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学而 > 诗的人生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学而诗的人生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诗的人生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学而更新时间:2018-07-23
不过这句话研究起来有一个问题,是诗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在文学的境界上,有一个演变发展的程序,大体的情形,是所谓汉文、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到了清朝,我认为是对联,尤其像中兴名将曾国藩、左宗棠这班人把对联发展到了最高点。我们中国几千年文学形态的演变,大概是如此。

今天中午有位学者,谈到很多人写作的东西,他说过去看了一些作品,马马虎虎过得去,还不注意。现在看一些作品可难了。他这话是真的。有些人有文学家的天才,随便写几句,从笔调上一看,就知道他在文学上一定会有成就;也有的人力学一辈子,也不能变成文学家。虽然写文章写得蛮好,但是他到不了那个程度,怎么下工夫都无法突破他们自己的那一个极限,他的文章始终只是一个科学家的文章。所以看科学的书,没有办法看得有趣味。我曾经对学生说,你教化学的,如配合文学手法来教,会比较成功。科学本身很枯燥,所以最好把它讲得有趣味,比如对一个公式,先不要讲公式,讲别的有趣的;最后再说明这个有趣的事,跟某一公式的原理是一样的,听的人就可以贯通。结果有几个学生用这个方法教,的确很成功。但现在中国文学正在剧变当中,还找不出一个法则来。

至于诗,过去我们读书,没有人不是在小学(不是现代的小学)就开始学诗的。每一个人都会作诗,不过是不是一个诗人,是另一个问题。有人问为什么我们对诗的教育这样重视,这是个大问题。下面第二篇《为政》里就有一个要点,说明这个道理。一般人通常认为,作诗就是无病呻吟,变成诗匠。从前也有人打趣这种诗,所谓“关门闭户掩柴扉”,关门就是闭户,闭户也是关门,掩柴扉还是关门。平仄很对,韵脚也对,但是把它凑拢来,一点道理都没有。这就是无病呻吟,这样的文学,实在有问题,都变成“关门闭户掩柴扉”了。过去还有一个笑话,在几十年前,有一种所谓“厕所文学”。在江南一带,像茶馆等公共场所的墙上,乱七八糟的字句,写得很多。这些字句,无以名之,有人就称它为“厕所文学”。有人看了这些文字,实在看不下去了,也写了一首诗,这首诗也代表了中国文化中文学的末流。原句是:“从来未识诗人面,今识诗人丈八长,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这是当时批评“厕所文学”的滑稽之作,像这类衰败的情形,我们现在看来很平常,但当时却很严重。所以当年国父不得不提倡革命。那时文学、文化的问题,是非常严重。那些无病呻吟的诗,衰败的东西太多了!像这一类含义的笑话,实在太多。所以后来“五四运动”的时候,要打倒旧文化,固然打错了,可是这个错误的实在,也不能完全由当时动手打的人担负起来。这个错误是在那个时代,历史的包袱给他们的压力而造成的。

这里孔子对子贡说的话,点出了“诗”的道理是什么,作诗学诗的人,并不光是想当一个诗人,否则当诗人就要被骂“如何放屁在高墙”。所以诗的目的,并不是专搞文学,其中所含的道理非常重要。关于诗的文化,孔子在下一篇说了,在这里他告诉子贡,读了诗,并不是教你变成一个酸溜溜的书呆子,一定要“告诸往而知来者”。岂但作诗,我们读历史也是一样,我们为什么读历史?现在大学里的历史系、历史研究所的研读历史,虽然拿到好成绩,但对作人做事,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中国人过去读历史,主张要学以致用,它的精神就是“告诸往而知来者”,懂了过去就要知道未来,这也就是诗的精神。

到了最后,是这一篇的结论了。大家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的开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看这一篇文章又是怎么作结论?恰恰好头尾相顾。最后一句怎么说呢?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是《学而》这一篇的精神所系。他说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就归结了那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大概人们都有的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往往我们说错一句话,脸红了;但三秒钟以后,脸不红了,自己马上在心里头找出很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完全对,再过个把钟头,越看自己越对。人,就是这样,所以人总怪人家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个问题,就不去考虑了。所以《学而》这一篇的宗旨,最后的一点,以本篇第一节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重点。这个结论的重点就是你为什么在心中怨恨?不要怕人家不了解你,最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别人。于是这一篇作学问的目的,到这里得到结论,整个结束。

