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述而 > 梦中的忧乐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述而梦中的忧乐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梦中的忧乐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述而更新时间:2018-07-23
接着是讲为学与为政的道理。孔子对于时代风气的衰变非常忧虑,所谓忧国忧民,他忧的是什么?这里说: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就此四项的内涵,已足以陈述孔子当时忧天下、忧国家、忧民族、忧文化衰颓变乱的心情。这种心情,到了现在,又压在我们的心头。孔子说,那个时代不得了,一般人不讲修养自己的品德;只讲现实,不讲求真正的学问。正像这个时代,教育尽管普及,可是人们都不喜欢读书,甚至连买书都不愿意。现在出的书都是小本,裤袋里可以放的,不是读书,是坐在公共汽车上摩擦,搞破就算了。不像我们以前读书,要反复背诵的慎思明辨。现在的背书,并不是以所背诵的书成为自己的学问,而是作临时应付考试之用,偶然也启发了许多似是而非的思想,知道了很多的知识,过去是读书,现在是看书,看过就行了,其实不深入。知识不一定就能成为学问。

最可怕的是,听到了义之所在,自己也知道这道理是对的,只是自己的劣根性改变不了,明明知道自己走的路线不对,又不肯改。为什么不能改?时代环境的风气,外在的压力,自己又下不了决心,所以只好因循下去。

孔子说了他担忧的四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也是每一个人和任何一个历史时代的通病,尤其碰到衰乱的世局,任何一个国家社会,都可能有这四种现象出现,由此可见他的心情,所以说孔子是淑世——救世主义者。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怕亡国,因为亡国可以复国,最怕是把自己文化的根挖断了,就会陷于万劫不复。这里所记孔子的感慨,也就是担忧人文文化迷失了的后果。我们再看古今中外的历史,一旦国家文化亡了,即使形态存在,但已动摇了根本,难以翻身,这是一定的。犹太人虽然亡了国,他立国的文化精神,始终建立在每一代犹太子民的心目中。文化看起来是空洞的,但它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命脉,孔子在这里不谈国家政治而谈人文文化,实际上这正是民族历史的重点。国家天下,尽在其中。

接连前面两节,说明孔子自处处人与作学问的要点,下面就加上学生对孔子的描写。根据上面的话,我们看到孔子一天到晚忧世忧民,活得好苦。古人有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一个人即使活到一百岁,不是忧愁就是病痛,这个人生未免太惨了,通常人的寿命是六七十岁,但计算一下:十五岁以前不懂事,不能算;最后的十五年,老朽不堪,眼看不见,耳听不见,也不能算;中间三四十年,一半在睡觉,又不能算。余下来的日子不过十五年左右,这十五年中,三餐吃饭,大小便又花去许多时间,真正不过活了几年而已。这几年如果真正快乐还好,倘使“不在愁中即病中”,那么在人生哲学上,这笔帐算下来,人活着等于零,够悲惨的!如果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简直活不下去。尤其像孔子,看得见的,忧国、忧家、忧天下;看不见的,还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他既要忧,还要管,如果这样算起来,孔子这一生痛苦得很,实在受不了。果真如此,所谓圣人者,只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而已。慢着!我们且看下面说到他如何面对这种忧患一生的平日生活情况。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这里燕居的“燕”与“晏”相通,在文学上也叫“平居”,就是在家的日常生活,这里说孔子平常在家的生活“申申如也”,很舒展,不是皱起眉头一天到晚在忧愁。他修养好得很,非常爽朗、舒展,“夭夭如也”,而且活泼愉快。所以尽管忧国忧民,他还是能保持爽朗的胸襟,活泼的心情,能够自己挺拔于尘俗之中,是多么的可爱。但是他乐的是人生的平淡,知足无忧,愁的不是为己,为天下苍生。因此下面又引出孔子的一种心忧。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大家都知道,在孔子以前,凡提到中国文化,必提到周公,因为自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而付诸实行。等于我们后世,一提到中国文化,便提到孔孟。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可以借用这句话,改说:“唉!我老了,很久没有梦见孔子了!”孔子这句话,就是这种意思的感叹。如果解释为他晚上睡不安稳,经常作梦,那是精神有问题,就不会“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而是“苦苦如也!”精神好,身体健康当然不作梦,孔子的身体是健康的,所以这句话是形容和感叹之词,意思是说现在的时代,乱成这个样子,实在无法再挑起这副担子。当然这只是孔子的感慨而已,结果担子还是挑下来了。梦不见周公没关系,他到底很清醒的担负其中国文化承先启后的担子。所以我们要注意孔子思想中究竟藏有些什么精神,在第四篇《里仁》中讲到他的全副精神,这里更清晰地提出来了。

