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雍也 > 知人之明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雍也知人之明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知人之明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雍也更新时间:2018-07-23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为孔子弟子,少孔子四十五岁,姓言名偃。他出去做官,在武城这个地方为“宰”——首长。回来看老师,孔子问他在地方上得到人才没有?讲到这句话要注意,从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后辈的培养。尤其在汉唐,对地方的人才,都经过慎重的选拔,并且视选才为重要工作之一。所以子游这个学生来看他,孔子的第一句话,就问他在地方上发掘到人才没有。因为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人才。所以孔子第一句话就问这个问题。子游说:“有个澹台灭明。”号子羽,比孔子少三十九岁,相貌很难看。中国人常用孔子一句话,“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便是指此公的故事。在这以前他曾见过孔子,我们这位老夫子,这天不知道什么事情心情不好,看见这个年轻人怪难看的样子,并不太注意他,这位年轻人没有好久就走了。不过他还是愿意做孔子的学生,学问非常好,后来成为不得了的人物。历史上记载:在南方,他和他的弟子们名动诸侯。他到哪里,各国元首都欢迎他。而且他还带有点英豪侠气。子游在武城发现了,又介绍给孔子。所以孔子后来感叹“人不可以貌相”,以外形去判定一个人才,往往会有失误。孔子自己承认错了。错了就错了,孔子非常勇于认错。

子游向孔子报告,找到了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才。此人“行不由径”——这句话照古人的解释,是说走路绝不走小路。如比之现在的情况,不走小路,难道走大马路?不被汽车压死才怪——子游又说他从来没有到我房子讲过私话。对于汉代以来“行不由径”解释为“不走小路”的说法,(朱注:径,路之小而捷者。)我不同意。古时候“径者道也”,并没有说必是小路,人光走大路,不走捷径是笨蛋。难道是瞎子,小路不敢走,怕跌倒?那么什么叫“行不由径”呢?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澹台灭明后来带了弟子,在南方一带,游说诸侯,名动公卿。他到哪里,各国元首都对他重视。这个人有江湖豪气,“行不由径”是说他行事从表面看来,有时不依常规,不循常道,有点满不在乎的味道,有如子贡那个“达”字的道理一样。因为他“行不由径”,所以孔子对他也看走了眼。言偃在这里讲他“行不由径”,表面看来有违常规,但是他又发现澹台灭明还有一个很大的长处——很讲义气,绝对无私,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不到子游的房里来。因此,我认为“行不由径”四字,当作此解。但我这个说法,也是“行不由径”的。此举实在并非故意,因为发现这里面有些混淆不清,只好套用孟子一句话:“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知人之明相关文章

  • 乐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姓氏:乐姓氏祖宗:乐父姓氏起源:古代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公子叫乐父,这位公子的曾孙那一辈开始,以乐为姓,世代相传。姓氏郡望:未知姓氏堂号:未知姓氏迁徙分布:未知...
  • 辛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辛姓氏祖宗:禹王的后代姓氏起源:出自莘姓,又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代。禹王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封其支子于莘(今陕西合阳东南)建立莘国。居其地者,遂以地名取姓为莘氏,后因莘辛音相近...
  • 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为政篇 - - 沅弟左右:  望溪先生之事,公私均不甚惬,公牍中须有一事宝册,将生平履历,某年中举中进士,某年升官降官,某年得罪某年昭雪,及生平所著书中,与列祖褒赞其学问品行之语,一一胪列,不作影响...
  • 水鬼假冒舢板船》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余在曾文汇公幕府时,蜀人中往来较密者,曰李眉生廉访(鸿裔)、萧廉甫大令(世本)、唐柏存大令(焕章),而三人者又甚相得也。壬申二月,文正公薨。其五月丧舟取道长江南旋时,柏存奉大府檄护送...
