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述而 > 祈祷是求救的信号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述而祈祷是求救的信号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祈祷是求救的信号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述而更新时间:2018-07-23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有一次孔子生病,大概病得很严重,以现代情况来说,大概医生都束手无策了。于是学生们急了,尤其是性情急躁的子路更慌了,主张请一个画符的、念咒的来拜拜;或者请一个神父、牧师来祈祷;找一个和尚来念经。这就牵涉到宗教,向神只去求救。“子曰:有诸?”一个问号。孔子说,子路!有这回事吗?有可能吗?意思是说,人病重了,在菩萨面前,或上帝面前一跪,说菩萨啊!上帝啊!他给我长命吧!再活两年吧!我还有些帐没讨,再过两年就可以讨好帐,再慢慢去。这样可以吗?小说上写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师老无功,知道自己快死了,拜北斗星。(这是小说上写的,历史上实际没有这回事,如果真有这回事,诸葛亮就不叫诸葛亮,要改名诸葛暗了。但道家有此说法:北斗,统称北极星。北极星和南极星,掌管人的生死。后来民间传说的南极仙翁,他的形像成为庆贺长寿的象征。而道家的说法,南极仙翁是管寿的、管生的;北斗星君,是管死的;所以欲求不死,要用道家的方法拜北斗。是另有一套的,包括画符、念咒、点灯等等。)结果还是死了。这是小说写的,不去管它。但这一节《论语》告诉了我们,孔子对于鬼神之事,形而上的东西,并不是反对。前面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鬼神有没有存在,他没有讨论。因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谈到超现实世界,有没有另一世界存在,这是东西文化五千年来,到现在为止,哲学、宗教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说这些不科学,科学并不是万能,现在科学正要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而还没有找到。不要以为科学解决了问题,事实上问题还没有解决。像爱因斯坦这样一位伟大的人,可惜死得太快了一点。他想把生命升华,变成为四度空间(FourDimensionalSpace或称四次空间,或四个因次空间)。那时人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可以有神通,可以不靠机器而在空中飞行。他有这个理想,没完成就死了。他到快要死的时候,感觉宇宙的生命后面还有一个东西。什么东西呢?当然不是唯物思想的。他是搞物理的,科学家都是朝唯物方面的路子去探讨。结果他认为不是属于唯物方面的,而是另外的东西,可是不知道是什么。所以他没办法,只好去信上帝。因为这一个力量他没有研究出来,是个东西但不可知,还不如信上帝,精神先得到保障,先得到安慰。形而上是不是有个东西?生命是否在一个躯体里死了以后可以再生、再来?这都是人类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所以人类文化不要自吹了,站在哲学立场看人类文化是非常幼稚的,连自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

人从儿童到少年,幻想最多。对一个茶杯可以看上几个小时;对一堆泥士、一块破瓦片会觉得很好玩,大感兴趣;堆城筑池,可以玩一整天。后来加上知识的教育,到了二十岁前后,又进入另一个阶段,作学问、作事业的理想基础,就在这个时候打的。看历史上的大政治家、英雄、文学家等等,一切成功的人,基础都在这时候奠定的。如果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打好基础而后来能够成功的,不是绝对没有,但例子太少。三十岁到四十岁,并没有什么创见,只是将十几到二十几岁之间的理想付诸实施,化成事实。历史上成功的人物,几乎三十几岁就成功了,尤其是领导或统治方面的人物,更少例外。汉高祖年纪是大一点,但也只四十几岁,没有超过五十岁就成功了。他统一天下只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其他的人作学问也都是如此。当然年老才成功的,不是没有,但少得很。到了五十六十不过空留回忆。所以遇到老年人,要准备一番心情去光听他讲过去:“我当年如何如何”,今天讲了,明天见到还是这样讲,可以讲几千百次。但告诉他现在的事情,他会马上忘记。所以人的学问,一切的见解,都不超离年轻时的模型,尤其以科学为然。现在的科学家,超过三十五岁以后,就很少有科学上新的发现了。有新发现的都是年轻人。而学问思想到五六十岁成熟的时候,人就凋谢了。我前面也说过,人类古今中外的文化,都是二十几岁的文化。就是继往开来,永远是年轻的,永远是没有成熟的。

