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阳货 > 法尔如是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阳货法尔如是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法尔如是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阳货更新时间:2018-07-23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有一天感叹地说:“我想永远不说话了。”这句话看来好像很平常,年轻朋友们看了这句话,不会有什么感触,年纪大的人就会有所感触了,尤其到了某种社会环境的时候,真是不想讲话了,因为无话可说。所以孔子到了晚年,也有这个感叹。那么子贡就说,老师你都不肯说话,不教我们,我们将来就不懂,也没有办法阐述你的思想了。孔子就说,人何以一定须要讲话?真正的学问,并不一定是读死书的,观察天地就知道,上天曾经说过话吗?天从来没有说过话,可是春夏秋冬四时,运行分列得如此清楚,这样有规律;万物在天地之中,也照常生长。天地何曾说过什么话!这是文字的解释。

但在这里有个问题要讨论了:在这个地方就讲到中国儒家、道家思想,都是一个体系的。孔子这里提到天道,老子也非常注重天道,老子教我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思想。现在老、庄思想,在外国无论欧洲、美洲都流行起来,身为中国人,对于老、庄思想的中英文有关书籍,须要阅读,万一有机会到外国去,也许碰到一个外国人谈起这些来,而自己身为中国人反而不知道,这是很难为情的。据我所知道,外交官中没有读过老、庄,因而在外面丢人的,已有很多。不但老、庄,外国人研究中国佛学、禅学的就有很多。这两天又来了两个学生,是比利时人,原在中国读过书,在比利时成立了东方文化中心,教了很多学生,现在碰到很多困难,一些高深的问题解决不了,回来准备补充,由政大一位老教授介绍来找我,研究一些中国文化方面的东西。所以老、庄方面,现在全世界的译本有好几十种,王“老子”、孙“老子”,各人的见解,各不相同。我们都知道老子他曾经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在效法地,地效法天,如何去效法?天效法道,道又是什么?没有定义。道又效法自然,于是有人说,老子的思想,道以外有一个东西“自然”,而认为中国道家的思想,就说宇宙万有是“自然”的。

问题就来了。什么是自然呢?因此在外国有一派,说老子是唯物的。他们列举《老子》里的东西,作这样的说法,有一位外国的学者听了这种说法来问我。我告诉他,不但是老子,我们中国几个大圣人,都从来不谈唯物主义的,但是物质却被包括在其中了。这位外国学者就引用“道法自然”这句话来质疑,我问他是看哪一本书上来的?他说是从中国人所翻译的一个外文本子看到的,我告诉他是翻译上的错误。(我的原则,有人来讨论问题,如果说是某某人如何说,我则不表示意见,因为这已经牵涉到人,如果说书本上如此说,或有人有此说法,我才作答,因为这不牵涉到人,只是就事论事。)先说“自然”一词:我们对于“自然科学”这个名词的来源,这个问题我们特别要认识清楚。当年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时候,对于“哲学”、“自然科学”、“化学”、“物理”这些名词,我们是参考日本的翻译而再译的,因为西方的文化传到东方来,大多是由日本人先翻译过来的,我们是第二手参考日本翻译过来,所以哲学等等名词,在日文中早已经译定了。可是日本文字,在明治维新前后,仍旧是中国文化,所以日本还是根据中国文化的意义,来翻译西方的东西,而翻得并不一定对,如经济一词在古文中并不是现在的狭义经济,而是“经世济民”的意思,不是工商经济,也不是经济时间的这类来自日文的意义。所以从日文翻过来“自然科学”的“自然”,就是把物理的宇宙,定了一个名称为“自然”,这样第二手翻译过来的名词,大家习惯以后,一提到“自然”,印象中就是“物理世界”,就是唯物的自然。其次,两千多年前,印度有一种哲学思想,叫作自然哲学,那个“自然”,与现在的自然世界又是两回事了,这且不去管他。我们要知道,一如“经济”一词的借自子书学说。自然科学的“自然”,只是借用了一下老子“道法自然”这个地方的“自然”而已。可是现在的年轻人读《老子》,大多数并不知道这些文化上演变的真相,从小只知道“自然科学”,“自然”都是讲物理的,所以一看到《老子》中的“道法自然”,认为《老子》中的“自然”就是物理世界,于是认为老子思想是唯物的,这实在大错而特错。