  • 时衰鬼弄人》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微子 - - 下面跟着就是讲时代的混乱,由这一节就可见当时春秋战国,尤其在鲁国,传统文化的衰退,结果知识分子统统逃走了,都去做了逸民。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
  • 不学谓之贫》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宪问 - - 现在开始讨论的,可以说是中国旧文化中所讲的“知人论世”的道理。从这里可以看到历史上的人物,也可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站在人文哲学的立场来说,一个人要认识别人...
  • 尽心章句下·第十七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 邾文公楚昭王》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50章 - - 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敬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未几而卒。君子曰:“知命。”楚...
  • 尤袤、赵眘、某教授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尤袤 瑞鹧鸪(落梅) 梁溪西畔小桥东。落叶纷纷水映空。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瑞鹧鸪(海棠) 两行芳蕊傍...
  • 陈朴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陈朴 望江南 中黄宝,须向胆中求。春帝令行生万物,乾坤膝下与吾俦。百脉自通流。 施造化,左右火双抽。浩浩腾腾充宇宙,苦烟袅袅上环楼。夫妇渐相谋。 望江南 玄珠降,丹窟在中宫。...
  • 定公·定公二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经】二年春王正月。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灭。秋,楚人伐吴。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   【传】二年夏四月辛酉,巩氏之群子弟贼简公。   桐叛楚。吴子使舒鸠氏诱楚...
  • 晋纪三十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十七年(壬辰、392)》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晋纪三十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壬辰,公元392年)   [1]春,正月,己巳朔,大赦。   [1]春季,正月,己巳朔(初一),东晋实行大赦。   [2]秦主登立昭仪陇西李氏为皇后。   [2]前...
  • 益王君页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章 - - 益端献王君页,初名仲恪,封为大宁郡公,进封为..国公、乐安郡王、嘉王。他所经历的官赐,大略与其兄颢相同。历任武胜、山南西、保信、保静、武昌、武安、武宁、镇海、成德、荆南十...
  • 江悦之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50章 - - 江 悦之,字彦和,济陽考城人。七世祖江 统,晋朝时任散骑常侍。刘渊、石勒之乱时,渡江 南迁。祖兴之、父范之,都被刘裕所杀。 江 悦之少孤。任官刘骏,历官诸王参军。爱好兵书,有将...
  • 邢峦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邢峦,字洪宾,河间莫阝人。五世祖邢嘏,石勒频频征其为官,不去。邢嘏没有子嗣,邢峦高祖邢盖,从旁宗入门为其后人。邢盖孙子颖,字宗敏,以才学知名。世祖时,与范陽卢玄、渤海高允等一起被...
  • 徐伯阳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徐伯陽字隐忍,东海人。祖父徐度之,是齐南徐州议曹从事史。父亲徐僧权,是梁东宫通事舍人,兼秘书,以擅长书写知名。 徐伯陽聪明好学,听父母的话,能一直温 言善语地侍奉父母,进退举止...
  • 无可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一十三 卷813_1 《送吕郎中赴沧州》无可 出守沧州去,西风送旆旌。 路遥经几郡,地尽到孤城。 拜庙千山绿,登楼遍海清。 何人共东望,日向积涛生。 卷813_2 《书马如文石门居...
  • 李咸用古诗代表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四十六 卷646_1 《题陈将军别墅》李咸用 明王猎士犹疏在,岩谷安居最有才。 高虎壮言知鬼伏, 葛龙闲卧待时来。 云藏山色晴还媚,风约溪声静又回。 不独春光堪醉客,庭除长见...
  • 元稹经典古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全唐诗卷四百一十五 卷415_1 《新政县》元稹 新政县前逢月夜,嘉陵江底看星辰。 已闻城上三更鼓, 不见心中一个人。 须鬓暗添巴路雪,衣裳无复帝乡尘。 曾沾几许名兼利,劳动生涯涉...
  • 相和歌辞前苦寒行》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全唐诗卷二十   卷20_1 「相和歌辞。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