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颜渊 > 修养上的三叉路口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颜渊修养上的三叉路口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修养上的三叉路口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颜渊更新时间:2018-07-23
下面是讲个人修养的问题: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是孔子学生。“舞雩”,犹如现代的交谊厅,有一次,他跟孔子在“舞雩之下”,向孔子请教三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崇德”,充实自己的修养。这个“德”字不一定作道德讲。以现代观念说,如何使自己的心理、精神、修养到高深的程度。第二“修慝”,就是如何改进自己内心思想、情绪。第三“辨惑”,怎样才不致于糊涂,怎样才是真正的有眼光,有智慧,看得清楚。这是人生哲学的大问题了,这三句话如果严格发挥起来,非常费事,现在我们先研究它的意义。

第一点崇德。这个德,旧的观念就是德业,以现在来说,怎样养成很有教养的气质。说到气质、风度这些名称,在前面也多次说过,经常没有办法做确切的说明。但有没有“气质”这个东西?它又的确是有,这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有如何的教养,就形成如何的气质。也有人天生就具有特殊的本质,不过还要加以力学的培养。所谓崇就是推崇。崇德就是如何把内在的气质培养到崇高的境界。兹事体大,可不简单。

举一个唐人笔记小说的事例来说:如唐初李靖、红拂女、虬髯客等风尘三侠的戏剧故事。那正是南北朝到隋唐之间,天下大乱的时代。当时想起来革命,创功立业的人很多。红拂女不过是隋朝一位大臣杨素家中的一名家伎,而李靖这位唐代的开国大将,在这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还很倒楣,投奔到杨素那里,希望当一个职员而已。可是小说中描写武功很好的侠女红拂,一见到李靖气宇非凡,就认为是了不起的人物,而与李靖私奔。有一天,他们两人住在旅途客栈中,红拂女正在化妆梳头,长发及于地,被虬髯客看到。虬髯客也是想起来革命,而且财富多,武功高,不愿作第二人想的人物。他看见红拂女的长发,认为是极贵之相,不禁在窗外瞪眼看。被李靖发现了,正要拔剑相向,这时红拂女也在镜中发现了虬髯客,于是目止李靖的忿怒动作。由李靖出来询问,接谈以后作了朋友。李靖说明要去投太原公子李世民,后来虬髯客也到太原访李世民,由李靖为两人介绍。笔记上记载当时李世民是“不衫不履”与虬髯客相见,一见面后,虬髯客见到李世民的气度,心里冷了,认为天下第一人该属于他而不是自己,就不多谈。转托李靖再约李世民,第二天在太原郊外一个名胜区凉亭中,和虬髯客的师兄一起见面。李靖如约陪李世民前往,虬髯客正和一位道士在亭子里专心下棋,李世民和李靖也不打扰,只在旁边看棋,那位道士就推开棋盘说:“师弟,这一着,我们输了。”起来就陪虬髯客走了。后来虬髯客把自己的兵器、财富,全部送给李靖夫妇去帮助李世民统一天下,作开国功臣。并且告诉李靖,十年后海外如有大事,就是自己成功的一天。果然唐太宗统一天下,有一天接到扶余国(有说是吉林)来的情报,扶余的领土被一个虬髯的人征服了。唐太宗、李靖,彼此都会心的一笑,那位朋友也成功了。我们引用这个小说,便是用来说明崇德的意义。一个人德业的成就,和一个人的风格、品行、风度、气质都有关系。有了这样的成就,在外表上是可以一望而知的。

第二点修匿。所谓匿,是一种心理作用,所以这个字从心。以心理状态来说,人的理智情感,没有办法压制下去的。有许多人讲究静坐,但第一步,内心乱七八糟,思想就没有办法平静。譬如遇到一件令人生气的事情,表面虽强作无事,若能把那种忿怒的心放开,那就更好!更美!但是这种不平之气!往往是压不住的,这是内心修养很重要的一步。如果这种内心的修养做不到,外在的崇德就不会真正完备。所以修慝是内心真正的修养,在现代心理学上讲,就是把自己矛盾的心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求得平和与安详。

第三点辨惑,就是做到有真正明辨的智慧,对于善恶、是非、情势都了如指掌,没有迷惑了。樊迟问了这三点以后,孔子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也太大了。这三点如果都做好了,就入于圣人的境界,在孔子学生中,樊迟并不是第一流学生,但是他非常勤奋。所以孔子告诉樊迟的不是深远的理论,而是其实可行的道理。孔子说作人做事只要先去做,不问自己的结果利益,以后自然会有好的成果,这便是“先事后得”的道理。

这四个字看来很容易,做到很难。尤其现代社会的风气,大家每做一件事,先要考虑有没有价值。所谓价值,就是问后果对自己的利益,这是通常的心理。可是孔子告诉樊迟,作人做事先不要考虑自己个人的利益与价值,认为是善的就先做了再说,后来自然有成果的,这就是德业。其次,专门反省自己的错误,不挑别人的毛病,这也是做起来很难的。因为人都喜欢挑剔别人的毛病,很少反省自己的错误。现在要反过来,专找自己的错误,不挑别人的毛病,就很难做到了。而儒家、佛家、道家的修养,都严格的讲究这一点,做到这一点就是“修匿”。有些人为了一点小事,生起气来,把自己身体生命都忘记了,要与人拼命。犯了法弄出纰漏来,连带父母、妻子、儿女都受了罪,这不是最笨、最糊涂的事吗?

