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里仁 > 敝屣功名尊道义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里仁敝屣功名尊道义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敝屣功名尊道义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里仁更新时间:2018-07-23
以下讲到仁人对社会做大事业的原则: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古代的诸侯立国的大原则,是要谦让就位,最后又功成不居,所以老子就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是上古文化的传统思想,后来儒道两家都奉为圭臬。而中国几千年来历史的事实,每当拨乱反正的时候,都是道家的人物,用道家的思想来完成大业的。等到天下太平了,才由儒家的人物出来大讲治平之道。道家的功成身退,而又退得不大好的有两人,一个张良,一个诸葛亮。比较退得可以打八十分的是姜太公,诸葛亮大概可以打六十五分到七十分,因为欲罢不能,只好鞠躬尽瘁了。

道家的人不求名不求利,隐显无常,所以更觉亲切可爱。这与西方文化的观念大相异趣。我们看历史上道家的人物,要去考证他们可真要命,他们学问再高,功劳再大,最后还是隐掉了,修道去了。修道以后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要了,最多报个代号叫什么子、什么老的就算了,有时还装疯装癫,如神龙见首不见尾。近世的西方文化可不然,一个人如果成功了,就要拿什么什么奖金,名要大,利要多,越大越多越好。由此看来,中西文化的确在基本上有所不同。中国文化真诚谦虚的精神,是孔子非常赞成的事,他大加赞扬身退之道。尤其他对吴泰伯、伯夷、叔齐等不肯当帝王,最后逃走了的这些人,称扬得不得了。这并不是他鼓励人不要当皇帝,不要搞政治,而是说你有才干的话,就好好干一番,成功了就退隐而不居功。所以孔子在这里感叹,能以礼让为国的人哪里有呢?不以礼让为国,用争夺来的,或用手段起来的,那么文化的精神就不要谈了。司马迁就根据这个道理,写了一部《史记》,大谈其历史哲学的观点了。

说到这里,想起我以前的一位老师,他是逊清最后一次科举的探花。我学习旧体文写了一篇文章向他请教,他许以在满清时考一名举人、进士没有问题,我当时也很傲慢,心想前清进士的文章,也不过如此而已。后来碰到一位老师,我把写的诗文拿给他看,他派头十足,瞄一眼,往旁边一搁,响都不响。我心想这是什么道理?后来写了一篇文章,再给他看,又是往旁边一摆,他说:“你怎么会写文章?”我说:“人家还说写得不错哩!”我这个人狂妄得很,我说:“老师,你说哪点不对?不对的,帮我改。”他说:“《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我说:“当然读过呀!《古文观止》上都有,我还背得呢!”他说:“你背过了《伯夷叔齐列传》,你就懂吗?”我说:“那么!要请老师再加指点。”他说,“你回去。再倒背一百遍,背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这位老师真了不起,我心里很不服气,气得不得了,其实他这种教育法,当时是要刺激我。我回去再看,后来看出道理来了,我去看他,我说:“老师!我看出道理来了,我讲给你听。”他笑着说:“好!你真懂了,不需要再讲了。你也可以写文章了,这样才能懂历史文化,文中才另有一只眼呢!”这位老师的教育手法是这样的好,实在终生感激不尽。

《伯夷叔齐列传》真难懂,司马迁的全部思想的纲要都摆进去了。在《史记》中,帝王的传记叫“本纪”;诸侯、宰相等,有功业成就的人的传记叫“世家”;再其次为“列传”,为某人的传记。讲列传,大体上应该和我们现代的传记一样,某人,某地人,家世如何,出身什么等等。可是《伯夷叔齐列传》中,叙述伯夷、叔齐的话没有几句,初看起来,还真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他说些什么,越说越远。文章一开头是:“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等等,一路下来,乱七八糟,东一句,西一句,伯夷、叔齐的事情,倒是没说几句。可是他把历史哲学全部的观点,都放在这一篇里。他同时讲到,上古中国文化,以礼让为国,但告诉我们,尧让位于舜,舜让位于禹,都不是那么简单的。并不是说句:“你还不错,由你来做。”这样简单,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都经过“典职数十年”,叫他跟着做事做了几十年,做部长,又做行政院长,都做了。考察他,认为他实在行了,然后才让位给他。“传天下若斯之难也”,中国文化公天下个个让位的过程,是这样不容易——德业的建立,需要经过这样长久的考察。他说从此以后没有了,不是你拉过来,就是他抢过去。他说得很明白,因此他说从此以后就有问题了。武王统一天下,“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把武王的马拉住,告诉武王:“你不能这样做”。原因如何如何。武王以后,礼让为国的精神就更没有了。不过说得没有这么明显而已,必须你自己去体会。所以有人说《史记》是汉代的谤书。实际不止是汉代的谤书,是对中国历史严厉批评的一部谤书。但是司马迁有一个把握,他说要把这部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这个牛可吹大了,换句话说,他把当时的学者骂尽了。他等于说:“你们还能看懂我的书吗?只有把它藏起来,将来会有人看得懂我的书。”

