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子罕 > 意气凌云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子罕意气凌云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意气凌云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子罕更新时间:2018-07-23
下面是讲学问之道,除了知识以外,要注意气节的培养。气节是人格的中心。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是说一个人中心思想的养成。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讨论过的,佛家、儒家都主张作人要作到无我,这无我是对个人道德修养而言。处理事情则要有我,要有正确的意志思想,用现代话说,便是主义的中心思想。“三军可夺帅也”,古代作战,如果把对方主帅抓住了,三军失去了领导人,就整个崩溃了。对人而言,“匹夫不可夺志也”,任何一个人真有气节,立定了志向,怎么样也不会动摇。我们看到抗战时,许多朋友,为国家牺牲,很多人值得钦佩的,他们可歌可泣、有气节的事太多了,无论受到怎样的折磨,始终志向不屈,气节不变,就是说个人的思想与意志,是很难征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人对于思想、文化侵略的严重,还不大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每一个国家对于这一点都懂了,在战略上先侵夺对方的意志,先把敌人的思想意志变更。在人类文化的战争史上来说,到这几十年来,他们才真正懂得运用这个道理。拿中国历史来说,我们中国自南北朝以迄清代,经过好几次的外族入侵,为什么中华民族始终站得住,外来的民族结果都被我们的文化所同化,就因为文化力量的伟大。有个哈佛大学的教授来问我,全世界的国家亡了就亡了,永远站不起来,唯有中国经过好几次的大亡国,但永远打不垮,永远站得起来,理由在什么地方?我答复他说,关键在一个很简单的名词“统一”,文化的统一,思想、文字的统一。现代的欧洲,和我们春秋战国的时候一样,交通不统一,经济不统一,言语也不统一。我们中国言语,到现在也还没有统一过,广东话、福建话,各省各地都有他的方言。但秦汉文化统一以后,不但是整个中国,即使整个亚洲,包括日本、东南亚各国,都是中国文字。最近东南亚曾经先后想改,不用中国字,结果没有办法,改不了。越南在变,变到现在还是没有办法;马来西亚也在变,有从那里回来的学生告诉我,他们把“窗”字变成“”,去掉中间的两点,但学生还是写“窗”字,老师就说那是以前的窗,现在新来的不必要中间的两点,新式的不用那两个螺丝钉了,可是学生说字典上窗还是有螺丝钉。据说这一类的趣事很多,所以统一的文化非常重要。因此文化不能亡,不能挖根。我们有些国人,自己去做文化挖根的工作,这是自取灭亡的事情。

因此孔子讲到个人“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志节,表现于日常生活上的情形: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减?
这是孔子描画出的子路。如果现在遇见子路这样的人,是很有味道的;有侠气,讲话直,有点像《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水浒传》中的李逵,没什么心机,宋江想打一个鬼主意,就往往被李逵叫开了。孔子弟子中,子路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人。当然,子路有学问,他并不像张飞、李逵的粗鲁,但个性豪迈,慷慨尚义。孔子说他,穿着破旧的袍子,与富贵中人穿了皮袍的——大陆北方冬季严寒,非穿皮袍不可,至少穿羊皮,高级的穿狐皮,貂皮、灰鼠,相当贵的——站在一起。“而不耻者”,他没有自卑感,丝毫不觉得不如别人,这种气魄不容易养成。通常穿一件蹩脚的衣服,到一个豪华的场所,心理上立即会觉得自己扁了。这就要有真正学问的气度,即使穿一件破香港衫,到一个华丽的地方,和那些西装笔挺的人站在一起,内心中能真正的满不在乎,不觉得人家富贵自己穷,实在要有真正的修养。孔子说这种气度,这种修养,只有子路做到。如孟子所说“说大人则藐之”,见到了不起的人,也看得很平凡,很普通。下面孔子引用《诗经·邶风·雄雉章》中两句诗称赞子路“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也告诉我们为什么子路能够做到,凭四个字“不忮不求”。“不求”,大家都知道,你官大,我不想作官;你钱多,我并不以为钱是了不起的东西,我并没有觉得穷是悲哀,对你无所求嘛!

什么是“不忮”?以现代观念解释,就是心中很正常、坦荡,你地位高,有钱,但你是人,我也是人,并没有把功名富贵与贫贱之间分等,都一样看得很平淡。对人不企求、不寄希望,自己心里非常恬淡、平静。如此作人做事,“何用不臧”?哪里还行不通?有此心理,自然就气度高华。所以说培养气质,不是衣服装饰可以培养得出来的,要在内心上具有这种修养,风度、气质自然就出来了。子路听了老师用《诗经》这两句奖励他,就“终身诵之”。孔子又说他,我说你好,你就得意起来了。我讲你对,这不过是学问的过程,而学问永无止境,以此到处炫耀,你就已经不行了。因此孔子的结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天气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只有松树与柏树永远是碧绿的——台湾的气候看不出来,大陆上四季分明,就看得很清楚——这是孔子的感叹。人生要在最后看结论,人要在艰难困苦中才看得到他的人格,平常看不出来。如文天祥就是一个例子,国家无事时,他是一个风流才子,谁看得出他后来竟是一个如此坚贞而正气凛然的人。所以古人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大风来了,所有的草都倒下去,只有山顶上有一种草,可以作药用的,台湾也可看到,名叫“独活”,在海拔很高的地方,所有草都不生长,只有这种草生长,所以叫“独活”,就是劲草,大风都吹不倒。时代的大风浪来临时,人格还是挺然不动摇,不受物质环境影响,不因社会时代不同而变动。国家一乱,就看到了忠臣,也就是孔子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意气凌云相关文章

