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子路 > 正己而后正人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子路正己而后正人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正己而后正人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子路更新时间:2018-07-23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这是中国政治思想重点所在,也是孔子所说名言——“政者正也”的引伸。主要是要求于领导人的。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中有一句“《春秋》责备贤者”的惯用语。这是说明孔子作《春秋》的主要宗旨,是为了时代的衰颓,社会风气的败坏,尽他对于历史的责任。他并不苛责一般人,因一般人大都是盲从的,听命的;他责备的是领导者,当权者,或者有道德学问而负这种责任的贤者。倘使这些人搞错了方向,会导致历史的重大罪过,因此《春秋》以中正责备贤者。《论语》中这里的观念也是如此,解释为政的道理在于先求自正,后来曾子《大学》的正心诚意等一系列思想,也是孔子这一观念的引伸、演绎。到了唐代,真德秀著《大学衍义》、《心经》(儒家的心经)、《政经》等书,就是强调这个重心给帝王和领导者看的,所以唐代以后,用《大学》、《中庸》的正心诚意思想,作为领导人必然的修养,也是根据孔子这里的思想。

这里在文字上的解释很简单,政就是正,“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这句话译成现在的白话文就是:假如本身公正,去从政,不必讲,当然是好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政者正也,要正己才能正人。假使自己不能端正作榜样,那怎么可以辅正别人呢?

下面跟着这一政治原理,描述一则冉有的故事。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这一段记载很妙,也是孔子的幽默处。孔子学生冉有,当时在鲁国的权臣季家做事,职位很重要。在鲁国的历史上,季家当时很糟糕,想争夺政权,不臣的迹象都显露出来了。在上论《八佾篇》中就曾记载,季氏旅于泰山,孔子曾找冉有,问他能不能想办法救季家,纠正他的思想。冉有说不能,可是冉有还在季家做事,有一天冉有退朝后,见到了孔子。(中国古代都在朝上处理公文,也等于是现代每天的朝会,讨论政治,处理公事。)

说到这里,我们有许多感慨。现在大家都觉得每天的会议太多,头大得很,这是中西文化合璧的过渡时期的现象。时代不同,社会结构、人事变化古今大不相同。古代官制人事比现在少得多。就清代而言,康熙年间,全国上下二十余省,从中央到地方的正式朝廷官员,只有二万五千多人。就此人数,办理约四万万人的政治事务。当然,我们看到清末的政治非常腐败,但是在腐败中间,也有一点值得注意,就说那时腐败衙门的师爷们,每天上班,大多已在下午两三点钟,吃过午饭,睡好午觉,鸦片烟抽足以后才上班。可是他们今日事今日了,难得有拖到好多天才办的。难道说这是制度问题?实在难以下一评断!

再看古代,皇帝都是早朝,非常辛苦。就以清朝的皇帝而论,承继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正面,专权到了极点,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以致皇帝从来不能睡得舒服。凌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如果贪睡起不来,就有一个老太监跪下来叫;如果叫不起来,就由另一太监,打一铜盆热水,绞一条热热的面巾,覆到仍在睡梦中的皇帝脸上,替他擦一把脸,硬把他拖起来,替他穿上龙袍,拉着去主持早朝。吃饭也没有人陪,孤家寡人一个人吃。清代先祖的法制:不能由皇后陪,最多下命令找一个喜欢的妃子陪他吃。人到了这个地步,权力固然可爱,可是有许多事情,就没有味道了。我们顺便讲到这些,是要注意早朝制度。

