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八佾 > 责备贤者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八佾责备贤者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责备贤者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八佾更新时间:2018-07-23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管仲的时代比孔子早一点,在下面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管仲佩服得很,他曾经赞叹过,如果没有管仲助齐桓公称霸的一段历史,我们几乎变野蛮人了。在这里他说管仲的器局太小,这话也是对的。管仲不过帮助齐桓公完成霸业而已,但未能走入王道,这样的器局就嫌小了。这是他评论历史的感叹。但是有人就问,管仲是讲究节俭的吧?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都够得上俭的。这里的“俭”字,正如诸葛亮《诫子书》中所说“俭以养德”的那个俭字一样,包括了许多东西。我们提到俭字,再看看老子思想,老子说他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再三提到俭,孔子也再三提到俭,下面有关俭字的话也蛮多的,上面谈到诸葛亮时,已经介绍过了。历史上称有成就的人“沉默寡言”,就是一个人“俭”德的描写。成大事的人很少说话,讲出来一两句话,扼要简单,解决了一切问题。既不沉着,话又多的人,那就免谈成什么大事了。

孔子说了管仲的器局小,别人并不和他争论这个问题,而提出来问管仲是不是够得上“俭”德的修养。可是孔子的答复,从个人来说,以管仲有三归之堂,可以说他在经济生活上非常浪费。三归堂是建筑物的名称,就是说他的宰相府,还是相当讲究漂亮的,可见他还不够俭朴。我们可以在历史上看到汉文帝的俭朴、节省,是皇帝中有名的,一件袍子,穿了一二十年还补起来穿。后来景帝、武帝时代的经济繁荣,就是他打下的基础,因为他本身就非常俭朴。所以管仲的生活,诚如孔子说的并不俭朴。另外在公事上,孔子又说他“官事不摄”。在公家的政治制度上,又不能做到扼要统筹。只知因人设官,重重叠詹设置了太多的部门,其实可简化而他没有简化,这是在行政上的不俭,那他怎么算得“俭”呢?

我们从这一点可以看到,要真正处理好公事,制度与编制的紧缩很重要,法令也不可繁琐,这是孔子对管仲两方面的批评,也是我们后人应该警惕的地方。

在管仲的俭德上,孔子有所批驳之后,此人又提出管仲是不是懂礼的问题来。中国文化以礼义为中心,懂礼是很重要的,但孔子认为管仲在这方面的修养还不够。虽然管仲是个大政治家,但他还不能担负领导历史文化的重任。这是什么道理呢?邦君齐桓公在大门外建立屏风——塞门。(讲到这里,我们顺便讲到现在很难看得到的,古代衙门前的大屏风,上面都写有“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四句话,已经流传下来一千多年了。后来到清末腐败的时候,大概是我们革命前辈老党员骂清朝的杰作,改为“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欺欺欺欺”的笑话。)在中国的古礼,只有领导人、诸侯才可以有塞门,可是管仲的宰相府也摆起这样东西来,这就是不懂礼。其次国君为了外交的关系,有反坫之坛,这是两国元首见面时用的。结果管仲的家里也有反坫。就凭这两点,如果说管仲也懂礼的话,还有哪一个不懂礼?如以管仲作懂礼的标准,人人都懂礼了,这是孔子对管仲批评的话。下面就谈到中国文化与“礼”并称的“乐”了。

