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子罕 > 学而有成之难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子罕学而有成之难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学而有成之难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子罕更新时间:2018-07-23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孔子说在他的学生中,能依照他的教导去做,而不懒惰的,只有颜回这一个学生。这句话好像很普通,但如果在教学上或在领导位置上工作久了,就可以体会到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话,我们现在常常发现有些年轻人,吩咐他们去做一件事,譬如去照顾一位老年人,他有这个心,但没有这份热情,他会觉得是老师叫他去做的,而没有感觉到这件事情是他应该去做的,就只差了这么一点。讲理论时,他讲得和大家一样,知道应该爱人,应该尽心,但做起来是另外一回事。我和年轻的同学们说,许多社会上已经做了的事情,如“张老师”、“生命线”这些,已经有人做了,不要再重复,你们应该去做一些须要做却还没有人做的事。据我的资料,一些老年人很可怜,子女不在身边。可以发动年轻人对老年人服务,绝不接受招待,自己带便当去。青年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但我告诉他们,要经得起往后的困难。有些老年人替他服务久了,他会觉得应该。第一次有感谢之意,第二天他觉得差不多,第三次也许你迟到了,他会骂人,那么年轻人还要准备行礼、道歉。由此可知做一件好事,也有如此的困难。所以理论与事实配合起来,要“语之而不惰”,讲到了就做到,而且非常勤快,又持之以恒地去做,实在是非常难的事。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论,一个人总有些熟人有事相托,如果做得到的事情就答应了,答应以后有时又觉得烦了,摆在那里两三天,就把事情“惰”下去了。有时候提高警觉,赶快办,办了以后,有没有结果不知道。办不到的也要早告诉人家。否则等于医生替人看病,看不好的,给人家一点平安药吃,好不了也死不了,就是拖,这就是罪过。所以孔子讲颜回的这句话,表面上看很普通,真正体会一下,这种修养实在是不容易的。

下面接着再赞叹颜回: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这并不是对颜回本人说的话,是他对学生们说颜回的。颜回不是只活了三十二岁就死了吗?孔子说可惜得很,我只看到他的进步,没有看到他的成就。有进步应该有很大的成就,可惜短命死了,所以成就没有看出来。因此孔子有下面对人的感慨: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所谓苗就是根苗。有些植物,种籽种下去,发出的芽非常好,应该前途无量,但结果却长不大,枝叶并不茂盛,这是“苗而不秀”。也就是说有许多人,小时了了,大时糊涂。尤其在教育界更看得到,有些年轻人非常好,眼看他慢慢变,变到最后不成器。再更进一步是“秀而不实”,虽然花叶扶疏,但没有结出果实来。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话,回转来看看自己的人生,大多可以说是“秀而不实”的。在这个非常时代里,年轻时,想如何如何。结果到了现在,得了结论,晓得自己是“起不了”。而这个重点,就是孔子上面所讲的“止,吾止也。进,吾往也。”在乎自己,不关他人,尤其作学问更是如此。我们常看到年轻人文章写得好,有许多人寄以厚望,我说不见得,这就是“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真正文章写得好,能称得上是一个文学家的,以整个人类文化历史看,古今中外不到两三百人。这仅就文章这一行而言,写了许多书的人,能流传的又有几本?这都是“秀而不实”。

所以文学也好,学问也好,无论哪方面,能够做到历史上有成就的,很不容易。这也就是孔子对人物的感叹。有许多人,聪明而进取,有前途,但最后并没有结论。许多人的事业、道德、学问,都在这两句话的范围中。