这三点孔子在这里是这样解释。我们要特别注意,下面一篇当中,还要提到这个问题。这里是孔子针对樊迟的程度,所作“崇德”、“修匿”、“辨惑”的解释。实际上这三点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很多。不过这里虽是引述孔子对樊迟说的道理,也就是一般人很容易犯的毛病。

修养上的三叉路口相关文章

  • 死不忘亲》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卢霁渔编修,患寒疾,误延读景岳全书者,投人参,立卒。太夫人悔焉,哭极恸然,每一发声,辄闻板壁格格响,夜或绕床呼阿母,灼然辨为霁渔声。盖不欲高年之过哀也。悲哉,死而犹不忘亲乎? ...
  • 大臣某公转生为光州牧女》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钦差大臣某公,于咸丰同治年间督师剿贼。其初颇号能军,既而声望顿减,获罪遣戍。旋释回,仍出督师,功过颇不相掩。继而过多功寡,屡起屡踬,凡三掘大臣关防,终奉严旨逮下刑部狱,遂赐死。其...
  • 应侯止秦伐周》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九 - - 秦起兵欲攻周,国人皆不与。应侯谓秦昭王曰:“臣之里公孙弗忌,弱其邻之老而谋食饮之,裒其徒谓之曰:‘彼予邻之叟也,富而啬,吾将与若往食饮之。’其徒曰:‘彼虽富...
  • 正纬》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上部 - - 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马龙出而大《易》兴,神龟见而《洪范》耀,故《系辞》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斯之谓也。但世夐文隐,好生矫诞,真虽存矣,伪亦凭焉。  夫六经彪炳...
  • 富翁》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者。翁诺之。至家,适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之。翁谢去,竟不与资。或问故,翁曰:“此人必善博,非端人也,所熟...
  • 权篇》原文翻译 - - 《鬼谷子》原文及注释 - -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言或反覆,欲相却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佞言者,谄而干忠...
  • 离娄章句上·第三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恶死亡而乐不仁,是...
  • 赵希蓬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赵希蓬 瑞鹧鸪 强将纸帐醉梅化。千劫应知作热沙。梦逐梨云迷去路,曲随杨柳到伊家。 客怀暗遣心头恨,醉眼休将口上夸。清晓酒醒人不见,离愁片片逐飞花。 瑞鹧鸪 把定离觞不肯斟...
  • 方岳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方岳 满江红(乙巳生日) 说与梅花,且莫道、今年无雪。君不见、秋崖鬓底,茎茎骚屑。笔砚只催人老大,湖山不了诗愁绝。问__、何事下矶来,抛云月。 重省起,西山笏。终负却,东山屐。把草堂...
  • 王灼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王灼 水调歌头 台绝顶,望明月山二十里许,有怀美人,归作此词。山附县郭,仲文居其下,公才居亦近之。贾浪仙诗云:“长江飞鸟外,主簿跨驴归。”又云:“长江频雨后,明月众...
  • 昭公·昭公二十四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经】二十四年春王三月丙戌,仲孙玃卒。□若至自晋。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秋八月,大雩。丁酉,杞伯郁厘卒。冬,吴灭巢。葬杞平公。   【传】二十四年春,王正月辛丑,召简公...
  • 卷二百九·列传第九十七》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书李鐩劾之,有诏复往。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徵。从之。   历郎...
  • 列传第九十七》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登进士第、宏辞科,杜鸿渐深器重之。为郭子仪朔方从事,子仪入朝,令黄裳主留务于朔方。邠将李怀光与监军陰谋代子仪,乃为伪诏书,欲诛大将温 儒雅等。黄...
  • 列传第八十八》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赵憬,字退翁,天水陇西人也。总章中吏部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仁本之曾孙。祖諠历左司郎中。父道先,洪州录事参军。 憬少好学,志行修洁,不求闻达。宝应中,玄宗、肃宗梓宫未祔,有司议...
  • 萧正则传》原文翻译 - - 《南史》200章 - - 萧正则,字公衡,天监初年,因是王子被封为乐山侯。他多次升迁,任太子洗马、舍人。他经常在家私自拘留百姓,让他们养马,又偷偷地铸钱币。大通二年(528),因藏匿抢劫盗窃犯人而获罪,被削...
  • 傅昭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傅昭,字茂远,黄河以北灵州人,是晋朝司隶校尉傅咸的第七代孙。傅昭的祖父傅和之,父亲傅淡,熟悉三礼,是宋代知名人士。傅淡跟随宋竟陵王刘诞,后来刘诞谋反,傅淡受株连而被处死。傅昭六...
  • 席阐文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席阐文,安定临泾人。年少时孤苦贫穷,涉猎书史。齐朝初年,为雍州刺史萧赤斧中兵参军,因此和他的儿子萧颖胄关系融洽。又任西中郎中兵参军,统领城局。高祖将要起义时,阐文深劝之,颖胄...
  • 卫人迎新妇》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三十二 宋卫(卫人迎新妇) 【提要】这是《战国策》中少有的写普通老百姓言语问题的篇章。话语的价值不在修辞的华美上,而贵在说得恰到时候。有些人为进一句言而等...
  • 阴阳别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阴阳别论篇第七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所谓阴者,真脏也。...
  • 颜真卿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五十二 卷152_1 《题杼山癸亭得暮字(亭,陆鸿渐所创)》颜真卿 杼山多幽绝,胜事盈跬步。 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 及兹纡胜引,曾是美无度。 欻构三癸亭,实为陆生故。 高贤能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