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述而 > 南面王不易也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述而南面王不易也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南面王不易也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述而更新时间:2018-07-23
讲了孔子内心的修养,和教育弟子以及他自己生活的情况,给我们一个榜样以后,下面就提出问题了。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孔子周游列国时,各国都排斥孔子,生怕他有意夺取政权,唯有在卫国的时候,卫灵公、南子、一般大臣,都对孔子很好,尊敬他,照顾他。所以当时大家都怀疑他,甚至孔子自己的弟子,听了太多的谣言,也起怀疑,像冉有,有一天就说,我们老师真想做卫国的国君吗?当然,他不是不赞成,老师真干了,他也会上来帮忙的。子贡听了便说,好!我去问他。这时孔子受的谣言大概很大,所以子贡也不先下断语,只说“将”要去问老师。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一门很高的艺术,子贡问话的高明该学一学。他绝没有一进去就:“报告!老师,你要不要当国君?”他受过愤启悱发的教育,真是一个大外交官,说话非常漂亮,绝不问正题。他问孔子,老师,你看伯夷叔齐是什么样子的人?孔子说,那是了不起的,古代的贤人啊!子贡说,老师!他们两人,为了信守仁道的节操,不肯当国君,在首阳山饭都不吃,饿死了,你看他们到最后,会不会埋怨?后悔不后悔?孔子说他不会埋怨的。立定了志向,为达到最高道德的目标,宁愿饿死,求仁得仁,有什么可埋怨的?子贡听到这里,不需要再问老师想不想当国君,马上就出来了。对冉有说,老弟你放心,我们的老师不会做这种闲事。子贡问了当皇帝的话没有?他没有问。但问到了正题没有?绝对问到了。这就是值得效法的谈话艺术。

讲到这里,下面就刚好把孔子自己的一段感叹接上去,作为解释,恰到好处。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而且在文学境界上,写得最美。孔子说,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人生的快乐无穷!舒服得很!就是说一个人要修养到家,先能够不受外界物质环境的诱惑,进一步摆脱了虚荣的惑乱,乃至于皇帝送上来给你当,先得看清楚应不应该当。有了这个修养,才可以看到孔子学问修养的境界。人生的大乐,自己有自己的乐趣,并不需要靠物质,不需要虚伪的荣耀。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择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贵是非常可耻的事。孔子说,这种富贵,对他来说等于浮云一样。孔子把这种富与贵比作浮云,比得妙极了。并不是如后世认为像天上的云,看都不要看一下。唐诗宋词,作流水浮云的作品太多了。在孔子当时,很少用到。我们要注意到,天上的浮云是一下子聚在一起,一下子散了,连影子都没有。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只在得意时看到功名富贵如云一样集在一起,可是没有想到接着就会散去。所以人生一切都是浮云,聚散不定,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虚荣的惑乱,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

在这里,又插进孔子的一段话。孔子这里几段话,在什么年龄说的,无法考证,不过弟子们编这部书,把他的观念连贯起来,编得非常妙,成一整体,所以下面就是说,孔子的目的在于学问。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根据这个话看起来,孔子总是在四十多岁,至多四十九岁说的。他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以后学《易经》——《易经》是古代的文化——把《易经》搞通了,人生就没有大过了。“大过”也是《易经》六十四卦中一个卦名。从这个观点来看,人生自己晓得真要求学问,大概都在这个阶段,根据现代医学,人类智慧发展得最成熟的时候,是五十岁开始,到六十岁这个阶段,因此也证明蘧伯玉:“吾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的话了。人多活一年,反省就多一年。人能知道过去的错处就是了不起,所以孔子说这几句话,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在这阶段中,头脑最成熟,真有资格求学问。下面就讲孔子的学问,除了《易经》以外,就是雅言,这是说孔子平常不乱说话的,他讲话都是很高雅的,有所根据的。难道孔子土话都不讲吗?吃饭一定说:“饮食哉!饮食哉!”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孔子讲的话,都有学问的根据,根据什么呢?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中国传统的文化,《诗经》、《书经》、《礼记》等等都是雅言,是上古文化的中心。也就是说他的思想言行,都是有根据的,足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

记载了孔子这些事情,归纳起来,下面就另起一段: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好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他喜欢龙。在宫廷里到处画的雕的都是龙,结果感动了真龙来现身,却因此把他吓死了。所以当时子张就曾经说过,他不是爱的真龙,而是爱的像龙一样的东西。而后人把这个故事,当作浮华不实的比喻。叶公有一天问子路,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答复他。子路的不答复,非常高明,因为站在子路的立场,他实在不便说什么。同时孔子这样伟大的人,真的教人不知从何说起,就是说了,叶公也未必能了解孔子。但是,叶公走了以后,子路就进去报告老师,孔子说你何不告诉他,我是一个为了发愤求学问,常常穷得没饭吃,连自己肚子饿了,都无所感觉,而忘了人是必须吃饭的那种人;当学问上有所获益,就快乐得忘记了忧愁,根本忽略了衰老的威胁。

孔子这种为学的精神,也是我们要效法的地方。孔子的人生修养,是永远年轻的,所以他的学问道德,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远是进步的,随时有新的境界。

