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八佾 > 量力而为谦虚好学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八佾量力而为谦虚好学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量力而为谦虚好学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八佾更新时间:2018-07-23
现在讲到另一段: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鄹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即邹。鄹人之子即指孔子。这一段所讲的应该是正当孔子做鲁国司寇的时候——司法行政部长兼行政院副院长(古代官制,无法与现代比类,为了便于了解,姑且作此近似的比拟),参与了代表国家、代表王室的宗庙大典。他进去以后,对于每件事都要问问清楚,向人请教。走哪里?坐哪里?每事都问人。于是有人笑他说,一般人乱捧,都说孔子这个人了不起,处处懂礼,可是这个“鄹地佬”进了大庙,什么都不懂,事事都向人请教。这话被孔子知道了,他说:“这就是礼啊!”以前我们提到过,假如出国到了别人的国度,风俗习惯不同,对人家的事,不懂的应该多问。到人家家里也是一样,求学问也是一样,做事也是一样,诚恳向人请教,就是礼的精神,也是作人的道理。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射是古代传统的武功——射箭,那时的武功还没有发展到少林寺、武当派(这些是唐、宋以后的事)。周代的军事武功是车战的时代,最重要的武器还是拉弓射箭,武功高低的标准,就看射箭的高明到什么程度,相当于现代打靶、射箭的标准,在于射中了红心没有,而不问箭能否透过牛皮,每枝箭射中了标的,就绝对够标准,箭能不能透过牛皮,则不作考虑。因为每个人天生的膂力不同,有些人膂力很强壮,他的箭不但可穿牛皮,甚而可穿过墙,有些人的箭射出去不能穿透牛皮,但他每箭都中红心,也就够标准了。

这一段是说明作人做事,够不够道德的标准,只问合不合正道,并不苛求他对事功成就的程度。因为没有机会给他表现,环境不对,时代不对,他也就无从表现,这有什么办法?由此触类旁通,对人对事就可减掉些苛求了。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非常慎重的祭典之一——告朔。每个月的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月暗为晦。过去没有订出现在这些假日,“朔望”就是休息的时候,不过不像现在这样重视。每月的初一,主政者要代表国家,向天地祖宗,禀告所作所为,这就是所谓的“告朔”。用现在观念来说,就是说在那时发表政见。对谁发表呢?对天地鬼神。现在对大众发表政见,讲了不兑现的也有。当时对天地鬼神讲的话,如不兑现自己就害怕了,有一个看不见的力量在监视管制。所以告朔这件事也很郑重。

从前告朔时一定要杀羊。到春秋战国时代,社会风气已开始衰败,这些礼仪的精神,也慢慢跟着衰落变化了,所以子贡当时准备去掉告朔时候用的饩羊。饩羊是蒸过了的,等于现在拜拜,杀了猪羊,还没有炊熟就放在祭桌上,稍稍蒸一下免得腐臭,这就是饩羊。子贡当时想,拜拜就拜拜,这只羊可以省下来。所以孔子告诉子贡说,你的主张也对,为了经济上的节省而不用羊也好,为了表示诚恳而不必用羊也好,不过我不主张去掉,不是为了这只羊要不要省,而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精神。固然不用象征性的东西,只要内心诚恳就可以,但现在的人,真正诚恳的心意发不起来了,就必须要一件象征性的东西才能维系得住,所以你子贡爱这只羊,而我更重视这礼仪和它的精神内涵。

由这件事我们就懂得,在社会上,或在政治上,有时绝对空洞的精神,并不足以维系一件事物,而必须配合某些实质的东西才能生效。如口惠而实不至,有时候就要失败了。这里又引用孔子另外一段话,颇为感慨。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这段话,连起上一段来说,是说作人处世的艰难。我想大家有时也会有同感。一个人想做个忠臣,有时候也很难。对主管、对领导人尽礼,处处尽忠合礼,而旁边的人会认为是拍马屁。所以孔子非常通人情世故。凡是当过长官也当过人部下的,都有这种经验。如果自己毅力不坚定,见解不周到,受环境影响,只好变了。那么该怎么办呢?还是以礼为准,也是上面的话“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人格还是建立在自己身上。别人尽管不了解,只看自己内心真正的诚与不诚。诚正的建立,久后自知。自己的见解与人格的精神,等待时间来考验,等待时间来证明并不是他人说的那么一回事,也就心安理得了。

