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季氏 > 先知的预言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季氏先知的预言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先知的预言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季氏更新时间:2018-07-23
接下来是孔子历史哲学的观点。也是中国政治哲学思想一贯的名言: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这两节和前面整个是连接的。也可以看出来,春秋战国历史的演变,是社会的演变史,也是政治演变史的资料和原则,不要轻易放过了。研究起来,有很多道理。根据这些道理,把资料找来,用白话文可以写十几万字,又可以拿学位了。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里“天下”两字,和刚才讲到“社稷”两字的意义,是代表全中国整个国家。时代安定,国家上了轨道,不论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军事等等,中央政府可以事权专一。当时代变了,政权有了问题,地方的势力起来了,不管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等,中央政府没有办法贯彻命令,由地方势力揽权。用唐代的历史来说,就是藩镇专擅,外藩权力膨胀;以现代史来说,就是军阀的割据专权,妨碍了国家民族的建设进步许多年。

讲到这里,想到中国过去历史上,大家都知道有几种祸乱,是相当厉害的。除藩镇之祸外,有宦官当政、外戚揽权,以及女祸为害。如汉朝、明朝受宦官的影响很大,许多大臣都难得见到皇帝,一切大权操在宦官手里。外戚之患,为皇后娘家人专权。女祸,例如武则天算一个,汉高祖的吕后也算一个,清末的慈禧太后也算一个。历史上其他不成气候的还有,不去说它。历史上这几个因素,差不多轮流在转,几乎在每一变乱的时代,毛病都出在这几个因素上。但不要以为国家大事才有如此现象,其实每个阶层都有,任何人负了重责时,都会有这种可能。以一个公司来说,你是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分公司的经理就是你的藩镇;凡是左右亲近的人,就可能是宦官;至于外戚,更是每个人都有;再说女祸,今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生桃色问题,所谓绯闻案,此起彼落。不要以为这几个名词只是历史名称而已。我们要了解,任何文化思想不要被名词限住。时代不同,文字不同;“人”,则古今中外仍然是这个“人”。“人”的毛病,古人有,现在也有,将来也一定有。这个历史、这个世界是人形成的,人的所有毛病,是没有时空差别的。所以做主管也好,当老板也好,被这些东西包围,是必然的,这要注意。

所以孔子说,到了变乱时代,诸侯专权的时候,最多十世——三十年一世——也就是两三百年以内,这个历史没有不转变的。再下来更不对。春秋战国时代,齐桓公、晋文公这些霸主,都是地方藩镇势力,最多维持十世。等而下之像季家这样大夫专权的,顶多五世,一百多年而已,没有不变的。再下来由陪臣执国命,大臣们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主事的人才越来越差了,时代越来越衰微,数十年而已,顶多三世,没有不变的。

不过这个“世”字不要看得呆板,孟子有句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是活的事实,就是说一般人的起家:第一代辛苦创业;第二代尚能守成;第三代享受了;第四代花得差不多了;第五代忘了上代的辛苦,花光了;第六代又重新开始。所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到了第五代就断了。祖宗再有道德、再有好的修持,他的德性,遗留过不了五代。在教育上每代自己要知道进修,不进修就完了。再回到原文,天下有道的时候,政治的权力,就不会落在大夫的身上,中央政府一定能够贯彻他的权力,老百姓也不会有议论,过平安日子,不怨天,不尤人。孔子继续讲当时实例,他说古代分封的禄位,离开公室已五世了,政权旁落到大夫的手里已经有四代了。孔子所以告诉冉有、子路,依据历史演变的道理,三桓的子孙——就是季家三兄弟的问题,马上要出来了,不必等到出兵去打别人,本身就要垮了。

这一段从文字上看,好像不大重要,如果研究历史思想,就非常重要,这一段可作中国哲学史纲来看。是中国过去历史哲学的重要资料之一。中国的历史哲学是唯心史观,《易经》是最重要的一部研究资料,很早就有了。也可以说:我们中国文化讲历史哲学,是讲“变的史观”;不管你唯物也好,唯心也好,社会、人、时间、空间随时都在变;天下没有不变的事物。对于讲“变的历史哲学”,中国文化中最多了。现在孔子这些话,也就是讲“变的历史哲学”。了解了这变的哲学,才能把握时代的变。所以发挥起来,不只是历史哲学的一个大问题,也可以是政治哲学运用上一个大问题。

懂了真正的变,就晓得如何“适变”,不等到“变”来了以后才变,而先领导变。我常说第一等人是自己制造机会,领导了变;第二等人机会来的时候,把握了机会,如何去应变;第三等人失去机会,被动受变,随物化去了。

除此以外,这一节书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孔子的学问智慧,他的确是有先见之明。我们只要多多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再冷静地反省一下,他这些话,都是对历史社会演变史的预言,下的断语,一点都没有错;春秋以后的历史,正如他所说的演变之路。而且,以他这个原则看后来的历史,乃至将来,同样没有错。