正己而后正人相关文章

  • 品目》原文翻译 - - 《反经》上卷 - - 夫天下重器,王者大统,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故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
  • 真伪颠倒》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后汉敦煌太守裴岑破呼衍王碑,在巴里坤海子上关帝祠中。屯军耕垦,得之土中也。其事不见后汉书,然文句古奥,字画浑朴,断非后人所依托,以僻在西域,无人摹石刻,锋棱犹完整。乾隆庚寅游击...
  • 砖击辛五》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乾隆戊午夏,献县修城役夫数百拆故堞。破砖掷城下;城下役夫数百,运以荆筐。炊熟,则鸣柝聚食。方聚食间,役夫辛五告人曰:顷运砖时,忽闻耳畔大声,曰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汝知之乎?回顾无所睹...
  • 五台僧》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白衣庵僧明玉言,昔五台一僧,夜恒梦至地狱,见种种变相,有老宿教以精意诵经,其梦弥甚,遂渐至委顿。又一老宿曰:是必汝未出家前,曾造恶业,出家后渐明因果,自知必堕地狱,生恐怖心,以恐怖心,造...
  • 凡训蒙,须讲究①。详训诂,明句读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40节 - - [原文]凡训蒙,须讲究①。详训诂,明句读②。  [注释]  ①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讲:讲解。 究:考究。    ②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读:古代称文...
  • 滇游日记十二》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初九日令顾仆觅米具炊。  余散步村北,遥晰细看,辨析此坞。东北自牧养北梁王山西支分界,东界虽大脊,而山不甚高;西界虽环支,而西北有石崖山最雄峻。又南为沙朗西山,又南为天生桥,而...
  • 精神失落的病态》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卫灵公 - -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社会到了乱的时候,就容易犯这个毛病。大家在一起,讲起话来,没什么内容,无正事可谈,谈闲话,讲些不相干的话,没有真正的人生观,现今社会上这一类...
  • 原道》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上部 - -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
  • 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原文翻译 - - 《孟子》梁惠王章句 - -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 斯干》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如跂斯翼,如...
  • 周书·周官》原文翻译 - - 《尚书》周书 - - 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曰:「唐虞稽...
  • 不准纳妾》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古艳部 - - 不准纳妾 有悍妻者,颇知书。其夫谋纳妾,乃曰:“于传有之,齐人有一妻一妾。”妻曰:“若尔,则我更纳一夫。”其夫曰:“传有之乎?”妻答曰:“河南...
  • 赵必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赵必{王象} 绮罗香(和百里春暮游南山) 办一枝藤,蜡一双屐,纵步翠微深处。无限芳心,付与蜂媒蝶侣。红堆里、杏脸匀妆,翠围外、柳腰娇舞。有吟翁、热恼心肠,肯拈出、美成佳句。 九十...
  • 志第二十一·礼乐四》原文翻译 - - 《元史》100章 - - 降神文舞,《乾宁之曲》六成。   圜钟宫三成。始听三鼓,一鼓稍前,开手立;二鼓合手,退后;三鼓相顾蹲。三鼓毕,间声作。一鼓稍前,舞蹈;二鼓举左手,收,左揖;三鼓举右手,收,右揖;四鼓高呈手;...
  • 文同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文同字与可,梓州梓潼人,是汉代文翁的后裔,四川人仍以“石室”称其家。文同方口秀眉,以学问著称于世,操行风度高雅纯洁,自号为笑笑先生。他擅长诗歌、文章、篆书、隶书、...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女子禀陰柔之质,有从人之义。前代志贞妇烈女,盖善其能以礼自防。至若失身 贼庭,不污非义;临白刃而慷慨,誓丹衷而激发;粉身不顾,视死如归,虽在壮夫,恐难守节,窈窕之操,不其贤乎!其次梁鸿...
  • 列传第十四》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宋隐(从子愔 愔孙弁 弁孙钦道 弁族弟翻 弟子世良 世轨 翻弟世景) 许彦(五世孙惇) 刁雍(子遵 曾孙冲 柔) 辛绍先 韦阆(孙子粲)杜铨 宋隐,字处默,西河介休人也。曾祖奭,祖活,父...
  • 吕安国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吕安国,是广陵郡广陵县人。宋大明末年,吕安国作为将领而受到任用,他为人稳重而干练,受到刘面力的称许。泰始二年(466),刘面力在寿春征讨殷琰,吕安国作为建威将军出任刘面力的...
  • 孝武帝本纪》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世祖孝武皇帝号骏,字休龙,小字道民,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元嘉七年(430)秋八月十六日出生。十二年(435)立为武陵王,食邑二千户。十六年(439),都督湘州军事,任征虏将军、湘州刺史,兼管...
  • 雍陶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一十八 卷518_1 《明月照高楼》雍陶 朗月何高高,楼中帘影寒。 一妇独含叹,四坐谁成欢。 时节屡已移,游旅杳不还。 沧溟倘未涸,妾泪终不干。 君若无定云,妾若不动山。 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