学而有成之难相关文章

  • 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合肥傅相肃毅伯李公,始以丁未翰林供职京师。其封翁愚荃先生,与曾文正公戊戌同年也。傅相未第时,尝以年家子从文正习制举文。既得翰林’亦常往问业。咸丰二年,文正丁忧回籍,...
  • 第一百七回 献地图荆轲闹秦庭 论兵法王翦代李信》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荆轲平日常与人论剑术,少所许可,惟心服榆次人盖聂,自以为不及。与之深结为友,至是,轲受燕太子丹厚恩,欲西入秦劫秦王,使人访求盖聂,欲邀请至燕,与之商议,因盖聂游踪未定,一时不能够...
  • 杨疤眼》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一猎人夜伏山中,见一小人,长二尺已来,踽踽行涧底。少间又一人来,高亦如之。适相值,交问何之。前者曰:“我将往望杨疤眼。前见其气色晦黯,多罹不吉。”后人曰:“我亦...
  • 閟宫》原文翻译 - - 《诗经》颂 - -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
  •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众人各自散后,宝钗姊妹等同贾母吃毕饭。宝玉因记挂着晴雯,便先回园里来。到房中,『药』香满室,一人不见,只见晴雯独卧于炕上,脸面烧得飞红,又『摸』了一『摸』,只觉烫手;忙又向炉...
  • 第 六 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题曰:“朝叩富儿门,富儿犹未足。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却说秦氏因听见宝玉从梦中唤他的『乳』名,心中自是纳闷,又不好细问。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
  • 知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三卷 - - 【原文】凡兴兵伐敌,所战之地,必预知之;师至之日,能使敌人如期而来,与战则胜。知战地,知战日,则所备者专,所守者固。法曰:“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①战国魏与...
  • 齐物论》原文翻译 - - 《庄子》内篇 - -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
  • 借称呼》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谬误部 - - 借称呼 一家父子僮仆,专说大话,每每以朝廷名色称呼。一日友人来望,父出外,遇其长子,曰:“父王驾出了。”问及令堂。次子又云:“娘娘在后花园饮宴。”友见说...
  • 卷七十二 列传第十》原文翻译 - - 《辽史》100章 - - 张俭邢抱朴马得臣萧朴耶律八哥张俭,宛平人,性端悫,不事外饰。   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调云州幕官。故事,车驾经行,长吏当有所献。圣宗猎云中,节度使进曰:“臣境无他产,惟幕...
  • 赵汝愚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50章 - - 赵汝愚字子直,汉恭宪王赵元佐的七世孙,居住在饶州余干县。   赵汝愚的父亲赵善应,字彦远,官职至修武郎、江西兵马都监。他性格纯朴孝顺,父亲生病时,曾刺出自己的血和药给父亲...
  • 淮阴侯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当初为平民,贫穷且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接连数月。 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
  • 脉要精微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
  • 李洞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二十二 卷722_1 《题薛少府庄》李洞 何须凿井饮,门占古溪居。 寂寞苔床卧,寒虚玉柄书。 有期登白阁,又得赏红蕖。 清浅蒲根水,时看鹭啄鱼。 卷722_2 《寄太白隐者》李洞 ...
  • 韦应物经典古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八十九 卷189_1 《李五席送李主簿归西台》韦应物 请告严程尽,西归道路寒。 欲陪鹰隼集,犹恋鹡鸰单。 洛邑人全少,嵩高雪尚残。 满台谁不故,报我在微官。 卷189_2 《送崔押...
  • 徐彦伯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七十六   卷76_1 「仪坤庙乐章。永和」徐彦伯   猗若清庙,肃肃荧荧。国荐严祀,坤兴淑灵。   有几在室,有乐在庭。临兹孝享,百禄惟宁。   卷76_2 「仪坤庙...
  •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蜈蚣 释名 蒺藜、蛆、天龙。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1、小儿撮口(舌上有疮,如粟米大)。用生蜈蚣捣汁敷涂。 2、小儿急惊。用蜈蚣一条(去足), 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加乳...
  • 黄明胶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兽部 - - 黄明胶 释名 牛皮胶、水胶、海犀膏。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肺痿吐血。用黄明胶(炙干)、花桑叶(阴干)各二两,研为末。每服三钱,生地黄汁调下。 2、吐血咯血。用黄明胶...
  • 鳝鱼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鳞部 - - 鳝鱼 释名黄。 气味(肉)甘、大温、无毒。 主治 1、内痔出血。煮食鳝鱼可治。 2、湿风恶气。用鳝鱼作汤,空腹饱食,食后暖卧让汗出,有效。 3、口眼歪斜。用鳝鱼血加麝香少许,左歪涂...
  • 鳜鱼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鳞部 - - 鳜鱼 释名计鱼、石桂鱼、水豚。 气味(肉)甘、平、无毒 主治 补虚劳,益脾胃。尾治小儿软疖,胆治骨鲠在喉。 金鱼 释名 气味(肉)甘、咸、平、无毒 主治 久痢噤口。用金鱼一尾,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