诗的人生相关文章

  • 说难》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前30章 - -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 塾师愧于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故城刁飞万言,一村有二塾师,雨后同步至土神祠,踞砌对谈,移时未去。祠前地净如掌,忽见坌起似字迹,共起视之,则泥土杖画十六字曰:不趁凉爽,自课生徒,溷入书馆,不亦愧乎。盖祠无居人,狐据其...
  • 冥官》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胡牧亭侍御言,其乡有生为冥官者,述冥司事甚悉,不能尽忆,大略与传记所载同。惟言六道轮回,不烦遣送,皆各随平生之善恶,如水之流湿,火之就燥,气类相感,自得本途。语殊有理,从来论鬼者未道...
  • 卷十》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上卷 - -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漳水出鹿谷山,与发鸠连麓而在南。《淮南子》谓之发苞山,故异名互见也。左则阳泉水注之,右则伞盖水入焉。三源同出一山,但以南北为别耳。东过其县南,又...
  • 卷一》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上卷 - - 仑墟在西北,三成为昆仑丘。《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  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禹本纪》与此同。高...
  • 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原文翻译 - - 《孟子》梁惠王章句 - -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
  • 雅量》原文翻译 - - 《世说新语》一卷 - - 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
  • 朋友之义》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朋友之义甚重。天下之达道五: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而至朋友之交。故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天下俗薄,而朋友道绝”见于《诗》:“不信乎朋友,弗获乎...
  • 王琪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王琪 定风波 把酒花前欲问天。春来秋去苦茫然。风雨满枝花满地。何事。却教纤草占流年。 试把钿筝重促柱。无绪。酒阑清泪滴朱弦。赖有玉人相顾好。轻笑。却疑春色在婵娟。 ...
  • 宋纪八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八年(辛卯、451)》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00章 - - 宋纪八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辛卯,公元451年)   [1]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缘江 举火;太子左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
  • 晋纪二十五 太宗简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371)》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晋纪二十五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辛未,公元371年)   [1]春,正月,袁瑾、朱辅求救于秦,秦王坚以瑾为扬州刺史,辅为交 州刺史,遣武卫将军武都王鉴、前将军张蚝帅步骑二万救之。大司马温...
  • 萧希甫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萧希甫,宋州人。少年中进士,任梁朝开封尹袁象先的文书。袁象先当青州节度使时,任萧希甫为巡官,萧希甫不高兴,于是离开母亲妻子,改姓换名,流亡到镇州,自称是青州掌书记,进见王..。王.....
  •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民心可疏导不可左右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②。然明谓子产曰③:“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④,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
  •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原文翻译 - - 《三国志》50章 - - (吕布传、张邈传、臧洪传) 吕布传,(附张邈、陈登传)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他以骁勇善战在并州任职。刺史丁原兼任骑都尉之职后,驻守在河内,任命吕布为主簿,非常器重他。 汉灵帝...
  • 儒林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50章 - - 【原文】 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衷圣德遭季世,...
  • 海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海论第三十三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
  • 元稹古诗代表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一十一 卷411_1 《杏园(此后并校书郎已前诗)》元稹 浩浩长安车马尘,狂风吹送每年春。 门前本是虚空界,何事栽花误世人。 卷411_2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
  • 孟郊古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八十一 卷381_1 《吊国殇》孟郊 徒言人最灵,白骨乱纵横。 如何当春死,不及群草生。 尧舜宰乾坤,器农不器兵。 秦汉盗山岳,铸杀不铸耕。 天地莫生金,生金人竞争。 卷381_2 ...
  •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附子 释名 其母名曰乌头。 气味 辛、温、有大毒。 主治 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
  • 蜣螂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蜣螂 释名 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 气味 气味咸、寒、有毒。 主治 1、小儿惊风(不拘急、慢均适用)。用蜣螂一枚捣烂,加水一小碗,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渣,饮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