先知的预言相关文章

  • 孟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孟姓氏祖宗:庆父姓氏起源: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开...
  • 人耶鬼耶》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族叔癐庵言,肃宁有塾师,讲程朱之学。一日有游僧乞食于塾外,木鱼琅琅,自辰逮午不肯息。塾师厌之,自出叱使去,且曰:尔本异端,愚民或受尔惑耳,此地皆圣贤之徒,尔何必作妄想!僧作礼曰:佛之流...
  • 七 阳》原文翻译 - - 《声律启蒙》下卷 - - 高对下,短对长,柳影对花香。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王。深院落,小池塘,晚眺对晨妆。绛霄唐帝殿,绿野晋公堂。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
  • 兄弟第三》原文翻译 - - 《颜氏家训》上卷 - -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 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
  • 星变奇验》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天文家每测象纬以占人事之吉凶,其法由来旧矣。西人则谓星行有一定之轨度,与人事毫不相涉。以是习西法者,但精测算,而不言占验。然见于史册者,数千年来治乱祸福,往往十验七八,其说有...
  • 种谷》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八 - - 罔与勿析土而农,耨不胜其草,罔并薙以焚之,禾灭而草生如初,勿两存焉。粟则化而为稂,稻化为稗,胥顾以馁。乃得诉于后稷曰:“谷之种非良。”问而言其故,后稷曰:“是女罪...
  • 病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下卷 - - 话说聘娘同四老爷睡着,梦见到杭州府的任,惊醒转来,窗子外已是天亮了,起来梳洗。陈木南也就起来。虔婆进房来问了姐夫的好。吃过点心,恰好金修义来,闹着要陈四老爷的喜酒。陈木南道...
  • 香玉》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劳山下清宫,耐冬高二丈,大数十围,牡丹高丈余,花时璀璨似锦。  胶州黄生舍读其中。一日自窗中见女郎,素衣掩映花间。心疑观中焉得此,趋出已遁去。自此屡见之。遂隐身丛树中以伺其...
  • 霍生》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文登霍生与严生少相狎,长相谑也,口给交御。惟恐不工。霍有邻妪,曾与严妻导产,偶与霍妇语,言其私处有两赘疣,妇以告霍。霍与同党者谋,窥严将至,故窃语云:“某妻与我最昵。”...
  • 金陵女子》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沂水居民赵某,以故自城中归,见女子白衣哭路侧,甚哀。睨之,美;悦之,凝注不去,女垂涕曰:“夫夫也,路不行而顾我!”赵曰:“我以旷野无人,而子哭之恸,实怆于心。”女曰:&l...
  • 椅桌受用》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殊禀部 - - 椅桌受用 乡民入城赴席,见椅桌多悬桌围坐褥。归谓人曰:“莫说城里人受用,连城里的椅桌都是极受用的。”人问其故,答曰:“桌子穿了绣花裙,椅子都是穿销金背心的。...
  • 被打》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形体部 - - 被打 二瞽者同行。曰:“世上惟瞽者最好,有眼人终日奔忙,农家更甚。怎如得我们心上清闲。”众农夫窃听之,乃伪为官过,谓其失于回避,以锄把各打一顿而呵之去。随复窃听...
  • 刘镇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刘镇 贺新郎 翠葆摇新竹。正榴花、枝头叶底,斗红争绿。谁在纱窗停针线,闲理竹西旧曲。又还是、兰汤新浴。手弄合欢双彩索,笑偎人、福寿低相祝。金凤亸,艾花矗。 龙舟噀水飞相逐...
  • 张邦昌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举进士,连续升任为大司成,因训导失职,贬为崇福宫提举,知光、汝二州。政和(1111~1117)末,由知洪州改为礼部侍郎。第一个请求把崇宁、大观以来出现的特殊...
  • 明镐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明镐,字化基。密州安丘人。考取进士,任蕲州防御推官。宋真宗去世,进呈《真颂》四十六篇,改任大理寺丞。薛奎任秦州节度,调他任节度判官。薛奎调益州,明镐随调任录事参军。程琳代替...
  •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50章 - - 凡外戚成败,视主德何如。主贤则共其荣,主否则先受其祸。故太宗检贵幸,裁赏赐,贞观时,内里无败家。高、中二宗,柄移艳私,产乱朝廷,武、韦诸族,耄婴颈血,一日同污铁刃。玄宗初年,法行近亲...
  • 楚宣王问群臣曰》原文翻译 - - 《战国策》9至16卷 - - 《战国策》卷十四 楚策一(楚宣王问群臣曰) 【提要】狐假虎威的成语就来自本章。古人在游说时创造了许多典故和成语,充实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语言。今天的人们,已经几乎没有创...
  • 皮日休诗词名句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全唐诗卷六百一十五 卷615_1 《伤小女》皮日休 一岁犹未满,九泉何太深。 唯余卷书草,相对共伤心。 卷615_2 《秋江晓望》皮日休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 张萧远、郑还古、王初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九十一 卷491_1 《履春冰》张萧远 一步一愁新,轻轻恐陷人。 薄光全透日,残影半销春。 蝉想行时翼,鱼惊蹋处鳞。 底虚难驻足,岸阔怯回身。 岂暇踟蹰久,宁辞顾盼频。 愿将兢...
  • 露蜂房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露蜂房 释名 蜂肠、蜂窠、百穿、紫金沙。 气味 甘、平、有毒。 主治 1、小儿疾。用大蜂房一枚,加水三升煮成浓汁洗浴。一天洗三、四次。 2、手足风痹。用黄蜂窠(即露蜂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