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论语别裁 > 子路 > 孔子要正什么名

论语别裁

《论语别裁》子路孔子要正什么名

《论语别裁》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南怀瑾。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

《论语别裁》章节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孔子要正什么名

书籍:论语别裁章节:子路更新时间:2018-07-2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有一天,子路和孔子在讨论一个为政的问题。孔子周游列国都很失意,比较好的是在卫国那些年,而且卫灵公对他也的确很重视。所以看孔子的传记,当时许多地方使大家怀疑,有人以为孔子可能在卫国要当宰相;有的怀疑孔子想把卫国的政权整个拿过来。这段讨论的背景就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情况。子路有一天问道,看卫灵公的样子,非常重视老师,假使他希望你出来从政,有意把政权交给你,“子将奚先?”(我们要注意这个“将”字,表示当然不会成为事实,假设语气。)老师你看为政之道,第一步是什么?第一个重点先开始做什么?孔子说,假定有这个事,第一件事是正名。子路说:“有是哉?”这是非常怀疑的口气,意思是说,正名有这样重要吗?因为正名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所以子路不相信。并且说,老师,人家说你是个迂夫子,你真是迂啊!名正不正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我们注意,先讨论这个“名”。中国文化中过去的名,包括了些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后世有一门学问叫“名学”,就是逻辑、思想的研究。严格讲,正名就是指确定思想的观念。以现代的语汇来说,“文化思想的中心”即为正名的重点。也可以说,在逻辑思想上分别得清清楚楚,就叫作正名。

现在“正名”的意义懂了,再说本文。孔子说,如果要谈为政,先要把思想领导清楚。把文化思想的路线作正确的领导,非常重要。子路一听,认为文化思想是空洞的东西,这个何必管它呢?孔子就骂他说,你这个家伙,真是野蛮、胡扯。一个真有学问的君子,对一件事情不了解,不要乱下断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不要勉强说懂,就告诉人家我不懂,这才是君子的风度与修养。“盖阙如也”,宁可保留这个缺陷,对人说这一门我不懂,没有研究。孔子教子路这一点作人的道理后,继续告诉他“必也正名”的道理,一气呵成的说明中心思想的重要。

政治的重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包括了文字及理论。在理论上讲不过去的事,就是不合理的事,一定不会成功的。有时我们读历史,看政治的演变,都离不了“名正言顺”的原则。“事不成则礼乐不兴”,没有文化的政权,就没有文化的社会,那么立法的制度就建立不好,法治没有良好的基础,一般老百姓就无所适从了。所以领导的重点,还是思想的领导、文化的领导。这在表面上看起来并不重要,其实影响非常深远。

说到这里,我们若以思想问题来讲,人类的全部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思想战争史。一直到今天这个阶段,站在哲学的立场来看,全世界人类文化的思想,正陷落在瘫痪状态,空虚贫乏。讲好听点是物质文明在发达;讲难听点是物质的欲望在扩张,蒙蔽了人类的智慧。也许目前感觉不到,再过十年、二十年就可以感到的。因此我们现在对于自己的文化复兴,要作承先启后融贯中西的工作,这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从事文化工作的人,要晓得自己这神圣而艰巨的责任。是谁给的责任?是自己要自己挑的,挑起继往开来的重任,才能搞思想。如果以现实的环境来看,搞思想的人常是穷苦一生,默默无闻。但每个历史的演变,都受这种潦倒一生的人思想的影响。在他本人死后,领导了世界人类。以个人的现实生活来讲,搞思想、搞文化的穷苦一生,对他有什么用?可是他精神生命的价值就是如此伟大和长远!这就看个人的认识,自己选择要走什么路。

现在引伸孔子提到的“正名”问题与思想文化的重要性,如果到了“民无所措手足”的状况,一般人无所适从,不晓得走哪条路好,那就问题大了。我们不要忽略了这个问题。有些事看来毫不相干,但影响的后果非常大,这就叫做文化思想了。文化思想看来毫不相干,但形成时代潮流,对国家命运的影响非常大。我们甚至可以说文化思想左右了历史,所以在政治哲学的观点上就更要注意了。一个政治领导人,对于许多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情,譬如路上丢一个香烟头,是毫不相干的,但你丢一个,他丢一个,人人都丢一个,就形成了都市污染,积微成渐,不相干的事成了大问题。就是孔子讲的,名不正,思想就不纯正,“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个时代,老百姓不知哪个思想是对的。

所以孔子的结论:“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这个“名”字包括了思想文化的内涵。同时由此可见,思想文化在政治哲学中的重要。而且我们真正的传统思想,事无不可对人言。在理论上,逻辑上绝对站得住,不是空洞的理论,一定可以做得到的。现在思想的风气,都是讲“应用”的思想,不是基本的哲学思想。因此人心愈乱,民风日下。

孔子所以说为政的道理,首先是思想文化的问题。我们传统文化中对于思想文化和言语行为的原则,就是讲究实践的,说得到一定做得到,而且很容易其实的做到。这就是中国政治哲学最高的原则;不谈虚无高深的理论,要其实可行。总之,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最重要的,这个思想就归于“正名”的内涵,缩小范围,就是名称与观念的重要。所以我们平常作宣传的人,用一句标语,一句小标题,也必须要经过仔细研究,搞错了,也可说就是“正名”的偏差。