所以中西文化,宗教也好、哲学也好、科学也好,对最后的结论,都未曾获得。生命究竟从哪里来?生命的价值究竟在哪里?都没有结论。像前天和年轻同学谈到,我最近看了丁中江先生的北洋军阀史,把近代几十年来的事故,引用第一手资料记述。我对每一文献都没放过,但看了以后就有一个感想:“人究竟为了什么?”这又是还没有答案的哲学老问题。当然我们可以假定很多答案,但这些答案只是人为的、主观的,并不是哲学的正确答案。所以有无鬼神,我们不知道,这个问题暂时保留。

但是我们看孔子的态度,他对这个问题是明白的。当他病了,药物无效的时候,子路说,求神吧!去祷告一下吧!孔子听了问子路,真有这回事吗?孔子这话说得很妙。他当然懂得,不过他是问子路“有这回事吗?”而不是说“你相信吗?”子路经孔子一问,表示学问很有根据,于是搬出考古学,他说,有啊!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这“诔”是中国文化中的祭文,历代帝王的诔文就是。子路说,古代的诔文说了,人应该去祷告天地、上下各种神只。孔子说,如果是这样,那我天天都在祷告,而且祷告了很久,还照样生病。这节文字,作进一步研究,就可以看出来,孔子的意思,所谓祷告是一种诚敬的心情,所谓天人合一,出于诚与敬的精神,作学问修养,随时随地都应该诚敬。《大学》所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诚敬修养要做到我们中国文化所说的“不亏暗室”。孔子就是说自己天天做到这样,等于与鬼神相通,就是这个道理,这是第一点。

第二,普通的人,到了急难的时候,就去求神、拜佛、向上帝祷告。所谓:“垂老投僧,临时抱佛。”这就说人平日自以为很伟大,但一遇到大困难,或极度危险,就感觉到自己非常渺小无助,完全丧失自信心——“天呀!神呀!你要救我呀!”倘使这时仍能保持一分自信心,就需要高度的修养。这里我们说到历史上一个人,大家都知道的朱舜水,明亡以后,他流亡到日本去,本想向日本求救兵企图复国的。船航行太平洋中,遇到大台风,全船的人都喊救命,朱舜水端坐船中不动。据说当时船上的人都看到海上有两盏红灯,对着船来。古代的迷信,说这是海神来接的讯号,全船的人都将会死亡,所有的船员都跪下了。朱舜水就问:“真有这回事吗?有没有其他挽救的办法?”船员说除非是有道的人跪下来求,或者还有希望。朱舜水说,他们拿纸笔来,我烧一张符下去,大概就可以退掉。朱舜水是道地的儒家,哪里会画符搞道家的东西,这不奇怪吗?结果他在纸上写了一个“敬”字。烧了以后,台风停了,船也稳了,风气浪静就到了日本。你说朱舜水这一套有本事吧!简直比诸葛亮更厉害,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岂不应该带兵打仗,将明朝复国了?这件事绝对有,但若深入研究,那就成为另外一门学问了。现在的科学叫做精神学,又叫灵魂学。精神与灵魂的解析,人的精神力量与宇宙是否相通,这是另一个问题。

第三,中国民间的谚语:“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一般人都是这样,像许多人交朋友,平时不去探访,有患难,或要借钱的时候才去,所以孔子对子路说,算了吧!老弟,如果这样,我天天都在祷告中。换言之,鬼神的事,和生命的道理,都不是这样简单的。