南面王不易也相关文章

  • 致诸弟·无时不想回家省亲》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 - 澄侯子植季洪足下:  正月十一日发一家信,是日子极不闲,又见温甫在外未归,心中懊恼;故仅写信与诸弟,未尝为书禀堂上大人,不知此书近已接到否?  温弟自去岁以来,时存牢骚抑郁之气,太...
  • 权阉肆,寇如林①。至闯王,神器焚②。清太祖,膺景命③。靖四方,克大定④。》原文翻译 - - 《三字经》80节 - - [原文]权阉肆,寇如林①。至闯王,神器焚②。清太祖,膺景命③。靖四方,克大定④。  [注释]  ①阉:太监。权阉:指掌了大权的宦官。 肆:为所欲为。 寇:污称农民起义军。  ②闯王:即明...
  • 归心第十六》原文翻译 - - 《颜氏家训》下卷 - - 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世归心,勿轻慢也。其问妙旨,具诸经论,不复于此,少能赞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略重劝诱尔。原夫四尘五荫,剖析形有;六舟三驾,运载群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 才智惠,岂徒...
  • 赏爵》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九 - - 郁离子与艾大夫偕谋盗,士有俘盗以请赏者,予之金,不愿而请爵。大夫不可,郁离子请予之。大夫曰:“爵王章也,弗可滥也。”郁离子曰:“大夫之言是也。然吾尝观于圃人矣,...
  • 招安》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八 - - 郁离子曰:“劝天下之作乱者,其招安之说乎。非士师而杀人,谓之贼;非其财而取诸人,谓之盗。盗贼之诛,于法无宥。秦以苛政罔民,汉王人关尽除之,而约三章焉:杀人、伤人及盗而已。秦...
  • 采药》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三 - - 豢龙先生采药于山,有老父坐石上,揖之不起。豢龙先生拱而立。倾之,老父仰而嘘,俯而凝其神,玉如也,颔而笑曰:“子欲采药乎?余亦采药者也。今子虽采药而未知药也。知药莫若我。&rd...
  • 卷二》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上卷 - - 又南入葱岭山,又从葱岭出而东北流。  河水重源有三,非惟二也。一源西出捐毒之国葱岭之上。西去休循二百余里,皆故塞种也。南属葱岭,高千里。《西河旧事》曰:葱岭在敦煌西八千里...
  • 第七章》原文翻译 - - 《中庸》目录 - -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密意 馆春困发幽情》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宝玉养过了三十三天之后,不但身体强壮,亦且连脸上疮痕平服,仍回大观园内去。这也不在话下。且说近日宝玉病的时节,贾芸带着家下小厮坐更看守,昼夜在这里。那红玉同众丫鬟也在...
  • 第十八回 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宝玉来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
  • 刺骄》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朴子曰:生乎世贵之门, 居乎热烈之势, 率多不与骄期而骄自来矣. 非夫超群之器, 不辩於免盈溢之过也. 盖劳谦虚己, 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 则去之者多;附之者众, 则安之徽也;...
  • 清鉴》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朴子曰;咸谓勇力绝伦者, 则上将之器;洽闻治乱者, 则三九之才也. 然张飞关羽万人之敌, 而皆丧元辱主, 授首非所;孔融边让文学邈俗, 而并不达治务, 所在败绩. 邓禹马援田间...
  • 宣公·宣公元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50章 - -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六月,齐人取济西田。秋,邾子来朝...
  • 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二十六》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乃蛮台,木华黎五世孙。曾祖曰孛鲁;祖曰阿礼吉失,追封莒王,谥忠惠;父曰忽速忽尔,嗣国王,追封蓟王。乃蛮台身长七尺,挚静有威,性明果善断,射能贯札。大德五年,奉命征海都、朵哇,以功赐貂裘...
  • 崔沂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崔沂,唐宣宗大中年间宰相魏公崔铉的幼子,兄崔沆,僖宗广明初年也是宰相。崔沂进士及第,历任监察、补阙。昭宗时,升到员外郎、知制诰。生性刚直守道,但文采不很优美,曾和同舍的颜荛、...
  • 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古之善治其国而爱养斯民者,必立经常简易之法,使上爱物以养其下,下勉力以事其上,上足而下不困。故量人之力而授之田,量地之产而取以给公上,量其入而出之以为用度之数。是三者常相须...
  • 列传第九》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屈突通(子寿 少子诠 诠子仲翔) 任瑰 丘和(子行恭 行恭子神勣)许绍(孙力士 力士子钦寂 钦明 绍次子智仁 少子圉师) 李袭志(弟袭誉 子怀亻严) 姜謩(子行本 行本子简 简子...
  • 沈光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沈光字总持,吴兴人。 父亲沈君道,陈国吏部侍郎。 陈国灭亡后,家住长安。 皇太子杨勇署他为学士。 后任汉王杨谅的府掾。 杨谅失败后,他被除名为民。 沈光小时就骁勇...
  • 卫气行》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卫气行第七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
  • 无可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一十四 卷814_1 《奉和裴舍人春日杜城旧事》无可 早晚辞纶綍,观农下杜西。 草新池似镜,麦暖土如泥。 鹓鹭依川宿,骅骝向野嘶。 春来诗更苦,松韵亦含凄。 卷814_2 《酬厉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