孔子要正什么名相关文章

  • 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进益》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 - 沅弟左右:  鄂督五福堂有回禄之灾,幸人口无恙,上房无恙,受惊已不小矣。其屋系板壁纸糊,本易招火;凡遇此等事,只可说打杂人役失火,固不可疑会匪之毒谋,尤不可怪仇家之奸细。若大惊小...
  • 《埤雅》绿笺》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庚午秋,买得埤雅一部,中折叠绿笺一片,上有诗曰:愁烟低幂朱扉双,酸风微戛玉女窗,青磷隐隐出古壁,土花蚀断黄金癇.草根露下阴虫急,夜深悄映芙蓉立,湿萤一点过空塘,幽光照见残红泣。末题...
  • 疾病死丧》原文翻译 - - 《幼学琼林》卷三 - - 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问人病曰贵体违和,自谓疾曰偶沾微恙。罹病者,甚为造化小儿所苦;患病者,岂是实沈台骀为灾。病不可为,曰膏肓;平安...
  • 第八十五回 乐羊子怒啜中山羹 西门豹乔送河伯妇》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赵无恤被豫让三击其衣,连打三个寒噤,豫让死后,无恤视衣砍处,皆有血迹,自此患病,逾年不痊。无恤生有五子,因其兄伯鲁为己而废,欲以伯鲁之子周为嗣。而周先死,乃立周之子浣为世子,无...
  • 第二十三回 卫懿公好鹤亡国 齐桓公兴兵伐楚》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卫惠公之子懿公,自周惠王九年嗣立,在位九年,般乐怠傲,不恤国政。最好的是羽族中一物,其名曰鹤。按浮邱伯《相鹤经》云:鹤,阳鸟也,而游于阴,因金气,乘火精以自养。金数九,火数七,故鹤...
  • 第十八章》原文翻译 - - 《中庸》目录 - -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
  • 周书·梓材》原文翻译 - - 《尚书》周书 - -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旅。」曰:『予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
  •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且说元宵已过。只因当今以孝治天下,目下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故各嫔妃皆为之减膳谢妆,不独不能省亲,亦且将宴乐俱免;故荣府今岁元宵,亦无灯谜之集。刚将年事忙过,凤姐便小月了,在家一...
  • 吴失》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朴子曰:吴之杪季, 殊代同疾, 知前疾之失於彼, 不能改弦於此. 鉴乱亡之未远, 而蹑倾车之前轨, 睹枳首之争草母, 而忘同身之祸, 笑虮虱之宴安, 不觉事异而患等. 见竞济之舟...
  •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原文翻译 - - 《增广贤文》第一卷 - -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解释】是非都是由说话过多而引发的,烦恼都是由于争强好胜而招致的。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解...
  • 定公·定公九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经】九年春王正月。夏四月戊申,郑伯虿卒。得宝玉、大弓。六月,葬郑献公。秋,齐侯、卫侯次于五氏。秦伯卒。冬,葬秦哀公。   【传】九年春,宋公使乐大心盟于晋,且逆乐祁之尸...
  • 表第九·外戚恩泽侯表》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外戚恩泽侯表
  • 本纪第十九·穆宗》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讳载垕,世宗第三子也。母杜康妃。嘉靖十八年二月封裕王,与庄敬太子、景恭王同日受册。已而庄敬薨,世宗以王长且贤,继序已定,而中外危...
  • 李靖》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李靖(客师 令问 彦芳) 李勣(孙敬业)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祖崇义,后魏殷州刺史、永康公。父诠,隋赵郡守。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
  • 列传第十三》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尉迟迥字薄居罗,代人也。其先,魏之别种,号尉迟部, 因而姓焉。父俟兜,性弘裕,有鉴识,尚太祖姊昌乐大长公主, 生迥及纲。俟兜病且卒,呼二子,抚其首曰 :“汝等并有贵相, 但恨吾不见尔,...
  • 刘休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刘休字弘明,沛郡相人。祖父刘徽,曾任正员郎。父亲刘超,曾为九真太守。   刘休起初任驸马都尉,奉朝请,宋明帝湘东国常侍。好学擅长记忆,不被明帝所知。承袭祖父爵位封南乡...
  •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二十九 燕策一(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提要】苏秦为燕国奔忙游说、劳苦功高,但却在国内受到谗言的陷害。苏秦只有坦诚表白自己、对那种以礼仪信用来攻击他的论...
  • 韦应物古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全唐诗卷一百九十 卷190_1 《期卢嵩,枉书称日暮无马不赴,以诗答》韦应物 佳期不可失,终愿枉衡门。 南陌人犹度,西林日未昏。 庭前空倚杖,花里独留樽。 莫道无来驾,知君有短辕。 卷...
  • 包融、丁仙芝、蔡希寂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一十四   卷114_1 「登翅头山题俨公石壁」包融   晨登翅头山,山曛黄雾起。却瞻迷向背,直下失城市。   暾日衔东郊,朝光生邑里。扫除诸烟氛,照出众楼雉。 ...
  • 益智子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益智子 气味 (仁)辛、温、无毒。 主治 1、小便频数。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乌药,等分为末;另用酒煮山药粉为糊,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肝了,盐汤送下。此方名“缩...