我们读哪一个时代的书,就是知道当时的时代背景,在老子那个时代,是没有“自然科学”的,所以《老子》中的“自然”是另有意义的。这位外国学者就问我所讲的“自然”又是什么?我说你查完了《老子》,都照他的原文,不要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去找答案。照《老子》的本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后四字本身是一个注解,就是说道效法谁呢?谁也不效法,它自己“本身当然如此”就是道,“本身当然如此”这就是自其然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的。

现在学术界、思想界乱得不得了,十年、十五年以后,将是一个大问题,年轻的人真正要努力,将来的责任很大,而且自己做好了,将来的前途也很大,十年以后,中国的文化将要大吃香。譬如《庄子》,庄子自己说他所说的话是寓言,可是现在人们一提到庄子都说是靠不住的,因为庄子说的是寓言。这观念又错了。为什么错了?大家认为庄子说的话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大家读过《伊索寓言》,这是西方神话,神话都是乱想编出来的,像科学小说一样凭幻想写的。那么我们就要注意,这只是当时我们把西方的神话翻译过来,借用了《庄子》中“寓言”这个名称,可是到了现在的教育,因为作小孩子就看《伊索寓言》,老师也告诉学生,这些神话是寓言,于是“寓言”一词的观念,在现代人的印象中,凡是虚构的、乱扯的都是寓言,最后反过来,对于庄子所说的中国文化思想,也认为是虚构乱扯的寓言。现在回过头来问,庄子所说的寓言又是什么寓言?我们要了解,“寓”者“寄寓”也,譬如籍贯,我的祖籍浙江,现在寄寓在台湾,客寄说是寓,所以庄子说他讲的话是“寓言”,意思是说“我所讲的话,是打丫头骂小姐的话。”这就是寓言。有时人类的言语,没有办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仔细研究,在与人谈话时,直接讲,对方反而不懂,改为讲一段笑话,说一个故事,不等到说完,对方哈哈大笑,他就懂了。这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思想意见最好的办法。所以印度的因明(逻辑)有用“喻”这个办法,我们遇到很难表达的意思时,最好的办法是用笑话,用故事。所以庄子讲话的方法,往往用寓言。这是要特别注意的。我们将来弘扬自己的文化,再也不要搞错了,现在已经错得很厉害,我们要慢慢纠正它。

现在回转来讲老子的道法自然,就是说天道是自然的,自己本身当然如此。我们不要把老子的“自然”视为现代科学上的那个名词。老子教我们学天道,翻开《老子》来看,他讲了很多天道,他说到人的最高道德修养,就是效法天地,天地生长了万物给人,他没有居功,没有自私的报功,也不想占有,而且天地是平等的,好的坏的,无毒有毒,他都生长,无分别;只有生生不息,没有要求还报。人类吃了他生长的好东西,还给他的是大便,他也不生气,照样的永远是生长,所以人的胸襟、道德、器度能够效法天地,是最重要的。而且教我们在事业方面做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一件事情成功了,交给了后代,就撒手不管,这是天之道也。这也就是后世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滥觞。孔子现在提到的,也就是这个精神——天道。他说。,上天有什么话说呢?自然的。人的学问也好,道德也好,一切修养,先要了解自己当然是如此,我又何须多说!这是中国文化的本位文化,不管儒家、道家,都是一样的。