由此再回转去看孔子所说的“礼让为国”的精神,在春秋之世已经没有了,于是接着说下去为什么要礼让为国的政治哲学。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最怕自己没有什么东西站得起来。根本要建立。如何建立?拿道家的话来说:立德、立功、立言——古人认为三不朽的事业,这是很难的成就。上古之人首在立德,后世则重立功——到周秦以下,就只讲功业了。再其次就重立言,如退隐的老子,后世儒家尊奉为“素王”的孔子。这个“立”,是自己真实的本领,自己站得起来的立。不怕没有禄位,也可以说是不求人爵的位子,只管天爵的修养。同时也不要怕没有知己,不要怕没有人了解,只要能够充实自己,别人自然能知道你。同《学而》篇最后的结论,是一样的道理。

敝屣功名尊道义相关文章

  • 木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木姓 起源木姓主要源自:沐姓。木(Mù)姓源出有七:子姓为春秋时宋国大夫孔金父之后,以祖字为氏。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孔金父,字子木,其支孙有的以祖字“木”为姓,称为木...
  • 致诸弟·必须立志猛进》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 - 四位老弟足下,自七月发信后,未接诸弟信,乡间寄信,较省城寄信百倍之难,故余亦不望。然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
  • 与狐女生子者》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故城刁飞万言,其乡有与狐女生子者,其父母怒谇之,狐女涕泣曰:舅姑见逐,义难抗拒,但子未离乳,当且携去耳。越两岁余,忽抱子诣其夫曰:儿已长,今还汝,其夫遵父母戒,掉首不与语。狐女太息,抱之...
  • 第九十三回 赵主父饿死沙邱宫 孟尝君偷过函谷关》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赵武灵王身长八尺八寸,龙颜鸟噣,广鬓虬髯,面黑有光,胸开三尺,气雄万夫,志吞四海。即位五年,娶韩女为夫人,生子曰章,立为太子。至十六年,因梦美人鼓琴,心慕其貌,次日向群臣言之,大夫胡...
  • 孝子闵子骞》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先进 - -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他说真正称得上孝子的人是闵子骞。大家都看过二十四孝的故事,他的后母待他不好,冬天制棉衣,给亲生儿子用棉花做衬,而对闵子骞却用便宜而...
  • 光风霁月》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述而 - - 接下来是: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学而》篇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个人一生没有人了解,虽有学问而没有发展的机会,还是不怨天、不尤人,这种修养是很难...
  • 缮性》原文翻译 - - 《庄子》外篇 - -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 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 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
  • 后场》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腐流部 - - 后场 宾主二人同睡,客索夜壶。主人说:“在床下,未曾倒得。”只好棚过头地场,后场断断再来不得了。 借粮 孔子在陈绝粮,命颜子往回回国借之。以其名与国号相同,冀...
  •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原文翻译 - - 《金刚经》金刚经全文译文 - -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
  • 简傲》原文翻译 - - 《世说新语》二卷 - - 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二...
  • 崔与之、吴琚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崔与之 水调歌头(题剑阁)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远。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
  • 蔡京、苏琼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蔡京 西江月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苏琼 西江月 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情性风...
  • 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玄宗三十子:刘华妃生琮、第六子琬、第十二子璲,赵丽妃生瑛,元献皇后生肃宗皇帝,钱妃生琰,皇甫德仪生瑶,刘才人生琚,武惠妃生一、第十五子敏、第十八子瑁、第二十一子琦,高婕妤生璬,郭...
  • 庞晃传》原文翻译 - - 《隋书》50章 - - 庞晃字元显,榆林人。 父亲庞虬,北周骠骑大将军。 庞晃年少时,因是良家子弟,刺史杜达召他补任州里的都督。 北周太祖拥有关中后,任庞晃为大都督,率领亲兵,常在太祖左右。 庞...
  • 豫章王刘子尚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豫章王刘子尚字孝师,是孝武帝的第二个儿子。 孝建三年(456),他六岁,被封为西陽王,享受二千户租税待遇,同时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南兖州刺史。 当年,迁扬州刺史,大...
  • 天下合纵使魏加》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7至24卷 - - 《战国策》卷十七 楚策四(天下合纵使魏加) 【提要】运用比喻是战国策士们常用的论说战术。善于运用比喻,会胜过许多抽象的论证,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效果, 【原文】...
  • 灵兰秘典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
  • 姚合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全唐诗卷五百零一 卷501_1 《和东都令狐留守相公(一作奉寄东都留守令狐相公)》姚合 除官东守洛阳宫,恩比藩方任更雄。 拜表出时传七刻, 排班衙日有三公。 旌旗严重临关外,庭宇清...
  • 紫花地丁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紫花地丁 释名 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气味 苦、辛、寒、无毒。 主治 1、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
  • 海蛤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介部 - - 海蛤 释名 气味 苦、咸、平、无毒。 主治 1、水肿满。有海蛤、杏仁、汉防己、枣肉各二两、葶苈六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以有水排出为度。 2、水肿发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