梦中的忧乐相关文章

  • 谐鬼》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 - 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唯睡时...
  • 井田可复》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九 - - 或问于郁离子曰:“井田可复乎?”郁离子曰:“可。”曰:“何如其可也?”曰:“以大德戡大乱则可也。夫民情久佚则思乱,乱极而后愿定。欲谋治者必...
  • 孔子的学费问题》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述而 - -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从汉朝开始,对“束修”的解释都是学费,好像孔子也在开补习班。他说,凡是在这里缴了学费的,我没有不教。当然缴了学费要教!教育和买卖一样...
  • 出其东门》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 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前50回 - - 词曰: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本体常清净,方可论元初。性烛须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这一首词,牌名《南柯子》。单道着唐僧脱却通...
  • 生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六卷 - - 【解析】本篇以《生战》为题,旨在从防止贪生怕死的问题入手,着重阐述将帅的勇怯与作战成败的关系问题。它认为,在完全具备了对敌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之下,夺取作战胜利的关键乃在...
  • 重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五卷 - - 【原文】凡与敌战,须务持重,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慎不可轻举也。若此,则必不陷于死地①。法曰:“不动如山。”②春秋晋将栾书③伐楚,将战,楚晨压晋军而阵,军吏患之。裨将范...
  • 詹无咎、王槐建、刘应李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詹无咎 鹊桥仙(题烟火簇) 龟儿吐火。鹤儿衔火。药线上、轮儿走火。十胜一斗七星球,一架上、有许多包裹。梨花数朵。杏花数朵。又开放、牡丹数朵。便当场好手路歧人,也须教、点头...
  • 惠洪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惠洪 浣溪沙(送因觉先) 南涧茶香笑语新。西州春涨小舟横。困顿人归烂熳晴。 天迥游丝长百尺,日高飞絮满重城。一番花信近清明。 浣溪沙(妙高墨梅) 日暮江空船自流。谁家院落近沧...
  • 道经·第十九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道经 -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 道经·第二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道经 -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
  • 昭公·昭公七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三月,公如楚。叔孙婼如齐莅盟。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秋八月戊辰,卫侯恶卒。九月,公至自楚。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孙宿卒。十有二月癸亥,葬卫襄公。 ...
  • 志第六十二·河渠四》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江南运河,自杭州北郭务至谢村北,为十二里洋,为塘栖,德清之水入之。逾北陆桥入崇德界,过松老抵高新桥,海盐支河通之。绕崇德城南,转东北,至小高阳桥东,过石门塘,折而东,为王湾。至皂林,水...
  • 韩建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韩建,字佐时,许州长社人。父亲韩叔丰,一生任牙校。当初,秦宗权盘踞蔡州时,招聚亡命之人,韩建在其中做军士,接连升至小校。唐朝中和初年,忠武监军杨复光在蔡州起兵,秦宗权派他的将领鹿...
  • 梁太祖本纪》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一)   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讳名晃,本名叫温 ,宋州砀山人。他的先祖是舜的司徒虎的后代,高祖叫朱黯,曾祖叫朱茂琳,祖父叫朱信,父亲叫朱诚。太祖就是朱诚的第三个儿子,他的...
  • 王猛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王猛字世雄,本来名叫勇。五岁的时候父亲王清遇害,陈文帝的军队渡过浙江 ,访察他们,准备加以杀灭。他的母亲韦氏带着他逃到了会稽,于是得以免祸。长大以后,勤学不倦,博览经史,兼学孙...
  • 卫气》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卫气第五十二 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
  • 韦庄的古诗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九十八 卷698_1 《不出院楚公(自三衢至江西作)》韦庄 一自禅关闭,心猿日渐驯。 不知城郭路,稀识市朝人。 履带阶前雪,衣无寺外尘。 却嫌山翠好,诗客往来频。 卷698_2 《江边...
  • 茵芋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茵芋 释名 芫草、卑共。 气味 (茎、叶)苦、温、有毒。 主治 有关茵芋的其它资料 查询「中草药图谱」 查询「中药偏方」 1、手足枯痹拘挛。用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
  • 马肉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兽部 - - 马 释名 气味 马肉:辛、苦、冷、有毒。 白马尿:辛、微寒、有毒。 白马通(白马屎):微温、无毒。 主治 马肉:除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脊,治寒热痿痹。煮汁,洗治头疮白秃及豌豆疮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