复古,先世为赵郡人,后来移住幽州。曾祖父李在钦,为躲避五代战乱,又移住濮州。李迪深厚稳重有才学,曾经携带他所写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并说:“李迪是辅...
  • 高季兴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200章 - -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人。本名季昌,到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后,为回避庄宗的庙讳“庄”而改“昌”名为“兴”。小时在汴州商人李七郎家中做事,梁太...
  • 封回传》原文翻译 - - 《魏书》50章 - - 封回的生父封鉴,是慕容日韦的太尉封弈的后人。封回,皇兴初年为中书学生。承袭养父的爵位为富城子,后被授任为太子家令。世宗即位以后,任命封回执掌华州政务。封回在华州鞭打了中...
  • 蔡邕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00章 - - ◆蔡邕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县人。六世祖蔡勋,好黄帝老子之术,平帝时为眉阝县令。 王莽篡位初年,任命他为厌戎连率。蔡勋对着官印仰天叹息说“:我是汉朝的官吏,死也不能失正道...
  • 卫人迎新妇》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三十二 宋卫(卫人迎新妇) 【提要】这是《战国策》中少有的写普通老百姓言语问题的篇章。话语的价值不在修辞的华美上,而贵在说得恰到时候。有些人为进一句言而等...
  • 吕岩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五十六 卷856_1 《呈钟离云房》吕岩 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 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 卷856_2 《献郑思远施真人二仙》吕岩 万劫千生到此生,此生身始...
  • 杜荀鹤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九十一 卷691_1 《春宫怨(一作周朴诗)》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卷691_2 《访道者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