责备贤者相关文章

  • 伪诗》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乾隆庚辰,戈芥舟前辈扶乩,其仙自称唐人张紫鸾,将访刘长卿于瀛洲岛,偕游天姥。或叩以事,书一诗曰:身从异域来,时见瀛洲岛,日落晚风凉,一雁入云杳。隐示鸿冥物外,不预人世之是非也。芥舟...
  • 蠡县凶宅》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李孝廉存其言,蠡县有凶宅,一耆儒与数客宿其中,夜间窗外拨剌声,耆儒叱曰:邪不干正,妖不胜德,余讲道学三十年,何畏于汝。窗外似有女子语曰:君讲道学,闻之久矣,余虽异类,亦颇涉儒书。大学扼...
  • 孝子获福》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湖南宁乡农民谢上达,生不识字,而有至性。其母病,掌腕不能动作,上达佣赁以养母。每鸡鸣起,炊黍熟,调甘旨一簋,温盥汤,烹茶,备巾盂盏箸豫置母榻旁。察命毕,乃趋佣所。佣甚勤,功常倍他佣。...
  • 虚实篇译文及注释》原文翻译 - - 《孙子兵法》译文 - - 孙子说:凡先到战地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战地而仓促应战的就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能使敌人自己来上钩的,是以小利引诱的...
  • 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七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 告子章句下·第一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告子章句 - -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
  •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香菱见众人正在说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们看这首。若使得,我便还学;若还不好,我就死了这作诗的心了。”说着,把诗递与黛玉及众人看时,只见写道是:“精华欲掩料...
  • 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前50回 - - 却说那菩萨念了几遍,却才住口,那妖精就不疼了。又正性起身看处,颈项里与手足上都是金箍,勒得疼痛,便就除那箍儿时,莫想褪得动分毫,这宝贝已此是见肉生根,越抹越痛。行者笑道:“...
  •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原文翻译 - - 《金刚经》金刚经全文译文 - -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 晋纪三十一 安皇帝甲隆安元年(丁酉、397)》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晋纪三十一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公元397年)   [1]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改元。以左仆射王为尚书令;领军将军王国宝为左仆射,领选;仍加后将军、丹杨尹。会稽王道子悉以东宫兵配...
  • 志第三十三·选举二》原文翻译 - - 《金史》100章 - - ◎选举二   ○文武选   金制,文武选皆吏部统之。自从九品至从七品职事官,部拟。正七品以上,呈省以听制授。凡进士则授文散官,谓之文资官。自余皆武散官,谓之右职,又谓之右...
  • 张致远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00章 - - 张致远字子猷,南剑州沙县人。宣和三年(1121),中进士及第。宰相范宗尹向朝廷推荐他的才能,召他入对,擢升为枢密院计议官。建州贼寇范汝为投降之后,依然怀有反叛意图,但招安官员谢向...
  • 志第三十五 选举志下》原文翻译 - - 《新唐书》50章 - - 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铨,尚书、侍郎分主之。 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知而听者有罚,规取者有罚。每岁五月,颁格于州县,选人应格,则本属或故任取选解,列...
  • 列传第七十三》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年七岁,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累授夏县令,有能名。历殿中侍御史,迁度支郎中、杭陇华三州刺史,寻迁河南尹。时史朝义盗据东都,寄理长水。入为京兆尹,顷之,加户...
  • 晋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晋国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弟弟。 当初,周武王与叔虞的母亲交合时,梦见天神对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字叫虞,我将把唐这块土地赐给他。”当生下婴儿时,婴儿手...
  • 燕饥赵将伐之》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三十 燕策二(燕饥赵将伐之) 【提要】乘人之危、趁火打劫不仅在道义上受谴责,实际上也得不到多少好处。且看赵恢是如何改变准备乘人之危的赵国的战略的。 【原...
  • 小针解》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小针解第三 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
  • 吕岩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五十六 卷856_1 《呈钟离云房》吕岩 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 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 卷856_2 《献郑思远施真人二仙》吕岩 万劫千生到此生,此生身始...
  • 徐铉的唐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五十三 卷753_1 《赠维扬故人》徐铉 东京少长认维桑,书剑谁教入帝乡。 一事无成空放逐, 故人相见重凄凉。 楼台寂寞官河晚,人物稀疏驿路长。 莫怪临风惆怅久,十年春色忆维...
  • 吕温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全唐诗卷三百七十 卷370_1 《白云起封中诗(题中用韵,六十字成)》吕温 封开白云起,汉帝坐斋宫。 望在泥金上,疑生秘玉中。 攒柯初缭绕,布叶渐蒙笼。 日观祥光合,天门瑞气通。 无心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