祈祷是求救的信号相关文章

  • 穆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姓氏:穆姓氏祖宗:与夷姓氏起源:出自子姓,以谥号命姓。“穆”是古代帝王诸侯死后的谥号,是布德执义,中情见貌”的意思(贤良、和气之意)。春秋时,宋国有国君宋宣王,他死...
  • 奇术僧》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 - 有僧游交河苏吏部次公家,善幻术,出奇不穷,云与吕道士同师,尝抟泥为豕,咒之渐蠕动,再咒之忽作声,再咒之跃而起矣。因付庖屠以供客,味不甚美。食讫,客皆作呕逆,所吐皆泥也。有一士因雨留...
  • 秋夜》原文翻译 - - 《野草》上部 - -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红玉心神恍惚,情思缠绵,忽朦胧睡去,遇见贾芸要拉他,却回身一跑,被门槛绊了一跤,吓醒过来,方知是梦。因此翻来覆去,一夜无眠。至次日天明,方才起来,就有几个丫头子来会他去打扫房子...
  • 胜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六卷 - - 【解析】本篇以《胜战》为题,乃继《佚战》之后,进一步阐述胜仗之后如何防止产生骄惰情绪的问题。它认为,在对敌作战中,如果打了胜仗,不可产生骄惰情绪,而应当日夜加强战备以防敌人...
  • 读破句》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谬误部 - - 读破句 庸师惯读破句,又念白字。一日训徒,教《大学序》,念云:“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主人知觉,怒而逐之。复被一荫官延请入幕,官不识律令,每事询之馆师。一...
  • 杨韶父、史深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杨韶父 伊州三台令 水村月淡云低。为爱寒香晚吹。瘦马立多时。是谁家、茅舍竹篱。 三三两两芳蕤。未放琼铺雪堆。只这一些儿。胜东凤、千枝万枝。 如梦今 凉月薄阴犹殢。红...
  • 晋纪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永和十一年(乙卯、355)》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晋纪二十二晋穆帝永和十一年(乙卯,公元355年)   [1]春,正月,故仇池公杨毅弟宋奴使其姑子梁式王刺杀杨初;初子国诛式王及宋奴,自立为仇池公。桓温 表国为镇北将军、秦州刺史。 ...
  • 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周起元,字仲先,海澄人。万历二十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知浮梁、南昌,以廉惠称。   行取入都,注湖广道御史。方候命,值京察。御史刘国缙疑郑继芳假书出起元及李邦华、李...
  • 卷二百十·列传第九十八》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桑乔,字子木,江都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十四年冬,由主事改御史,出按山西。所部频寇躏,乔奏请尽蠲徭赋,厚恤死者家。参将叶宗等将万人至荆家庄,陷贼伏中,大溃,贼遂深入。天城、阳和两月...
  • 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六》原文翻译 - - 《明史》200章 - - 黄宗载,一名垕,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累迁司正。   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
  • 志第六十六·兵二卫所》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太祖下集庆路为吴王,罢诸翼统军元帅,置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革诸将...
  • 列传第九十五》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刘玄佐,本名洽,滑州匡城人也。少倜傥,不理生业;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大历中,为永平军衙将。李灵曜据汴州,洽将兵乘其无备,径入宋州,遂诏以州隶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奏...
  • 列传第七十一》原文翻译 - - 《北史》100章 - - 文苑 温子升 荀济 祖鸿勋 李广 樊逊 荀士逊 王褒 庾信 颜之推(弟之仪) 虞世基 柳 许善心 李文博 明克让 刘臻 诸葛颍 王贞 虞绰 王胄 庾自直 潘徽(常德志) 尹式 刘善经 祖...
  • 宋前废帝本纪》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前废帝名叫刘子业,小字法师,是孝武帝的长子。元嘉二十六年(449)正月十七日生。当初孝武帝镇守寻陽,前废帝留在都城。元嘉三十年,孝武帝入京讨伐逆臣元凶劭,元凶劭把前废帝囚禁在...
  • 西域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50章 - - 【原文】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 、陽关,西则限以葱岭。其南山,东...
  • 张仪逐惠施于魏》原文翻译 - - 《战国策》9至16卷 - - 《战国策》卷十六 楚策三(张仪逐惠施于魏) 【提要】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很复杂,我们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必须先要明白谁跟谁关系好、谁跟谁关系恶劣,然后非常妥帖的处理人际事务...
  • 杂辞古诗招手令》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七十九 卷879_1 《招手令》 亚其虎膺,曲其松根。 以蹲鸱间虎膺之下, 以钩戟差玉柱之旁。 潜虬阔玉柱三分,奇兵阔潜虬一寸。 死其三洛,生其五峰。 卷879_2 《打令口号》 送...
  • 刘希夷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八十二   卷82_1 「将军行」刘希夷   将军辟辕门,耿介当风立。诸将欲言事,逡巡不敢入。   剑气射云天,鼓声振原隰。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   弯弓从此...
  • 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芍药 释名 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