量力而为谦虚好学相关文章

  • 诡俗》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夫事有顺之而失义,有爱之而为害,有恶于己而为美,有利于身而损于国者。何以言之?刘梁曰:“昔楚灵王骄淫,暴虐无度,芊尹申亥从王之欲,以殡于干溪,殉之以二女。此顺之而失义者也。&...
  • 朱五嫂遇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尝与杜少司寇凝台,同宿南石槽,闻两家轿夫相语曰:昨日怪事。我表兄朱某在海淀为人守墓,因入城未返,其妻独宿,闻园中树下有斗声,破窗纸窃窥,见二人攘臂奋击,一老翁举杖隔之不能止,俄相搏...
  • 青苗神》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 - - 余乡青苗被野时,每夜田陇间有物,不辨头足,倒掷而行,筑地登登如杵声,农家习见不怪,谓之青苗神。云常为田家驱鬼,此神出,则诸鬼各归其所。不敢散游于野矣。此神不载于古书,然确非邪魅。...
  • 水鬼假冒舢板船》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在曾文汇公幕府时,蜀人中往来较密者,曰李眉生廉访(鸿裔)、萧廉甫大令(世本)、唐柏存大令(焕章),而三人者又甚相得也。壬申二月,文正公薨。其五月丧舟取道长江南旋时,柏存奉大府檄护送...
  • 天地之盗》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六 - - 郁离子曰:“人,天地之盗也。天地善生,盗之者无禁,惟圣人为能知盗,执其权,用其力,攘其功,而归诸己。非徒发其藏,取其物而已也。庶人不知焉,不能执其权,用其力;而遏其机,逆其气,暴夭其...
  • 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原文翻译 - - 《孟子》滕文公章句 - -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
  • 周书·蔡仲之命》原文翻译 - - 《尚书》周书 - -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克庸只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
  • 文学》原文翻译 - - 《世说新语》一卷 - - 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
  • 徐凝诗》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50章 - - 徐凝以“瀑布界破青山”之句,东坡指为恶诗,故不为诗人所称说。予家有凝集,观其余篇,亦自有佳处。今漫纪数绝于此。《汉宫曲》云:“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 晋之亡与秦隋异》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00章 - - 自尧、舜及今,天下裂而复合者四:周之末为七战国,秦合之;汉之末分为三国,晋合之;晋之乱分为十余国,争战三百年,隋合之;唐之后又分八九国,本朝合之。然秦始皇一传而为胡亥,晋武帝一传而为...
  • 隔是》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50章 - - 乐天诗云:“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元微之诗云:“隔是身如梦,频来不为名。怜君近南住,时得到山行。”“格&...
  • 李廷忠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李廷忠 瑞鹧鸪 洛浦风光烂漫时。千金开宴醉为期。花方着雨犹含笑,蝶不禁寒总是痴。 香腮擎吐浓华艳,不随桃李竞春菲。东君自有回天力,看把花枝带月归。 生查子 玉女翠帷熏,香粉...
  • 汉纪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丁酉、前204)》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二汉高帝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   [1]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   [1]冬季,十月,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名士兵向东...
  • 王禹翶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王禹翶,字元之,济州钜野人。出身农民家庭,九岁能写文章,毕士安见了后很器重他。太平兴国八年(983)考取进士,被授予成武县主簿的官职。调任长洲知县,随即改任大理评事。同届进士罗...
  • 宗越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50章 - - 宗越,南陽叶县人。本来是南陽的次等门第。安北将军赵伦之镇守襄陽,襄陽有很多杂姓,宗越更被降为贱役门第。最初出来做官补任郡吏。父亲被蛮人所杀,宗越在街市上刺杀了仇人。太守...
  • 源雄传》原文翻译 - - 《隋书》50章 - - 源雄字世略,是西平乐都人。 祖父源怀、父亲源纂,都是魏国的陇西王。 源雄年轻的时候,为人宽宏仁厚,仪表英俊魁梧。 起初在魏国作秘书郎,不久便提升为征虏将军。 当他的父...
  • 桓二陈徐卫卢传》原文翻译 - - 《三国志》50章 - - (桓阶传、陈群传、陈群传、陈矫传、徐宣传、卫臻传、卢毓传) 桓阶传,桓阶,字伯绪,长沙郡临湘县人。曾当过郡守的功曹史。太守孙坚推荐他为孝廉,后被朝廷任命为尚书郎。桓阶因父亲...
  • 高蟾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六十八 卷668_1 《途中除夜》高蟾 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 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 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 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 卷668_2 《长门怨》高蟾 天上何...
  • 李峤经典诗词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五十九   卷59_1 「日」李峤   旦出扶桑路,遥升若木枝。云间五色满,霞际九光披。   东陆苍龙驾,南郊赤羽驰。倾心比葵藿,朝夕奉光曦。   卷59_2 「月」李...
  • 锁阳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锁阳 释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略同肉苁蓉。“润燥、养筋、治痿弱。”体虚而大便燥结者,可服锁阳以 代肉苁蓉。 铁线草 释名 微苦、平、无毒。 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