  • 管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管姓氏祖宗:管叔姓氏起源: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三子。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把叔鲜封在管,建立了管国,让他与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纪太...
  • 五音》原文翻译 - - 《六韬》龙韬 - - 武王问太公曰:“律章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  太公曰:“深哉!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共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
  • 蔡太守说冥事》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蔡太守必昌,尝判冥事。朱石君中丞问以佛法忏悔,有无利益。蔡曰:寻常冤谴,佛能置讼者于善处,彼得所欲,其怨自解。如人世之有和息也;至重业深仇,非人世所可和息者,即非佛所能忏悔,释迦牟...
  • 青苗神》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 - - 余乡青苗被野时,每夜田陇间有物,不辨头足,倒掷而行,筑地登登如杵声,农家习见不怪,谓之青苗神。云常为田家驱鬼,此神出,则诸鬼各归其所。不敢散游于野矣。此神不载于古书,然确非邪魅。...
  • 吉光片羽 稍纵即逝》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里仁 - - 讲到这里,《论语》上还有一个大问题,和这个问题是一样的,将来要讲到,现在先连起来研究,是在第十篇《乡党》的最后一段:“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
  • 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
  • 睽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后32卦 - - (火泽睽)离上兑下《睽》:小事吉。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九二,遇主于巷,无咎。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六五,悔亡。厥宗噬...
  • 成公·成公十五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50章 - - 【经】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葬卫定公。三月乙巳,仲婴齐卒。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公至自会。夏六月,宁公固卒。...
  • 唐纪五十八唐穆宗长庆元年(辛丑,公元821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00章 - - [1]秋,七月,甲辰,韦雍出,逢小将策马冲其前导,雍命曳下,欲于街中杖之。河朔军士不贯受杖,不服。雍以白弘靖,弘靖命军虞候系治之。是夕,士卒连营呼噪作乱,将校不能制,遂入府舍,掠弘靖货财...
  • 唐纪三十七唐肃宗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50章 - - [1]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筑坛于魏州城北,自称大圣燕王;以周挚为行军司马。李光弼曰:“思明得魏州而按兵不进,此欲使我懈惰,而以精锐掩吾不备也。请与朔方军同逼魏城,求与之战,彼...
  • 志第十一·历五》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大统历法三上   大统推步,悉本《授时》,惟去消长而已。然《通轨》诸捷法,实为布算所须,其间次序,亦有与《历经》微别者。如气朔发敛,《授时》原分二章,今古合为一。《授时》盈...
  • 卷九十四·列传第三十二》原文翻译 - - 《金史》100章 - - 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笃人也。姿状雄伟,善骑谢。皇统八年,袭祖驳达猛安。大定元年,闻世宗即位,率本部军六千赴中都会之,以功迁昭武大将军。从右副元帅纥石烈志宁为管押万...
  • 列传第八》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唐俭 长孙顺德 刘弘基 殷峤 刘政会 柴绍( 平陽公主 马三宝附)武士彟(长兄士棱 次兄士逸)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陽人,北齐尚书左仆射邕之孙也。父鉴,隋戎州刺史。俭落拓不拘规...
  • 食货上》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先王之制,度地以居人,均其沃瘠,差其贡赋,盖敛之必以道也。量入而为出,节用而爱人,度财省费,盖用之必有度也,是故既庶且富,而教化行焉。周有井田之制,秦有阡陌之法,二世发闾左而海内崩离...
  • 上党王高涣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上党 刚肃王高涣,字敬寿,神武帝第七子。姿容雄俊,洒脱不拘。虽是孩童,就十分自信长大后能领兵打仗。因此神武时常夸奖他,也很喜欢他,说:“这个儿子像我。”长大了,力大无...
  •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利令智昏必遭惩罚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出绛(2),柩有声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
  • 裴耀卿、宋鼎、康庭芝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一十三   卷113_1 「敬酬张九龄当涂界留赠之作」裴耀卿   茂先实王佐,仲举信时英。气睹冲天发,人将下榻迎。   珪符肃有命,江国远徂征。九派期方越,千钧或...
  • 张说古诗词代表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八十九   卷89_1 「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张说   天德平无外,关门东复西。不将千里隔,何用一丸泥。   卷89_2 「奉萧令嵩酒并诗(已下三首,俱赐宴东堂作)」张说...
  • 射干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射干 释名 乌扇、乌、乌吹,乌蒲、凤、鬼扇,扁竹、仙人掌、紫金牛、 野萱花、草姜、黄远。 气味 (根据)甘、平、有毒。 主治 1、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
  • 石决明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介部 - - 石决明 释名 九孔螺。壳名千里光。 气味 (壳)咸、平、无毒。 主治 1、畏光。用石决明、黄菊花、甘草各一钱,水煎,冷后服。 2、痘后目翳。用石决明火煅过,研为末,加谷精草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