法尔如是相关文章

  • 孟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孟姓氏祖宗:庆父姓氏起源: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开...
  • 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为政篇 - -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乙巳十一月廿二日,同乡彭棣搂放广西思恩府知府,廿四日陈岱云放江西吉安府知府,岱云年仅三十二岁,而以翰林出为太守,亦的来所见者,人皆代渠庆幸...
  • 姚安公论鬼》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福州学使署,本前明税珰署也,奄人暴横,多潜杀不辜,至今犹往往见变怪。余督闽学时,奴辈每夜惊。甲寅夏,先姚安公至署,闻某室有鬼,辄移榻其中,竟夕晏然,昀尝乘间微谏,请勿以千金之躯与鬼角...
  • 滇游日记二十九》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二十六日鸡再鸣鸡叫第二遍,具饭。  平明,随江西岸行。  四里余,南至岔路,有溪自西峡来,东与银龙江合,数十家下绾溪口。乃下涉其溪,缘南山之北,于是江东折于下,路东折于上。东向上...
  • 发蛟》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湖北黄陂县之西有邝山者,层峦滴翠,高矗云霄,与木兰山对峙。山之麓有古寺曰“清净庵”,地仪半弓,编茅为屋,一老僧卓锡其中。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天朗气清,旷无云翳。甫...
  • 精神失落的病态》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卫灵公 - -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社会到了乱的时候,就容易犯这个毛病。大家在一起,讲起话来,没什么内容,无正事可谈,谈闲话,讲些不相干的话,没有真正的人生观,现今社会上这一类...
  • 韩世忠、黄大舆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韩世忠 临江山 冬看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少年衰老与山同。世间争名利,富贵与贫穷。 荣贵非干长生药,清闲是不死门风。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南乡子 人...
  • 志第三十六·百官二》原文翻译 - - 《元史》100章 - - 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度,无不由之。世祖中统四年,置枢密副使二员,佥书枢密事一员。至元七年,置同知枢密院事一...
  • 列传第七十一·叛臣》原文翻译 - - 《金史》150章 - - 古书“畔”与“叛”通,畔之为言界也。《左氏》曰,政犹“农之有畔”,是也。君臣上下之定分,犹此疆彼界之截然,违此向彼,即为叛矣。善恶判于跬步,祸患...
  • 呼延赞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00章 - - 呼延赞,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叫呼延琮,任后周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赞少年时当骁骑兵,宋太祖认为他有才且勇敢,补选他任东班头领,入宫领受皇帝圣旨,升任骁雄军使。他随王全斌讨伐...
  • 郑玄素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郑玄素,京兆人,避灾移居鹤鸣峰下,收集千卷古书,采食野菜而弹奏吟诵自如,喜欢谈论分辨事物是非曲直的道理。有人问他“:五行冬季属水而冬季水却干涸了,泛滥兴盛却在夏季,这是为...
  • 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原文翻译 - - 《新唐书》50章 - - 武德元年十月壬申朔,日有食之,在氐五度。占曰:“诸侯专权,则其应在所宿国;诸侯附从,则为王者事。”四年八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在翼四度。楚分也。六年十二月壬寅朔,日有食之...
  • 列传第三十七》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朱瑞 叱列延庆 斛斯椿(子徵 孙政) 贾显度(弟智) 樊子鹄 侯深贺拔允(弟胜 胜弟岳) 侯莫陈悦 念贤 梁览 雷绍 毛遐(弟鸿宾)乙弗朗 朱瑞,字元龙,代郡桑乾人也。祖就,沛县令。父...
  • 王镇之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王镇之字伯重,琅笽临沂人,是隐士王弘之的哥哥,曾祖王訥,是晋代的骠骑将军。祖父王耆之是中书郎,父亲王随之,是上虞县令。 王镇之开始当琅笽王卫军行参军,出外补任剡县和上虞县令,...
  • 庐江王刘祎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庐江 王刘祎字休秀,是宋文帝的第八个儿子。 元嘉二十二年(445),刘祎十岁,被封为东海王,享受二千户的租税待遇。元嘉二十六年(449)他被用为侍中,冠军将军。兼管石头戍的事务。后...
  • 五行五》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50章 - - 射妖 龙蛇孽 马祸 人疴 人化 死复生 疫 投蜺 《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陰,厥极弱,时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伐上之疴,则时有日...
  • 五十营》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十营第十五 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
  • 徐夤的唐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全唐诗卷七百一十 卷710_1 《蜀》徐夤 虽倚关张敌万夫,岂胜恩信作良图。 能均汉祚三分业, 不负荆州六尺孤。 绿水有鱼贤已得,青桑如盖瑞先符。 君王幸是中山后,建国如何号蜀都。...
  •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泽泻 释名 水泻、鹄泻、及泻、渝、芒芋、禹孙。 气味 (根)甘、寒、无毒。 主治 1、水湿肿胀。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做成丸子。每服三钱,茯苓汤送下。 2 、暑天吐泻(头晕,渴饮, ...
  • 毕澄茄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果部 - - 毕澄茄 释名 毗陵茄子。 气味 (实)辛、温、无毒。 主治 1、脾胃虚弱。用毕澄茄为还想,加姜汁神曲、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2、伤寒咳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